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课出自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修三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展开,第一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主题,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分析,来证明党的先进性,为后一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框内容都为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和活力。本框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主要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重点讲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
2.
学情分析




















程的

















是中































































探究

















生活





















比较

















和意





















进行

















地红





















的宗

















学生






















3.
目标确定
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学习
进阶
学习方式
表现标准
/
学习任务
学习质量水平
习得
记忆——接受
理解——反应
1.1
回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使命、根
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水平一
1.2
描述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执政理念,是把人
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应用
使用、解答——
支持
1.3
说明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执政理念
水平二
拓展
分析——价值化
评价——信奉
1.4
分析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
要意义,并说明如何实现

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

水平三
1.5
结合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解释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
4.
学习重点难点
(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
5.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

提出驱动性问题

学习任务类型等)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

与教的环节对应)
评价活动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评价的内容

程序与工具基于学生行为表现证据判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环节一:设疑导入——情境一: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1.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或者实地 师生共同分析纪念物背后的故 事,学生自我分析对情境的理解和升华,感悟中国共产党政党的先进性。 ,
了解与党史有关的公共纪念物以 参观本地红色革命纪念地——广
及纪念物背后的故事,查找本地 州起义历史陵园和中共三大会址
当时资源——广州起义历史陵园 纪念馆纪念物。
和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纪念物 2. 理解纪念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2.课堂分享:教师分享纪念物背 思考这些纪念物的历史故事背后
后的历史故事; 共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特
3.知识学习:如何衡量一个政党 质。
的先进性。
设计意图 1.完成学习目标1.1:学生通过习得性活动理解纪念物背后的故事。纪念物的故事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缩影,这些片段充分体现了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有利于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政党的先进性,感悟党的人民立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二:情境探究——情境二:牢记使命,坚持党的宗旨和立场
1.课堂播放:中国共产党的《百 年述职报告》视频(2分53秒)。 2.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记录视频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3.教师分享视频中的一些句子,引导学生联系课本知识,思考这些文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内涵有哪些。 4.知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宗旨和根本立场、。 观看视频。 记录视频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句子。 联系课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立场。 、 教师预设对学生回答的内 容、答案生成方法、阐述中理论语言和材料事实语言的运用进行评价;学生自评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 1.完成学习目标1.2,通过情境探究,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性质、宗旨、根本立场。 2.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环节三:情境探究——情境三:立足当下,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1.探究分析:脱贫攻坚战事例,学 1.学生阅读材料。 教师预设对学生回答的内容、答
生思考:在脱贫攻击战过程中,中 2.思考在脱贫攻击战过程中,中国 案生成方法、阐述中理论语言和
国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体现 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 材料事实语言的运用进行评价;
了怎样的执政理念? 2.知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 怎样的执政理念。 3.联系课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内涵、依据及其要求知识。 学生自评查漏补缺。
念的内涵、依据及其要求。
设计意图: 1.完成学习目标1.3,通过情境探究,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内涵、依据和要求。
- 5 -
环节四:情境探究——情境四:展望未来,勇担新时代新使命
1.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新时代有什么新愿景。 2.课后作业:学生用练习本,写一写:未来的你将如何承担新时代新使命?可从职业选择、机遇挑战困难愿景等方面来谈。 1.学生认识我国新时代新远景。 2.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份子,青年学生思考如何承担新时代新使命。可从职业选择、机遇挑战、困难愿景等方面来谈。 、 师生共同分析,促进情感升华;学 生内化,将奋斗目标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设计意图: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描绘新时代新远景,引导学生表达新时代新远景。人民的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新使命,增强学生爱国热情,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 路径与关键点) 知识小结,呈现课堂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习得性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历史故事 (2)拓展性学习:学生用练习本,写一写:未来的你将如何承担新时代新使命?可从职业选择、机遇挑战、困难愿景等方面来谈。 (3)应用型学习: 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 “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你觉得下列答案中能够从根本上回答这一追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B.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每个党员都必须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D.中国共产始终发扬党内民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
题 2.在革命年代,3 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沙洲村徐姓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仅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 )
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已成为所有党员的自觉行动
②党员仅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③情系人民是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原因
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 3.在中国共产党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留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不忘初心”。一个人牢记初心,就不会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迷失自己;一个政党不忘初心,就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屹立潮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是马克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C.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题 4.从“八项规定”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聚焦“四风”到大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群众路线 ②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作风建设
③赢得人民群众拥护,赋予党执政地位 ④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 5.某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走基层”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疾苦,问需问计于民。党员干部“走基层”是( )
①确立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的表现
④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1.B 2.D 3.B 4.A 5.C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借助本地历史资源、红色资源,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引用火遍全网络的中国共产党述职报告,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可爱的中国;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为之骄傲的党。
(3)案例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深刻表现。
(4)新时代新愿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期盼和党的奋斗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用:依托情境材料,结合域内文化资源优势,课内与课外相互配合,创设问题,实现能力培养。
- 7 -
9.教学反思 (1)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评价。线上教学的教学需求和线下教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线上教学由于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相比于线上课堂,更要求教师讲清教学目标、讲准重点、讲透难点、讲明疑点,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说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学生的线上学习活动更多依赖学生自评。教师可设置教学过程活动、学生任务进行评价。 (2)落实核心素养,政治教学与生活要密切联系。本课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方法,设置四个情境,利用身边热点素材、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入领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3)赋能政治课堂,推动思政课堂创新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课堂的实效性,可以充分利用党史资源、党的发展历程、党的时代使命,开设思政课和党史融合教育课堂,推动课堂创新性发展。 (4)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将班上的学生以四到六个人分一组,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分享历史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再进行讨论。教师在做一定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评一体化也能够得到体现,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