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导读梳理+训练提升(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导读梳理+训练提升(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内容概括】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到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一、填空题
1. 是斯诺与毛泽东通话时的翻译,他已经写了两本关于辩证法的书。
2.红军不叫 ,而称自己为“战士”。
3.斯诺来到了红一方面军所在地 ,它的司令员是 ,政治部主任是能说俄语的 。
4.彭德怀认为,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展 。
5.彭德怀把一些孩子组织起来,作为红军正规部队,叫作 。
6.红军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是 ,它们全都悬挂了 和 像,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室中有专为研究军事战术而设的一角,有土制模型。
二、简答题
1.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2.红军在哪些方面比其他军队好?(至少两点)
3.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内容概括】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填空题
1.在河连湾,斯诺遇到了一个被“红小鬼”称为“礼拜堂”的人,小鬼们这么叫他,是因为 他是个基督教徒 。
2.在知识青年之间, 俄国 是唯一的支配性的外来影响;在中国青年中间, 列宁 几乎受到崇拜; 斯大林 是最受爱戴的外国领导人。
3.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宣布,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 是它的忠实盟友。
4.到1933年唯一曾与中国红军在一起作过战的外国人,德国顾问 李德 才在苏区出现,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高位。
5.两个德国将领, 冯·西克特 是彻头彻尾的法西斯, 李德 是布尔什维克。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内容概括】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政策。
一、填空题
1.共产党人于1927年起逐步建立起反对南京的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个地方是 鄂豫皖苏区 ,开始是由 徐海东 指挥的,后来由 徐向前 来领导。
2.陕西红军的领导人是 刘志丹 ,他后来在长征途中牺牲了,为了纪念他,苏区把红色中国的一个县份即 保安 改为志丹县。
3. 斯坦普尔博士 是国际联盟赴南京政府担任顾问的著名卫生专家,他对陕西和甘肃灾情的报告最为翔实。
4.1931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律》中详细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建设一个真正的、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 。
5.共产党可以自居有功的一些经济改革措施中,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是: 重新分配土地 、 取消高利贷 、 取消苛捐杂税 、 消灭特权阶级 。
6.代议制政府结构是从最小的单位 村苏维埃 开始建立的,凡年满 十六 岁的,普遍有选举权。每一乡苏维埃下设各种委员会,权力最大的委员会是 革命委员会 ,共青团下面的两个组织是 少年先锋队 和 儿童团 。
7.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根据这个定义, 高利贷者 和 土豪 与地主属于同类。
8.苏维埃经济至少要完成的两个基本任务是: 供养和装备红军 ; 为贫苦农民解燃眉之急 。
9.西北苏区的经济的第三种方式是 合作社 。
10.财政人民委员林祖涵(林伯渠)的任务是使红军入够敷出、收入两抵,苏区最大的收入是 没收 ,另一个收入来源是 自愿捐款 。共产党自称发明了一种能防止舞弊的预算方法和收支方法,那就是 依靠集体控制收支 。
11. 徐特立 认为真正革命化的教学就是 一边战斗一边学习 。
12.“他在穷人中成为一种希望,在地主和高利贷者中间则成了天灾”中的“他”是 刘志丹 。
13.南方印的纸币上印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的印记,陕西印的钞票上有“ 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中国革命万岁 ”的口号。
14.“满面春风,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檐软垂,慈蔼的眼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林伯渠 。
15.“人生五十始”是指 徐特立 ,他在五十岁时参加共产党, 毛泽东 是他在 长沙师范 的学生,他指出 繁复的汉字 在大规模教育中终究要放弃。
二、简答题
1.红军是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的处境的?
①在新区中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税,使农民们有了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累进土地税和一种单一的小额营业税。②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③他们没收有钱阶级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给穷人。
2.共产党定义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者和土豪算吗?
