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把握适度原则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把握适度原则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把握适度原则
一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适度的含义,准确把握质量互变,掌握适度原则,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2.公共参与: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抓住事情的关键节点,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必备知识:1.适度的含义;2.适度的原则。
关键能力:1.理解适度的含义;2.掌握适度的原则。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理解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在“度”中;2.掌握适度原则。
难点:1.理解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在“度”中;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3.掌握适度原则
三课前预习
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________的范围内,防止________。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________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________的错误。
2.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________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________,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________。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________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掌握适度原则之“得当”:
(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__________。
(2)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的原则。
(3)适当就是幅度“__________”,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__________”,不犯__________的错误。
4.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___________。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 __________,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___________,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_____________。
5.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________的状态。适度思维是“________”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________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6.度与关节点:
(1)度的含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__________”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__________的量的限度。
(2)度的意义:①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②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__________的转化。
(3)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__________,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__________。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__________,是引起__________的节点。
四自我检测
1.从前,有两匹马各拉一辆货车。一匹马走得快,另一匹马慢吞吞地走着。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都搬到前面那匹马那里去了。后面的马就嘲笑前面那匹马:“越努力才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为什么要养两匹马?最后,那匹懒马就被宰来吃了。这便是经济学中著名的懒马效应。懒马效应启示我们( )
①要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促成事物的质变
②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事物发生质变
③要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中把握事物
④要有底线思维,增强思维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观念蕴含的辩证思维是(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②要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量质变要遵循规律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黄帝内经》中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材料体现的道理是( )
①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②任何事物的度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③适度就是保持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处于优势
④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如下图所示)关系,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折衷主义的态度,做到动机和效率之间不偏不倚
②坚持适度思维,实现适宜动机强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统一
③坚持定量分析,找到适合不同性质任务的同一动机强度
④坚持动态性思维,找到适合不同性质任务的动机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中,两者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6.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在描写美人的美时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他认为,美是有自己的“分寸”的,略微超过这个“分寸”就太长、太短、太白、太赤,就不是美而是丑了。这段话强调了( )
A.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性
7.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但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由此可见( )
①“热者寒之”佐证了量变定会引起质变
②食姜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超出度的范围,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过犹不及,是指做事情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子贡问:“师与商也敦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引自《论语·先进》
①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②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
③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状态
④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性质不同、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然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伴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医药独特的疾病观,防治观,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讲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和“治未病”的思维方式。从辩证思维角度,这些中医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③要把事物的变化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④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度 过犹不及 程度 极端化
2. 度 量 临界点 幅度 极限
3.(1)过犹不及
(2)适当程度
(3) 得当 分寸 极端化
4. 根本标志 保持不变 发生变化 适度原则
5. 最佳 得中 折中主义
6.(1) 度 稳定性
(2) 结合 规定 质
(3) 关节点或临界点 幅度 极限 质变
四自我检测
1.D
2.B
3.B
4.C
5.A
6.D
7.C
8.A
9.A
10.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