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资源简介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掌握等高线图的特征、判读和应用。 2.地理实践力:学会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
主干梳理
一、海拔(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__海平面__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 m,乙点海拔为__500__m。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__1__000__m。
【特别提醒】0 m等高线
因等高线数值反映的是海拔,故0 m等高线常代表海岸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__海拔__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地形
(1)小地形
图中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
A __山顶__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__山脊__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陡崖 等高线__重合__
E 鞍部 两个山峰或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2)大地形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高原 中间疏,四周密 500 m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山地 密集 500 m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稀疏 200~500 m 坡度平缓,起伏和缓
盆地 中间疏,四周密 没有一定标准 中间低、四周高
平原 稀疏,较为平直 200 m以下 平坦广阔
【思考】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只与等高线的疏密有关吗?
提示:不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取决于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等因素。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又称高程)__相同__,并且都以海平面作为0米。
(2)等高距全图一致: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__相同__。
(3)等高线为__闭合__曲线:等高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陡崖处,等高线才显示为重合状态。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__陡缓__,等高线越密,坡度越__陡__。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垂直相交,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__相反__。
(7)示坡线指向海拔较__低__的方向。
三、地形剖面图
1.含义: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__高低起伏__和__坡度陡缓__,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意义: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条线段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特别提醒】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1)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
(2)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需适当放大。
(3)建直角坐标系: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4)选点、描点:在等高线图中选取若干点引垂线至剖面图中(如图中A、1、2、3……15、B点)。
(5)连线: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注意高度起伏转折点的高度处理。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如图所示: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上陡坡下缓坡(凹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上缓坡下陡坡(凸坡),则无法看到。(如图1和图2所示)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图3所示)
【思考】某中学生研学旅行团要在山区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且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提示:若海报图幅确定,可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放大垂直比例尺的方式,来使陡崖剖面图更具“险、奇”效果。
【特别提醒】坡面径流流向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谷地带,河流线应是每条向高处弯曲的等高线弯曲度最大的点的连线;谷地坡面上的径流方向应是与等高线垂直,指向海拔低处。
要点研析
课标要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2020·7月浙江选考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 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图2谷地的成因是(  )
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岩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
【素养指向】
地理实践力 等高线判读、地貌景观识别、地貌景观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匹配
区域认知 微地貌区域分布特征认识
【自主解答】1.__B__  2.__D__
【解题能力】
第1题 由图1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错误。丙为鞍部,C错误。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D错误。故选B
第2题 根据图2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形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形谷,而图2中谷地为U形谷,B错误。故选D
【拓展提升】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读图五 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 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读延伸 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疏密 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①农业:陡坡发展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 ②工程建设:为了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
读弯曲 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面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①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②判读等温线的变化: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 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大小、高度范围或高差等
2.等高线图中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1)陆地地形的判断
(2)海底地形的判断
【方法指导】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
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公式求算,即(n-1)d(2)例证:如上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2.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下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n-l)d≤ΔH<(n+l)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ΔH<500 m。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4.估算坡度
(1)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2)计算:公式tan 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L为两点距离,α为坡度。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定其数值,如上图中有两条等高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 A )
A.a          B.b
C.c D.d
2.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 A )
A.①~②河段 B.②~③河段
C.③~④河段 D.④~⑤河段
3.图中陡崖( B )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 m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
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
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a位于山丘的阳坡,冬季采光条件好,且a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气温较高;b位于西侧的山坡上,光照条件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c位于山顶,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位于北侧山脊,光照条件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第2题,①~②河段位于河口地区,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最缓,最利于泥沙沉积。第3题,据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 m,底部海拔在0~30 m,计算可知,陡崖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 m,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宜布局交通线。
4.2020·7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__西高东低__。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平原__。
课标要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典题示例】
2021·绍兴鲁迅中学模拟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西部某次战役使用的等高线作战图。主阵地负责伏击敌军,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用无线电向指挥部汇报位置,开战后需安全地撤回主阵地协同作战。指挥部负责指挥全局,为前后方通信信息枢纽,且有一定后勤、医疗功能。完成1~2题。
1.最佳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部位置分别是( B )
A.①地和⑤地     B.②地和⑥地
C.③地和⑦地 D.④地和⑥地
2.伏击主阵地的布置主要考虑( C )
①公路拐弯,车速较慢 ②陡坡凸坡,易守难攻
③坡度平缓,易于出击 ④森林较密,利于隐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前沿观察哨负责快速发现敌军,应位于视线良好,不被地形阻挡,利于观察的地方,由敌军车队行进方向可知,②地可以在整个敌军行进线路上快速发现敌军,适合设置观察哨,②地符合;⑥位于主阵地西侧,在敌军行进路线的后方,较为安全,B正确。①和⑤在开战之后都无法安全撤回主阵地,A错误。③距离敌军不够近,不适合做观察哨,C错误。④地是最晚发现敌军的地方,D错误。故本题选B。第2题,公路拐弯处,车速会变慢,有利于防止敌军加速逃跑,①正确。该地是陡坡凹坡,②错误。主阵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③错误。当地森林较多,利于隐蔽伏击,④正确。故本题选C。
【点睛】需要学生懂得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利用“凸值法”快速判断山谷、山脊。由高处到低处,等高线先陡后缓,为凹坡;反之则为凸坡。
【拓展提升】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选“点”、选“线”、选“面”
(1)选点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库 坝址 ①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为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地势落差大;②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疗 养 院 疗养院应建在地形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地方
宿 营 地 ①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②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③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港口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最好是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泥沙淤塞
续表
航空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的地方
(2)选线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公路、 铁路线 公路、铁路线一般要求建在坡度平缓的地方,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缩短线路,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坡度
引水 路线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特性,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输油、输 气管道 路线要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的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势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有资源和能源分布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形开阔的向阳地带,并要求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2.地形与气候
(1)谷地、盆地地形与气候
①谷地:利于气流深入、爬升、滞留,故降水偏多,多云雾。山地南坡处谷地植被生长茂盛。(雨多,土肥)
②盆地:不易散热。易出现逆温现象,气流不易交换,易形成粉尘污染,多雾。
(2)地形与降水: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高大的山地或者高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候和降水状况。
3.地形与河流
(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4.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跟踪训练】
靠山临河的寺庙布局一般要求向阳,面向大河的来势,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干支流交汇处。据此完成1~2题。
1.若在图示地区考察,则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找到古寺庙遗址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图示地区建一个观景台,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靠山临河的寺庙布局一般要求向阳,面向大河。读图,在①②③④四地中,③④位于阴面,不能找到古寺,C、D两项错误;②位于山顶,不是靠山面河位置,B项错误;①位于向阳面,是靠山面河的位置,可能找到古寺庙遗址,A项正确。第2题,若在图示地区建一个观景台,则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的是②,②地位于山顶,地势高,四面都没有视线阻挡问题,B项正确;①③④都是靠山位置,有山峰阻挡一侧视线,A、C、D三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