共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者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3.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4.在紧急状态下,苏区教育制度分为哪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校,是苏维埃办的;第二部分是军队,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社会,是共产党各组织办的。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内容概括】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填空题
1.斯诺是和 一起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
2. 是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
3.经济人民委员会的负责人是 。
4.本章讲述了 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 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内容概括】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填空题
1.在河连湾,斯诺遇到了一个被“红小鬼”称为“礼拜堂”的人,小鬼们这么叫他,是因为 。
2.在知识青年之间, 是唯一的支配性的外来影响;在中国青年中间, 几乎受到崇拜; 是最受爱戴的外国领导人。
3.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宣布, 是它的忠实盟友。
4.到1933年唯一曾与中国红军在一起作过战的外国人,德国顾问 才在苏区出现,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高位。
5.两个德国将领, 是彻头彻尾的法西斯, 是布尔什维克。第一章 探寻红色的中国
【内容概括】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一、填空题
1.本书作者是 ,他出生于 年。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革命陷于低潮的时候,他来到了 。在中国期间,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 ,是首先把 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2.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 出发,经过 ,进入 。他首先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 ,和 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然后到达 ,最后折回 ,然后顺利到了 。
3.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出版,这时候斯诺正在上海这个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孤岛上。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对中日战争宣告中立,要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继续进行新闻封锁的国民党统治区,就更不必说了;但是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漂泊在上海租界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以 的名义,以 这个书名作为掩护,在上海出版。
4.斯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的一天午夜登上了去西安府的火车,他心情很兴奋,因为他要到 去。但他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因为他 。在西安接待他的人是 ,真名叫 。斯诺到西安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 。当时在西安的大官还有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 和陕西省主席 。作为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侵略中国时,他在北京 ,因为他执行了 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失去了 。在全国义愤填膺的情况下,他到 “考察”了一年,取得的一个大胜利是 。他回国时立下的誓言是 。
二、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55周年   B.65周年 C.75周年 D.85周年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天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三、简答题
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内容概括】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一、填空题
1.朱德的妻子 认为朱德的基本特点就是 。
2. 是第二个会见红军领袖的外国人。
二、简答题
1.朱德妻子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怎样的?
2.简述朱德的特殊战术。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内容概括】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一、填空题
1.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 ,母亲在娘家叫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 。
2.毛泽东 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 ,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3.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 县的一所新式学堂。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下,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待了半年。
4.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 ,它是 主编的。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的方式是 。后来他参加了 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 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 ,使他很讨厌。
5.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 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待了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 去看书。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 。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 、 、 等的大杂烩。
6.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 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 ,让毛泽东做了 ;在这里,他遇见并爱上了 ,思想上赞同 。
7.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五四运动以后,他是《 》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 。
8.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 。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 、 、 。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9.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 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 和 。
10.毛泽东认为,客观地说, 是个蠢货, 是个冒失鬼, 是个不自觉的叛徒。
11.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湖南边界的 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 。
二、简答题
1.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党”的?
2.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
3.《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中读到哪些人物?
5.1911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
6.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7.在井冈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8.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内容概括】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填空题
1.斯诺是和 胡金魁 一起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
2. 吴起镇 是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
3.经济人民委员会的负责人是 毛泽民 。
4.本章讲述了 普通农民 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 乐观活泼 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第三章 在保安
【内容概括】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一、填空题
1.在斯诺正式对毛泽东进行访问时担任译员的是 。
2.红军大学以 为教室,以 为桌椅,以 为黑板。
3.红军大学的校长是 ,他以 创始者著称。
4.红军剧社的节目可以说是一种 ,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 。
5.人民抗日剧社的社长是 ,剧团的节目真正让斯诺奇怪的是他们能满足 ,红军的剧目和歌曲都是自己写的,有些红军讽刺剧是文学批评家 写的,有些是中国最有名的女作家 写的。
二、简答题
1.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2.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
【内容概括】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一、填空题
1.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 ,母亲在娘家叫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 。
2.毛泽东 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 ,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3.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 县的一所新式学堂。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下,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待了半年。
4.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 ,它是 主编的。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的方式是 。后来他参加了 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 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 ,使他很讨厌。
5.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 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待了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 去看书。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 。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 、 、 等的大杂烩。
6.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 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 ,让毛泽东做了 ;在这里,他遇见并爱上了 ,思想上赞同 。
7.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五四运动以后,他是《 》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 。
8.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 。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 、 、 。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9.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 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 和 。
10.毛泽东认为,客观地说, 是个蠢货, 是个冒失鬼, 是个不自觉的叛徒。
11.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湖南边界的 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 。
二、简答题
1.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党”的?
2.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
3.《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中读到哪些人物?
