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精卫填海》说课稿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精卫填海》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古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充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4.感受精卫的形象,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利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小古文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结合句子意思读好停顿,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故事内容讲清楚。2.感受精卫的形象。
四、说学情
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年级文言文《司马光》《守株待兔》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五、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刚才这位同学在课前三分钟也跟我们分享了一个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不一样的神话:《精卫填海》出示课题,板书:精卫填海。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了解课题意思。
3.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简介《山海经》。
资料补充: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了解山海经,让学生知道神话故事的出处,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帝、少、曰、溺、返、堙”的词语,生快速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组词读、去拼音读。生字回归课文,读句子。教师巡视关注指导后进生。
预设评价语:看来你课前预习得非常充分,这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也是诚实守信的表现,加油!
2. 指导书写:“曰”。
引导学生先自主观察生字的易错点,再指名介绍。比较“曰、日”,笔顺相同,“曰”比“日”稍扁一些。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古文中的句子比较难读,从字词入手,突破难点,读通课文,夯实语文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学生自由、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2.借助注释,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同桌间互读课文。
3. 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精卫填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讨论交流。
(关注小组内后进生,指导小组长有序组织发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
3.指名小组展示交流,学生介绍课文意思,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4.再次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预设评价语:这个同学今天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把课文内容说得简洁,清楚,表现的很自信,进步非常大。给你点赞。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学习,旨在结合注释,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感知。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指名回答。
你认为精卫是一只怎样的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有序发言,先让表达后进的学生说,其他同学补充。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认真倾听。
预设评价语: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在交流时,都做到了认真倾听,并有序的进行补充,小组长引领的好,真正使全组同学都能诚实得发表自己的看法,值得表扬。
全班交流
预设1:这是一只漂亮的小鸟。我在《古代神话故事》中读到这样一段描写: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大家看这是多好看的小鸟啊!
预设评价语:这个学期的必读书目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看来这个同学已经认真的进行了阅读,很讲诚信。
你们想象一下,这只鸟还会是什么样子呢?
预设:他的眼睛亮亮的,像两颗黑宝石。
他的羽毛光滑油亮,像披在身上的锦缎
预设2:这是一只勇敢的鸟。从“长”这个字,能感受到他的勇敢。大海那么大,天气说变就变,可是精卫丝毫不害怕,天天衔来树枝石子去填大海,真勇敢。
大家想想一下,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预设:凶猛的暴风雨来了,他无处躲藏。
近处的树枝石子没有了,他需要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衔来树枝石子。
有的时候,树枝石子可能会划破他的嫩嫩的小嘴巴。
……
预设评价语:大家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想象,这么美丽可爱的一只小鸟,会遇到这么多,这么大的困难,他退却了吗?你认为他还是一只怎样的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去勾勒自己头脑中神奇美丽的鸟的形象,符合本册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要求,为接下来感悟精卫的精神做好铺垫。】
预设3:这是一只知难而进的鸟。在困难面前,他毫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值得我们学习。
预设4:这是一只意志坚强的鸟。他的力量那么小,他的体力那么弱,他先来的树枝石子又那么小,他什么时候才能把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大海填满啊?看来不能实现的事情,可是他依然在日复一日的做,这不是一只坚持不懈的鸟吗?
预设评价语:大家谈得很深刻,感悟到了精卫身上勇敢坚强,一往无前的精神,请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悟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想象,将弱小的鸟和浩瀚的海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感悟精卫的品质,为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铺垫。】
(五)、感情朗读,品析古文
1 自由朗读
2 比赛读,评价
预设学生评价朗读:
这个同学把“长”字重读了,能更好的表现精卫的精神。
这个同学读出了停顿,我刚才没注意停顿,我要向她学习。
预设评价语:同学们不但会读,而且会评价,最重要的是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朗读的不足,然后很真实,很坦诚的指出来,这也是一种诚信。
3 古文的朗读,不同于现代文,我们不仅要读出停顿,而且应该读出韵味来,老师给大家范读。
4 全班齐读。
5 尝试背诵
6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古文,大家看,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
总结:古文虽然比较难懂,但是我们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会很快的弄懂意思,明白古人要表达的精神内涵的;而且,古文短小,给我们留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古文现代文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开好学习古文的头。】
(六)、小组合作目标达成评价
引导学生交流: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收获。
老师随机点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达成目标。
(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背诵古文《精卫填海》
课前三分钟讲得《愚公移山》也是《山海经》里的故事,请大家回去找到古文原文读一读。
(八)、安全知识大讲堂
又到了我们安全知识大讲堂时间了,请毛飞儿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炎帝之女
精卫填海 溺于东海 不畏艰难
化为精卫 勇往直前
八、说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画和朗读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看图、读课文来理解文意,通过想象来体会精卫的执着精神。进而让学生懂得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