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随堂练习1.名著阅读(1)填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1937年在___________首次出版,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陕北,作者采访了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并在作品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2)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在此以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我把毛泽东主席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简要说说“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我们都知道,要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实地探访。有少数人尝试过,但以失败告终。大家都认为没有谁进了红区后还能活着回来的。在报纸受到严格检查和管制的国家里,长年累月的反共宣传居然有那么大的力量。到一九三六年六月,我抓住了一个可以进入红区的机会,我想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了九年的新闻封锁。我那样做,确实是有危险的,不过后来报上发表我的死讯,说是“已遭赤匪杀害”,那就不仅仅是夸张了。就是怀着这种可能牺牲生命的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二)我最后一次走过保安的大街,越是走近城门,越是感到恋恋不舍。我走过红军大学的时候,红军大学全体学员都露天坐在一棵大树下听洛甫做报告。他们都走了过来,向我握手,我很激动,嘴里喃喃不知说些什么话。然后我转身蹚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3.对文段中(一)中划线处“那么大的力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国民党颠倒黑白,让人们很难了解到红军的真实情况。B.当局制造谣言,把活人说成死人,让人感到十分恐怖。C.以前有人试图打破封锁进入红区探访,结果均遭失败。D.我抓住可以进入红区的机会,却带着冒死的恐惧出发。4.品读文段(二)中划线的“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说说你的理解。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选段一】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先锋队员们才放行。【选段二】“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我问。“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我们的成功,”他回答说,“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在这三个条件中,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5.从【选段一】记叙的这个小事件,可以看到这些少年先锋队员怎样的特点?6.【选段二】中的“他”是谁?在埃德加·斯诺的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特点的人?7.《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人物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小号手(如图),这是斯诺亲自拍摄的一张照片。这幅照片传达了怎样的深刻含义?读选文,回顾整本书内容作答。①根据红军指挥官左权向我提供的数据,红军一共翻越了十八座山脉,其中五座覆盖着积雪。红军还渡过了二十四条河流。他们经过了十二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镇,突破了十个省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还打败、避开甚至智胜派去追击他们的中央政府各个部队。他们穿过六个不同的未开化民族聚居地,深入的一些地区是中国军队几十年从来未去过的。②不论人们对红军可能会有什么看法。包括对红军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壮举之一。在过去三个世纪里,从未有过此类的举国武装迁移。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经有过超越这项壮举的行动。那就是令人惊叹的土尔扈特部大迁徙,斯文·赫定曾在他的著作《帝王之都·热河》中记录过此事。相形之下,汉拔尼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不过是一场假日旅行。另一个更有趣的类比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败退,但当时他的大军完全溃败,士气低落。③红军前往西北的长征。毫无疑问是一场战略撤退,是局部的决定性战败导致的被迫撤退。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核心力量并未受损,部队的士气和政治意志依然强韧,这是显而易见的。8.选文出自第五篇《长征》,请以章节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军艰难历程。9.选择出对选文或全书内容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①段划线句说明作者的材料来源于真实的采访,体现了全书的纪实性特点。B.第②段将长征与其他行军迁移进行正反对比,突出强调了红军长征是最伟大的英雄壮举,而拿破仑的例子则突出了红军部队的士气和政治意志强韧。C.作者认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武装宣传之旅”,土地革命目的和抗日政策是红军最主要宣传内容。D.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袖和将领,特别喜好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10.《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最初的译名是《西行漫记》,请你比较两个书名,说说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①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②“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③“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④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⑤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经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11.联系作品内容,说说这些少年先锋队有哪些品格可以“寄托中国的将来”?(答出三条)12.联系作品内容,说说这些“小鬼”为什么欢迎红军甚至参加红军?1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选文中的“红小鬼”对你的启示。14.填空题。(1)_________(填写人名)是斯诺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他打仗10年,负伤8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2)_________(填写人名)在前线身经百战,据说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他以“短促突击战”创始者著称。(3)_________(填写人名)在一九三一年之前还是受人爱戴、为人慷慨、有现代化思想、能打高尔夫球、却又喜好赌博、吸毒成这样一个性格矛盾的主宰满洲三千万人民的军阀独裁者。(4)_________(填写人名)是一个大官僚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5)_________(填写人名)受审时极其从容,毫不惊慌,身穿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6)_________(填写人名)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15.名著阅读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了九年的新闻封锁。……这要经过怎样的冒险呢?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些年的国共内战中,已经有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了生命。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文中的“我”是谁?你认为这段话表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6.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革命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向前进。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事件简要分析。100字左右。17.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这预言的理解。甲: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早期常常赤脚走路……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多时候步行,似乎不知疲倦。乙: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但是,营长以上可以骑马或骡子,我注意到,他们弄到美味食物甚至大家平分——在我和军队在一起时,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指挥员和士兵的住处,差别很少,他们自由地往来,不拘形式。18.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班上打算召开读书交流会,同学们就“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请说说你的看法。19.根据《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阅读方法 目录(有删节) 阅读任务检索目录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在长沙的日子 通过红色大门 苏维埃运动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遭白匪追逐 同红色农民谈话 造反者 “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三章 在保安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苏维埃掌权人物 “真正的”红军 论抗日战争 红军战士的生活 (1)小芳想了解毛泽东其人,根据目录,你会推荐她重点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几章? (2)结合目录和阅读体验,说说《红星照耀中国》是怎样做到用事实说话的。参考答案1.(1)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伦敦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撤退3.D 4.答案示例:作者在红区感受到了红军将士的热情友好,在心里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答案示例:红军战士们对我热情接待,我把它们当成了家里人。答案示例:我和红军战士们结下了亲人般的友谊。5.可以看出这些少年先锋队员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6.“他”是毛泽东;精明而又博学;艰苦朴素又廉洁奉公;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深受人民的拥戴。 7.这个红军小号手代表着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红军战士形象;他吹奏的号角象征着民族解放的“抗战之声”。8.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举国迁移、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 9.B 10.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西行漫记:(1)书名更含蓄隐晦,方便了本书在国统区的传播,扩大的影响,让全国人民和世界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2)这个书名看起来比较文艺化,与本书文笔流畅的特点比较吻合,用这个书名能够更吸引国外读者的阅读兴趣。事实上,这个书名的确起到了这个作用,大量外国读者通过本书了解了中国,同情中国共产党人的遭遇,支持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红星照耀中国:书名更好地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坚苦卓绝的斗争,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的主题。11.少年先锋队有刚毅坚忍的精神,对红军忠贞不贰、愉快 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希望,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12.(1)红军待人民好,不打骂。(2)红军代表贫苦百姓的利益。(3)红军反抗剥削、解放穷人。(4)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13.少先队员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并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被视为国家的希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今生活在条件优越的新中国,也要继续弘扬他们的乐观积极的精神,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报效祖国。14. 徐海东 林彪 张学良 周恩来 李大钊 毛泽东15.埃德加·斯诺 一个非常敬业的新闻记者,为了探明真相不惜牺牲生命。16.示例:“飞夺泸定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了在敌人援军到达前占领泸定桥,红军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爬上了没有桥板的铁索。红军战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最终占领了泸定桥,顺利渡过大渡河。(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四渡赤水河、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17.红军领导关心士兵,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广大官兵平等,自由,能无拘无束地交流。18.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很多人明知这是一条艰险的不归路却执着向前,永不退缩,“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当今和平的年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弘扬和传承这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把理想信念放在个人享受之前,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9.(1)第三章、第四章(2)斯诺带着问题出发,长时间(1936年6月至10月四个月)深入红军生活,实地考察,通过采访红军将士、对话农民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但写作时整体比较客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