5.1911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
6.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7.在井冈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8.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内容概括】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一、填空题
1. 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 ,他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他一起歃血为盟。这样,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 的率领下到达了大渡河,出其不意地猛扑河边的 ,俘获了 手下的一个团长和他的渡船。
2.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 ,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
3.安然渡过了大渡河以后,红军进入了相对来说是自由天地的 ,他们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 ,更难的是爬荒凉的 ,最后在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进入了四川西北的富饶的 。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二、简答题
1.红军胜利地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3.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思维导图
作品概要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该书全面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作者简介
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以后的八年时间中,为采集新闻,除中国本部外,他遍游蒙古、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缅甸、印度等地。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区域的西方记者。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中国期间,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创作背景
《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1936年6月,31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毛泽东主席以博大的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了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继续进行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红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改造旧世界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内容概括】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一、填空题
1.朱德的妻子 康克清 认为朱德的基本特点就是 天性极端温和 。
2. 韦尔斯女士 是第二个会见红军领袖的外国人。
二、简答题
1.朱德妻子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怎样的?
①天性极端温和;②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③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2.简述朱德的特殊战术。
①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②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勘察地形,精密计划一切;③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④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第三章 在保安
【内容概括】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一、填空题
1.在斯诺正式对毛泽东进行访问时担任译员的是 吴亮平 。
2.红军大学以 窑洞 为教室,以 石头、砖块 为桌椅,以 石灰泥土糊的墙 为黑板。
3.红军大学的校长是 林彪 ,他以 短促突击战 创始者著称。
4.红军剧社的节目可以说是一种 杂耍表演 ,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 抗日和革命 。
5.人民抗日剧社的社长是 危拱之女士 ,剧团的节目真正让斯诺奇怪的是他们能满足 真正的社会需要 ,红军的剧目和歌曲都是自己写的,有些红军讽刺剧是文学批评家 成仿吾 写的,有些是中国最有名的女作家 丁玲 写的。
二、简答题
1.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毛泽东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
2.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②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③个人自尊心强,有关键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④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⑤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⑥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⑦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⑧有深邃感情的人。⑨他的话真诚老实。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见学生用书P4)
【内容概括】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一、填空题
1.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 毛顺生 ,母亲在娘家叫 文七妹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 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
2.毛泽东 十三岁 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 《盛世危言》 ,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3.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 湘乡 县的一所新式学堂。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下,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待了半年。
4.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 《民力报》 ,它是 于右任 主编的。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的方式是 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 。后来他参加了 黎元洪 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 半 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 大多数课程都用英语讲授 ,使他很讨厌。
5.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 《御批通鉴辑览》 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待了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 湖南省立图书馆 去看书。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 杨昌济 。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 新民学会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 自由主义 、 民主改良主义 、 空想社会主义 等的大杂烩。
6.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 杨昌济 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 李大钊 ,让毛泽东做了 图书馆助理员 ;在这里,他遇见并爱上了 杨开慧 ,思想上赞同 无政府主义 。
7.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五四运动以后,他是《 湘江评论 》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 文化书社 。
8.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 陈独秀 。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 《共产党宣言》 、 《阶级斗争》 、 《社会主义史》 。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9.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 上海 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 陈独秀 和 李大钊 。
10.毛泽东认为,客观地说, 罗易 是个蠢货, 鲍罗廷 是个冒失鬼, 陈独秀 是个不自觉的叛徒。
11.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湖南边界的 茶陵 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 杜修经 。
二、简答题
1.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党”的?
毛泽东把家分成两“党”。一党是他父亲,是“执政党”;另一党是“反对党”,由毛泽东、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2.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
《岳飞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3.《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富可强国;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战;主张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4.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中读到哪些人物?
