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钱塘湖春行》对比阅读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钱塘湖春行》对比阅读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自古文人官场多失意。失意之时,所见之景,所抒之志,却依不同人的心志而各有不同。
宦海沉浮,各见春秋
——《野望》《钱塘湖春行》
对比阅读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最终弃官隐居于东皋村。写下《野望》。
白居易,于822年上书论军事不被采用,自请到外地任职,当年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次年作《钱塘湖春行》。
写作简介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余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顾无言,彼此不认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坝齐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出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我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一条白堤穿过杨柳成排的绿荫中。
比读
比读两诗,完成表格
何时 何地 何事
《野望》
《钱塘湖春行》
秋 薄暮

东皋
孤山寺北贾亭西(钱塘湖畔)
望 徙倚

在这一“望”一“行”中,所见之景有何不同?
登东皋而望,入目的是 。
沿湖畔而行,所见(闻)的为 。
《野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目之所及,尽是 ,
内心 。
村中众人,傍晚归家;
反观自身, 。内心 。
萧索
孤独、寂寞
徘徊无依
郁闷、孤单
烘托
反衬
静 远
动 近
《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运用 修辞手法
描写入微,准确体现了早春景物 的特点。
拟人
春光正好
且行且赏
心中 。
愉悦
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
比读
读尾联,验其情
尾联 情感 写法
《野望》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寂
怀恋古时隐者
热爱春景
充满希望
用典
直抒胸臆
同是官场失意,为何两位诗人所见所感如此不同
结合助读资料思考:
王绩出身官宦世家,性情简放,“不喜拜揖” 。三仕三隐说明其并不能适应为官生活,最终弃官隐居,也始终不是太彻底。
白居易自请外放,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疏浚六井、修堤蓄水。解决了杭州人民的饮水问题以及旱灾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公方式与注意事项刻于湖边石上,以便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治理湖水产生积极影响。
结合背景,你能读懂诗人藏在尾联之中的潜台词吗
思考1:王绩既向往古时隐者的生活,为何在隐居之后仍然感觉孤寂
思考2:早春热闹,除了自然美景,身为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在白沙堤上还可能关注到哪些景象
潜台词示例:
王绩:官场黑暗,不适合洒脱率性的我,可隐居山野,终究又辱没了我的才华。唉!无论出仕或隐居,都无人懂我。
白居易: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白沙堤上尽是踏青的人们。比春景更醉人的,是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百姓和乐,便是作为刺史的我最乐见、最满足的了。
心既入秋,
进退维谷只余困顿。
心待春来,
励精图治窘处逢生。
再读诗歌,读出两首诗截然不同的情感。
知律诗结构,明阅读方法:
首联 起 交代点题,奠定基调
颔联 承 承接首联,写景叙事
颈联 转 诗意转折,由景及情(理)
尾联 合 议论抒情,点明题旨
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假设王绩与白居易相遇,二人会对彼此说些什么。请设计二人的对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