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49张PPT+5个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49张PPT+5个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六课·第2框
2022年10月10日 最新版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星桥》 梁衡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结合,石临水巧妆,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因石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让人流连忘返,回肠荡气。
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这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
我们可以想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景象,可以想象到生命家园静谧、惬意、和谐的意境。二者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赖、彼此相融的意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目 录
人与自然的关系
共筑生命家园
01
02
03
04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的关系
01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的先祖在大自然的哺育下成长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
大自然无私地馈赠人类,人类更应该善待自然
农民种植的玉米大丰收
渔夫和鸬鹚(鱼鹰)合作捕鱼
药农采集的药草是重要的天然疗愈药品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为什么地球会受到这么多的伤害?
人类应该主宰自然吗?
如果环境继续遭到破坏,会有什么后果?
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应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 ——
动态中的平衡
发展中的协调
进取中的有度
多元中的一致
纷乱中的有序
温室效应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
如果极地冰川全部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约66米
全世界的沿海城市几乎都会被淹没
作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正被毁灭
雨林的消失加剧了全球变暖,近年来世界各地的
极端天气愈演愈烈,人们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人可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
但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人类违背自然意志,贪婪地、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
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公元前176年的楼兰古国,经过800多年后被风沙掩埋。
楼兰文明 复原图
气候旱化与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导致文明灭亡
楼兰的故事和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发?
P82 探究与分享
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进行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西方工业化的老路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让地球和人类承担了巨大的生态代价。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引以为戒,不能重蹈覆辙。
图片
生态环境影响文明兴衰。我们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观看视频《全国节能宣传周宣传片:珍爱地球》
这是一个副标题
这是一个副标题
为什么要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02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
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中国是世界环境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行动者,自觉承担建设人类生命家园的责任和使命
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2017年6月1日,当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称“《巴黎协定》只会让我们亏钱,而不能赚钱”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退出将重创全球治理进程,遭到各国强烈谴责
这是一个副标题
这是一个副标题
怎样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重点
观看视频《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节约资源
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
基本国策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础
准则
目标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03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观看视频
《习近平瞩望绿水青山》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多措并举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数量逐年递增。
图为2022年2月22日,在拉萨市林周县境内拍摄的黑颈鹤。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大力开展“生态乡村”、“美丽村落”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图为2021年11月24日拍摄的十堰市郧阳岛初冬景色。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截至2021年底,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50.3%,超额完成下降45%的目标。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所有场馆100%由清洁能源供电,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近年来,我国努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观看视频《习近平指明绿色发展道路》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P84
探究与分享
余村的第一次“富起来”走得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仪式增长的不可持续发展之路。余村的第二次“富起来”则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海省德令哈市的光热电站,每年的发电量达到270万度,相当于1100余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可减排二氧化碳2300余吨、二氧化硫21吨、氮氧化合物35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比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三北防护林工程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持续修复自然生态,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788.2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119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观看视频《央视公益广告: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这是一个副标题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
01
02
03
04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重点
建设美丽中国
04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这是一个副标题
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①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②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