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
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分析

本主义

会的历

地位,

述社会

义从空

到科学

从理论到

实的历

轨迹,

明人类


发展的趋势。
本课通过回望社会发展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再到遭
教材
遇挫折的的历史轨迹,并探究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阐明人类社会发展
分析
的趋势。从而认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
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1.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一些影视节目,学生或多或少对本课时内容有所了解。学生


中历

九年

上册第

单元

22


马克

主义

诞生和

际工

运动






册第

单元

9
课《

宁与十




、第

单元

18
课《

会主义

发展与

折》中

学过相

的历史

识,为



学情
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史实准备。
分析
2.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得到了较好地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但他们还没有学习《哲学与文化》的内容,对新事
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哲学道理还不理解,因此,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
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有一定的困难。
1.能够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
的飞跃,明确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2.能够结合历史知识,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
价值。
3.能够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信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
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教学难点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法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为主议题
。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教学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为分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
策略
国到多国再到遭遇挫折的的历史轨迹,并探究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阐
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
时间
一、新课导入
师: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本节课学习目标为:第一,能够懂得科学社会
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
科学的飞跃,明确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二,能够
导入新课,
结合历史知识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科学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
明确本课教
2

国实践的价值能够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教师讲授
学目标,议

第三,坚信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我们以“科学
题。
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为主议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社会主
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为分议题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师:
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人类就一直在追求美好的未来。提出过很多关
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如要求生产发达、生活富裕,要求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那么同学们知道空想社会主义是
)
教学设计
学 科: 思想政治
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到达顶峰的吗? 生:思考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顶峰时间。 师:就是 16 世纪初期产生,19 世界上半叶达到顶峰。这 300 多年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 议题情景: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议学任务:请阅读教材并收集空想社会主义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局限性及价值。 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生:阅读教材收集空想社会主义相关资料,完成上述学习任务。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刚刚的整理和收集,已经对上述议学问题有了一定的答案,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归纳。在空想社会主义早期,我们会发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感性批判。到空想社会主义中期,是用法律条文描述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空想社会主义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对比早期有了质的飞跃。到了 19 世纪,也就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三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的同时,将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理想试验阶段。那么,我们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三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圣西门: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理想是建立“实业制度”。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为此,他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虚心求教以及游历。但是钱花完了,理想没有实现。 傅立叶:在著作中描述“和谐制度”,将理想目标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等了十年,也没有一个富翁支持他。 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 思考: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会以失败告终?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议题情景,思考失败的原因。 师: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还不能客观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了解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依靠力量,因此始终只是空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很大的价值,包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最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所以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师:社会主义在空想的原野上艰难跋涉了 300 多年,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滚滚车轮,蒸汽机的轰鸣声湮没着无产者的苦难诉求,也唤醒了无产者带着自己的政治诉求登上历史舞台的意识。请问同学们知道哪一次事件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吗?没错,就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它们分别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方式主要有三种,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斗争方式。伴随着无产阶级登上社会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自身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热切期盼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那么是什么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又是什么事件标志着这一伟大飞跃的诞生?让我们通过一则视频来一起了解。 议题情景:观看视频《马克思是对的》 议学任务:视频观看完,我们一起来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 总结《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地位和主要内容。 生:观看视频《马克思是对的》,完成上述学习任务。 师:关于第一个问题,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得知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创立标志社会主义由空想转为科学。那么为什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位,还要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说起,因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2 教师讲授,学生完成议题任务。 基于情境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0 分钟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共产党宣言》中, 详细的从社会发展规律、从领导变革的力量、从理想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丰碑。时至今日,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信仰之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共同选择。师: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对议题一进行总结。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标志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必然的。从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对比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正确方式和依靠力量。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这是证 明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必然的。结论 2: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 师: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那么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如何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要了解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议题二。 议题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师:1870 年 9 月,法国在与德国进行的普法战争中惨败,引发法国民众强烈不满。1871 年 3 月 18 日,法国工人阶级发动起义,占领巴黎。同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在法国成立。仅仅 72 天后,巴黎公社遭法国政府镇压摧毁,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虽然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短暂,但这场革命鼓舞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人士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巴黎公社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请同学们阅读以上名言,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议题情景: 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列宁《莫斯科吟》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 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收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四月提纲》 生:阅读名言,完成上述学习任务。 师:从列宁对十月革命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的历史事件。这种伟大在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第二条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统天下,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热忱,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二战中,有 20 多个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领导人民大众开展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在战争中结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有的还建立了民主政权。所以说,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实现了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师: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重大损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然而,以损失和影响为契机,使得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从反面开辟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时期,摆脱了传统的、僵化的模式,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回望过去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有过发展的飞跃时期,也面临过发展的曲折困难。只要把视野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能强有力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仍然俱有强大的生命力。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历史我们可以再一次找到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结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师: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当代价值,在国际社会重塑了科学 教师讲授,学生观看视频,完成议题任务。 教师总结,回归总议题。 基于情境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对本课进行总结升华。 8 分钟 2 分钟
社会主义的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确立新坐 标、积累新经验、提供新源泉,科学社会主义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前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带来了光明前景。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