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前情提要
经济腾飞
生活飞跃
思考:你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关键词?说说你对新时代的理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课第一框
总议题: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议题一:新时代何以为新?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②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我国日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1、历史脉络
2、奋斗目标
3、国际地位
思考: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对我们中国意味着什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历史
意义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政治
意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
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模式有信心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思考:我们为何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分议题二:悟新时代变与不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结合图片,谈谈你对我国高铁发展的看法?
我国各省市高铁里程
我国暂未通高铁的77个地级市
3
1
2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中共八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中共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明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思考:为什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会发生变化呢?
新时代判断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依据
社会需求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1
社会生产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2
突出问题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
不再仅仅是物质文化需要
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一变“
“两不变“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活动探究:
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是否已经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两个不变: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并未改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变与不变”呢?
启示与要求: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新要求(从“变”的角度看):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2)三个牢牢(从“不变”的角度看):
启示与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分议题三:如何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
01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02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一以贯之的原因: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
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共产党人
(2)中国人民的任务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中国人民
二、知识整合 网络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⑴地位:
⑵内涵:
⑶重要意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⑴原因
⑵主要矛盾的转化
⑶认识
⑷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⑸基本路线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⑴原因:
⑵如何一以贯之
1.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下列对“新时代”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消亡 ③这个新时代表明我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 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B
牛刀小试

牛刀小试
2.进入新时代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题不变,推进这个主题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另起炉灶,决不能从头开始,一定要坚持“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  )
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B.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C.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D.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D

牛刀小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有利于解决上述矛盾的是(  )
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 ②实现发展模式从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向依靠要素投入转变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牛刀小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  )
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②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④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牛刀小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是因为(  )
A.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关系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工具变革的不可逾越性
D.劳动对象变化的不可逾越性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