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中,毛泽东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这些人物。
5.1911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
康有为、梁启超。
6.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7.在井冈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点东西。
8.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第一,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第二,清算了李立三路线;第三,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AB团(刘铁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第五章 长 征(见学生用书P5)
【内容概括】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一、填空题
1. 强渡大渡河 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 刘伯承 ,他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他一起歃血为盟。这样,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 林彪 的率领下到达了大渡河,出其不意地猛扑河边的 安顺场小镇 ,俘获了 刘文辉 手下的一个团长和他的渡船。
2.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 金星奖章 ,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
3.安然渡过了大渡河以后,红军进入了相对来说是自由天地的 川西 ,他们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 大雪山 ,更难的是爬荒凉的 炮铜岗 ,最后在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进入了四川西北的富饶的 毛尔盖地区 。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二、简答题
1.红军胜利地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吸取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机。②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③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敌军,到达彼岸。④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桥,使红军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2.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定显然一如往昔。
3.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
五次,蒋介石一次都没有成功。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内容概括】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到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一、填空题
1. 吴亮平 是斯诺与毛泽东通话时的翻译,他已经写了两本关于辩证法的书。
2.红军不叫 兵 ,而称自己为“战士”。
3.斯诺来到了红一方面军所在地 预旺堡 ,它的司令员是 彭德怀 ,政治部主任是能说俄语的 杨尚昆 。
4.彭德怀认为,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展 游击战 。
5.彭德怀把一些孩子组织起来,作为红军正规部队,叫作 少年先锋队 。
6.红军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是 列宁室 ,它们全都悬挂了 马克思 和 列宁 像,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室中有专为研究军事战术而设的一角,有土制模型。
二、简答题
1.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斯诺对彭德怀是欣赏的:①他拥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他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般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了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2.红军在哪些方面比其他军队好?(至少两点)
①红军是革命的军队。②红军抗击帝国主义。③红军队伍中人人平等;白军中,士兵群众受到压迫。④红军自愿当兵,白军是强征。⑤红军为解放人民打仗,军阀为了税收压榨人民。
3.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因为经济破产,特别是农村经济破产。农村中失业现象普遍,穷人阶级愿意为改变处境而斗争。②游击战得到了发展是因为内地的落后。交通、道路、铁路、桥梁的缺乏,使得人民可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③虽然中国的战略中心多少都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但这种控制是不平衡的,不统一的。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展游击战。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内容概括】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政策。
一、填空题
1.共产党人于1927年起逐步建立起反对南京的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个地方是 ,开始是由 指挥的,后来由 来领导。
2.陕西红军的领导人是 ,他后来在长征途中牺牲了,为了纪念他,苏区把红色中国的一个县份即 改为志丹县。
3. 是国际联盟赴南京政府担任顾问的著名卫生专家,他对陕西和甘肃灾情的报告最为翔实。
4.1931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律》中详细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
5.共产党可以自居有功的一些经济改革措施中,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是: 、 、 、 。
6.代议制政府结构是从最小的单位 开始建立的,凡年满 岁的,普遍有选举权。每一乡苏维埃下设各种委员会,权力最大的委员会是 ,共青团下面的两个组织是 和 。
7.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根据这个定义, 和 与地主属于同类。
8.苏维埃经济至少要完成的两个基本任务是: ; 。
9.西北苏区的经济的第三种方式是 。
10.财政人民委员林祖涵(林伯渠)的任务是使红军入够敷出、收入两抵,苏区最大的收入是 ,另一个收入来源是 。共产党自称发明了一种能防止舞弊的预算方法和收支方法,那就是 。
11. 认为真正革命化的教学就是 。
12.“他在穷人中成为一种希望,在地主和高利贷者中间则成了天灾”中的“他”是 。
13.南方印的纸币上印着“ ”的印记,陕西印的钞票上有“ ”的口号。
14.“满面春风,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檐软垂,慈蔼的眼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15.“人生五十始”是指 ,他在五十岁时参加共产党, 是他在 的学生,他指出 在大规模教育中终究要放弃。
二、简答题
1.红军是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的处境的?
2.共产党定义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者和土豪算吗?
3.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4.在紧急状态下,苏区教育制度分为哪三部分?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内容概括】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一、填空题
1. 是斯诺印象中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被称为 。
2.西北“四大马”中,最有钱有势的一个是 。
二、简答题
回族地区全体战士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守则规定中,红军战士不许有哪些行为?第五章 长 征
【内容概括】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一、填空题
1. 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 ,他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他一起歃血为盟。这样,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 的率领下到达了大渡河,出其不意地猛扑河边的 ,俘获了 手下的一个团长和他的渡船。
2.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 ,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
3.安然渡过了大渡河以后,红军进入了相对来说是自由天地的 ,他们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 ,更难的是爬荒凉的 ,最后在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进入了四川西北的富饶的 。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二、简答题
1.红军胜利地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3.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第五章 长 征
【内容概括】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一、填空题
1. 强渡大渡河 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 刘伯承 ,他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他一起歃血为盟。这样,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 林彪 的率领下到达了大渡河,出其不意地猛扑河边的 安顺场小镇 ,俘获了 刘文辉 手下的一个团长和他的渡船。
2.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 金星奖章 ,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
3.安然渡过了大渡河以后,红军进入了相对来说是自由天地的 川西 ,他们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 大雪山 ,更难的是爬荒凉的 炮铜岗 ,最后在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进入了四川西北的富饶的 毛尔盖地区 。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二、简答题
1.红军胜利地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吸取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机。②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③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敌军,到达彼岸。④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桥,使红军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2.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定显然一如往昔。
3.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
五次,蒋介石一次都没有成功。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内容概括】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一、填空题
1. 徐海东 是斯诺印象中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被称为 红色窑工 。
2.西北“四大马”中,最有钱有势的一个是 马鸿逵 。
二、简答题
回族地区全体战士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守则规定中,红军战士不许有哪些行为?
