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一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类比推理的种类、应用和作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类比推理,树立科学态度。
公共参与:依据类比推理,进行类比试验,用理论指导实践。
1.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作用及意义;
2.知道类比推理与比较、比喻的区别;
3.明确类比推理的方法及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及客观依据,对类比与比较、比喻作出区分,明确类比推理的内容,明确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方法。。
难点: 理解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理解类比推理的重要作用。
三课前预习
1.类比推理的内容
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_________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___________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2.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的要求:
(1)类比的_________越多越好。
(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_________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_________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_________的属性。
3.全面理解类比推理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_________,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_________,但不是推理。
(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_________,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_________。
(3)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_________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的。
4.含义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___________,推出它们在___________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5.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得出新的________,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________,但不是推理。
6.类比与比较、比喻的区别:
(1)类比不同于比较:
①类比要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
②比较的目的在于_________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_________
,但不是推理。
(2)类比不同于比喻:
①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_________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_________。
②比喻是一种_________,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四自我检测
1.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海岛上的人喜爱吃蛇肉,北游到中原时往往带上晾干的蛇肉作干粮。一次,一位岛人到齐国,受到齐人的热情款待。这位岛人非常高兴,就以风干的蛇肉答谢主人,主人一见便吓得逃走。岛人不知何故,还以为是主人嫌礼物微薄,又让仆人挑选一条蛇王来送主人。这位岛人的想法( )
A.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是必然推理
B.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从一般到一般,是或然推理
C.运用了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是或然推理
D.运用了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是必然推理
2.下表中对判断和推理的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
判断或推理 判断或推理类型
① 我们中国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 关系判断
②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类比推理
③ 某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这个数是偶数,所以这个数能被2整除。 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④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关系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隔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文中运用的推理方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中运用的推理方法是或然推理
②作者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推理
③文中由一般性前提推导出个别性结论
④“守株待免”所体现的推理方法与其存在一致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知此?”对曰:“国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究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材料中孺子说服吴王的过程主要运用了( )
A.假言推理 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5.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此人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白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这一推理形式( )
A.具有或然性,不能保真 B.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的结论
C.其推理结构存在错误 D.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6.大象可以用象鼻灵活地进食和举起树枝作为工具。科学家们从象鼻中获得灵感,开发了一种模拟象鼻运动方式的机械象鼻。机械象鼻主要材料是可伸缩塑料管,可以自如地伸缩和弯曲,末端是一个钳子似的爪子,可以抓握物品。由象鼻到机械象鼻( )
①运用了联想思维的方法,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②说明科学家的创新活动依赖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
③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需要通过大量试验提高其可靠性
④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创造性,摸清了象鼻与人类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论证“谁是老师”所运用的推理方式是(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归纳推理 D.或然推理
8.“如果17世纪的炼金术士们将他们的实验结果都发表出来,那么18世纪的化学研究就会取得更加长足的进展。17世纪的炼金术士没有将他们的实验结果都发表出来,所以,18世纪的化学研究没有取得更加长足的进展。”对这个推理的评析正确的是( )
①犯了否定前件进而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②前件和后件之间并不存在充分条件关系
③推理的结论能够从前提中必然地得出
④推理形式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一般来说,疫苗研发要经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分为I至Ⅲ期。I期将考察疫苗在人体里的安全性,受试者数量较少,约在百例左右;Ⅱ期则考察疫苗有效性,检测疫苗能否刺激白细胞产生抗体,受试者在几百到上千例;Ⅲ期受试者数量最为庞大,耗时最久,要采用随机、盲发、安慰剂等对照设计,在近万人群中全面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疫苗的临床试验要持续分期推进所运用的推理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部分,故结论不科学
③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属于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④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狗的嗅觉十分灵敏。科学家从狗的嗅觉器官的结构和信息传递的功能中得到启示,设计、制造出一种气味电子接收机。它能够测量水、空气和土壤中的气味浓度,捕捉各种金属的气味,帮助地质工作者比较精确地探寻矿藏。这实质上是运用了( )
A.类比推理 B.完全归纳推理 C.不完全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相同或相似 要素和结构
2.(1)根据
(2) 本质 相关程度
(3)相互排斥
3.(1) 新的结论 认识方法
(2) 推理形式 认识对象
(3) 相同或相似 或然
4. 相同或相似 其他属性
5. 比较 结论 认识方法
6.(1) 比较 认识 认识方法
(2) 比较 得出新知识 修辞手法
四自我检测
1.C
2.A
3.B
4.D
5.A
6.B
7.C
8.A
9.B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