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1概念的概述一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概念外延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必备知识: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关键能力:1.明确概念的含义;2.理解概念的特征。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基本特征。难点:1.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方式;2.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三课前预习1.概念表达形式:(1)表达形式:______。(2)语词的多样性:①语词形式多样:同一个概念可以有多个语词表达;②表达内容多样:同一语词在____________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2.概念含义:(1)属性及其划分:①属性:事物的____________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分为____________和非本质属性。②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同别开来的____________。(2)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____________。3.概念的定义与特征。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________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________的。4.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________。事物的属性可分为________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________。5.概念与语词概念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__________。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__________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6.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1)相容关系①含义: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__________,为相容关系。②种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__________;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_____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____________是相同的。③图示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2)不相容关系①含义:两个概念_________相同部分,为不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②种类:不相容关系中有两种特殊情况,即_________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两个具有_________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___________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③图示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概念,其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四自我检测1.下定义时,应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循环定义、否定形式、比喻定义、定义过宽或过窄。对以上各种错误定义举例正确的是( )①循环定义:奇数就是偶数加1得到的数 ②比喻定义:教师职业是神圣的③否定定义:鹅不是被称为鸡的家禽 ④定义过宽:作家是指写诗歌的一类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如果S.P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下列能正确表示其相容关系的图示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西南财大——西南财大法学院B.花——花蕊C.资本——固定资本D.党——党员4.某班学生学习《逻辑与思维》之后,尝试把形式逻辑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去。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A.S-国体P-政体B.S-立法机关P-司法机关C.S-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P-生产资料所有制D.S-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基本政治制度5.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下列属于这一概念的外延的是( )①6岁时或能做家务的小明 ②北京冬奥会的青年志愿者③以直播带货为生的李小二 ④在某国有企业上班的张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在学习《逻辑与思维》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时,同学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正确的是( )甲同学:“共青团员”与“大学生”是全同关系;“中学生”与“球迷”是交叉关系乙同学:“重工业”与“工业”是种属关系;“动物”与“羊”是属种关系丙同学:“《红楼梦》作者”与“曹雪芹”是全同关系;“生物”与“动物”是种属关系丁同学: “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是属种关系;“教师”与“劳动模范”是交叉关系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7.下列能够正确表达学生(a)、教师(b)、共产党员(c)、大学生(d)四个概念 之间外延关系的图是( )A. B.C. D.8.垃圾资源化,是将废弃的垃圾分类后,作为循环再利用原料,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垃圾资源化,使垃圾和资源的外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说明( )A.事物外延没有确定的界限B.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C.内涵和外延并非固定不变D.内涵与外延是辩证统一的9.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A.S: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基本政治制度B.S:国体P:政体C.S:侵权责任P:违约责任D.S:担保物权P:质权10.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从 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 )A.内涵 B.外延 C.内涵和外延三课前预习1. 语词 不同的场合2.(1) 性质和关系 本质属性 内部规定性(2)思维形式3. 本质属性 概括性4. 属性 本质属性 内部规定性5. 语词 同一个概念 不同的场合6.(1) 相同部分 完全相同 包含 一部分外延(2) 不具有 矛盾关系 全异关系 外延之和四自我检测1.A2.B3.C4.C5.D6.C7.C8.C9.D10.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