这个守则规定红军战士不许未经房主同意进入回民家中;以任何方式侵犯清真寺或教职人员;在回民面前骂“猪”或“狗”;问他们为什么不吃猪肉;叫回民是“小教”,叫汉人是“大教”。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内容概括】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一、填空题
1.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 毛顺生 ,母亲在娘家叫 文七妹 。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 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
2.毛泽东 十三岁 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这期间,他读了一本书,叫 《盛世危言》 ,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3.毛泽东十六岁时到了 湘乡 县的一所新式学堂。后来在一个高小教员的介绍下,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在那里待了半年。
4.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的报纸是 《民力报》 ,它是 于右任 主编的。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的方式是 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 。后来他参加了 黎元洪 领导的革命军,他一共当了 半 年兵,后来进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在那里只住了一个月,因为 大多数课程都用英语讲授 ,使他很讨厌。
5.毛泽东后来进了省立第一中学,他读了 《御批通鉴辑览》 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所以在那里待了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 湖南省立图书馆 去看书。后来他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教员是 杨昌济 。他和几位朋友成立的一个组织是 新民学会 。在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是 自由主义 、 民主改良主义 、 空想社会主义 等的大杂烩。
6.一九一八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京, 杨昌济 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 李大钊 ,让毛泽东做了 图书馆助理员 ;在这里,他遇见并爱上了 杨开慧 ,思想上赞同 无政府主义 。
7.一九一九年初,毛泽东回到长沙。五四运动以后,他是《 湘江评论 》的主笔,还帮助创办了 文化书社 。
8.一九一九年,毛泽东第二次前往上海,见到了 陈独秀 。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读了三本书: 《共产党宣言》 、 《阶级斗争》 、 《社会主义史》 。从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9.一九二一年五月,毛泽东到 上海 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 陈独秀 和 李大钊 。
10.毛泽东认为,客观地说, 罗易 是个蠢货, 鲍罗廷 是个冒失鬼, 陈独秀 是个不自觉的叛徒。
11.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湖南边界的 茶陵 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是 杜修经 。
二、简答题
1.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党”的?
毛泽东把家分成两“党”。一党是他父亲,是“执政党”;另一党是“反对党”,由毛泽东、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2.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
《岳飞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3.《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富可强国;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战;主张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4.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中读到哪些人物?
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中,毛泽东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这些人物。
5.1911年第一次革命的“精神之父”是哪两个人?
