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
广东广州市第六中学 韦芳
【课程标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教材版本】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教社,2020 年 7 月):第四课第一框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包括三目。第一目“新时代的科学内涵”,阐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分析了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重要意义;第二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但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第三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阐述了新时代我们还面临问题、难题和挑战,必须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在实践中奋勇开拓。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44
【教学目标】
1.理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从而理解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3.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37
【教学重点】从新时代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等方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参考《教师教学用书》 p282、287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页码 讲述语言(详细)
第 1 张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州市第六中学的韦芳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中思想 政治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 2 张 通过学习,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从而理解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3.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
1
)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政策都是从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37
第 3 张 众所周知,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 100 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 初心 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参考《建党 100 周年讲话》
第 4 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 些成就和变革主要表现在: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十九大报告》
第 5 张 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 战略考量。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参考《十九大报告》
第 6 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新时代,我们要接续奋斗,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一层内涵明确了我国在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
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 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人民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新时代,中国继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懈努力。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83-284
第 7 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 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用“三个意味着”高度概括其重大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 8 张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 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 9 张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 折。“社会主义失败论” “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在西方也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坚守和捍卫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生命力,在世界上重振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 10 张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 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他们树立了发展榜样,提供了全新选择。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85
第 11 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新变化。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 12 张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6 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对历史经验和我国国情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概括,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根据这一论断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参考中宣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P18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 13 张 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 (1)从社会生产方面看: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 14 张 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 (2)从社会需求方面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第 15 张 (3)从主要制约因素方面看:当前发展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59
第 16 张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如何解决这一主要 矛盾,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第 17 张 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也发生变化,进入高级阶段。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 18 张 3、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1)“变”: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2)“不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必须正确认识新时代的“变”与“不变”,谋划发展、制定政策 ,要牢牢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290
第 19 张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第 20 张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个问题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为什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我们党要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 20 张 2、怎么办?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 21 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 开创者、建设者。
第 22 张 同学们,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所说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在新时代,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第 21 张 最后,我们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讲了三个主要内容:(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二)新时代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第 22 张 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第 23 张 接下来,我们进入答疑环节
第 24 张 问题 1.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世界意义”的角度,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参考学评
第 25 张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 (1)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符合实际。 (2)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它既表现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又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表现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本身不平衡不充分。参考学评
第 26 张 3.如何理解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 (2)从发展程度来讲,尽管我国经过长期努力,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和过去相比,我们确实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尤其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较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得不到充分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303答疑环节到此结束
第 27 张 谢谢观看!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