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具体材料示例,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必备知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关键能力: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3.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2.准确把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一般性质。难点:1.准确把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一般性质。2.辨别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所导致的错误三课前预习1.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________。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2.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或“______”。13.排中律的公式(1)公式表达:“____________”。(2)公式意思:在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4.条件性(1)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___________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5.同一律的公式(1)公式表达:“___________”。(2)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___________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6.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__________;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__________。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7.矛盾律公式(1)公式表达:“___________”。(2)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___________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四自我检测1.交通协管员在路口拦下一辆闯红灯的汽车,质问司机:“你怎么不遵守交规?闯红灯撞了行人怎么办?!”司机答道:“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从思维逻辑基本规律看,这位司机的回答( )A.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做到了“首尾一致”B.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避免了“两不可”的错误C.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作出“自相矛盾”回答D.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2.某班在民主决策是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两位同学的对话如下:小明:“你投了赞成票吗?”小亮:“没有。”小明:“你投了反对票吗?”小亮:“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D.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3.排中律表明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从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对上述要求均加以否定,则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下列选项中,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的是( )A.并非有人来上课了,也并非没人来上课B.以前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以后可能有人能爬上那座山峰C.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也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D.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4.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O、AB型四种中的一种。甲说:“要么丙不是A型,要么乙是B型”;乙说:“丁是O型”;丙说:“如果我是A型,丁就是O型”;丁说:“我不是O型”。经核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不真实。请判断是AB型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下列说法中,不违反矛盾律的是( )①小红刚刚来我们班不到两个学期②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③有人认为《红楼梦》是文学精品,有人认为《红楼梦》不是文学精品④填报志愿时,有人说:“有个人志愿不应该,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应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手机上半个小时看完漫画《红楼梦》,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恐怕只能沦为自欺欺人的笑话。依据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A.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 B.碎片化阅读往往缺乏深入思考C.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 D.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7.人们通常认为,幸福能够增进健康、有利于长寿,而不幸福则是健康状况不佳的直接原因。但最近有研究人员对300多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幸福或不幸福并不意味着死亡的风险会相应地变得更低或更高。他们由此指出,疾病可能会导致不幸福,但不幸福本身并不会对健康状况造成损害。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研究人员论证的是( )A.有些高寿老人的人生经历较为坎坷,他们有时过得并不幸福B.有些患有重大疾病的人乐观向上,积极与疾病抗争,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C.人的死亡风险低并不意味着健康状况好,死亡风险高也不意味着健康状况差D.幸福是个体的一种心理体验,要求被调查对象准确断定其幸福程度有一定的难度8.父亲在看完老师的评语后勃然大怒,质问儿子:“你说,你都跟谁打架了?”儿子说:“我没有跟别人打架啊!”父亲说:“你还嘴硬!这上面不是写着‘经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吗?”这位父亲违反了逻辑思维要求的( )A.矛盾律 B.排中律 C.同一律 D.充足理由律9.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主观性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0.警察让一个人不要动,那个人不动,警察说手举起来,那个人不举,警察问为什么不举,那个人说你叫我不要动我怎么举呀!这个警察( )①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④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三课前预习1. 错误反映 不同时间 不同方面2.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3.(1)A或者非A(2) 同一时间 同一方面4.(1)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条件(2)复杂多样性5.(1)A是A(2)同一对象6. 必有一假 必有一真7.(1)A不是非A(2)同一对象四自我检测1.D2.D3.A4.A5.B6.D7.C8.C9.B10.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