康有为、梁启超。
6.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7.在井冈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点东西。
8.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第一,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第二,清算了李立三路线;第三,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AB团(刘铁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第一章 探寻红色的中国
【内容概括】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一、填空题
1.本书作者是 埃德加·斯诺 ,他出生于 1905 年。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革命陷于低潮的时候,他来到了 上海 。在中国期间,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 《活的中国》 ,是首先把 鲁迅 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2.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从 北平 出发,经过 西安 ,进入 陕甘宁边区 。他首先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 保安 ,和 毛泽东 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然后到达 宁夏南部的预旺县 ,最后折回 保安 ,然后顺利到了 西安 。
3.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出版,这时候斯诺正在上海这个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孤岛上。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对中日战争宣告中立,要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继续进行新闻封锁的国民党统治区,就更不必说了;但是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漂泊在上海租界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以 “复社” 的名义,以 《西行漫记》 这个书名作为掩护,在上海出版。
4.斯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的一天午夜登上了去西安府的火车,他心情很兴奋,因为他要到 “红色中国” 去。但他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因为他 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疫苗 。在西安接待他的人是 王牧师 ,真名叫 董健吾 。斯诺到西安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 杨虎城将军 。当时在西安的大官还有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 张学良 和陕西省主席 邵力子 。作为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侵略中国时,他在北京 协和医院治疗伤寒 ,因为他执行了 蒋介石 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失去了 满洲 。在全国义愤填膺的情况下,他到 欧洲 “考察”了一年,取得的一个大胜利是 戒了吸毒恶习 。他回国时立下的誓言是 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
二、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5周年     B.65周年
C.75周年 D.85周年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天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三、简答题
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当时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在西北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内容概括】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填空题
1.1936年12月12日早晨六点钟,张少帅的卫队长 孙铭九上尉 前往 临潼 ,逮捕了 蒋介石 。
2.几天后,张学良派自备的飞机去 保安 ,接了三个共产党代表到西安: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 、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叶剑英 、西北苏维埃政府主席 博古 。
3. 张学良 当选为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主席, 杨虎城 为副主席。
4.“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军政部长 何应钦 竭力主张“讨伐”。
5.人人都知道要向南京进言或者改变它的政策,只有一个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武装示威,即中国人所说的“ 兵谏 ”。
6.张学良邀请澳大利亚人 端纳先生 去西安,证实蒋介石还活着,蒋介石派 蒋鼎文 带了一封亲笔信给南京的军政部和政府。
二、简答题
1.简述你对斯诺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这句话的理解。
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2.西安事变时,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提出的著名的八点要求是什么?
①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②立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③释放上海爱国七领袖;④大赦政治犯;⑤保证人民集会自由;⑥保障人民组织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⑦执行孙中山遗嘱;⑧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3.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4.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的中国当时的面貌。
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的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内容概括】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一、填空题
1.斯诺在去安塞的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红军战士姓 ,在政治保卫局工作。斯诺到了安塞,才知道县苏维埃的委员已经到 去向省里的一位委员报告工作了。后来,斯诺在红军战士的护送下来到那里,才知道自己在去安塞的路上,被一队白匪盯上了,安塞赤卫队队长姓 ,带领赤卫队打败了白匪。
2.在百家坪,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和斯诺打招呼,这个人是 ,他曾经是个 的高才生。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 告诉斯诺,要称呼少年先锋队员为 或 。
3.在去保安的路上,斯诺发现有坐骑的只有三个人,除了他骑的是马,一个骑骡子的是外交部的 ,一个骑驴的是红军指挥员 。
二、简答题
1.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2.在斯诺眼中,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给他的印象如何?
3.简述斯诺听到的贺龙的形象、性格和革命经历。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内容概括】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一、填空题
1.斯诺在去安塞的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红军战士姓 姚 ,在政治保卫局工作。斯诺到了安塞,才知道县苏维埃的委员已经到 百家坪 去向省里的一位委员报告工作了。后来,斯诺在红军战士的护送下来到那里,才知道自己在去安塞的路上,被一队白匪盯上了,安塞赤卫队队长姓 卞 ,带领赤卫队打败了白匪。
2.在百家坪,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和斯诺打招呼,这个人是 周恩来 ,他曾经是个 教会学校 的高才生。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 李克农 告诉斯诺,要称呼少年先锋队员为 小鬼 或 同志 。
3.在去保安的路上,斯诺发现有坐骑的只有三个人,除了他骑的是马,一个骑骡子的是外交部的 胡金魁 ,一个骑驴的是红军指挥员 李长林 。
二、简答题
1.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别的地方去了。辛亥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合,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并于26岁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1925、1926、1927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2.在斯诺眼中,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给他的印象如何?
 ①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有热情。
②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3.简述斯诺听到的贺龙的形象、性格和革命经历。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贺龙是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的,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内容概括】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填空题
1.1936年12月12日早晨六点钟,张少帅的卫队长 前往 ,逮捕了 。
2.几天后,张学良派自备的飞机去 ,接了三个共产党代表到西安: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西北苏维埃政府主席 。
3. 当选为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主席, 为副主席。
4.“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军政部长 竭力主张“讨伐”。
5.人人都知道要向南京进言或者改变它的政策,只有一个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武装示威,即中国人所说的“ ”。
6.张学良邀请澳大利亚人 去西安,证实蒋介石还活着,蒋介石派 带了一封亲笔信给南京的军政部和政府。
二、简答题
1.简述你对斯诺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这句话的理解。
2.西安事变时,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提出的著名的八点要求是什么?
3.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4.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的中国当时的面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