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一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提高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增强观察生活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运用创新思维、科学思维处理问题。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感性具体的含义,理解思维抽象的含义,掌握思维抽象的方法。难点: 理解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之间的关系,理解思维具体的含义,掌握实现思维具体的方法,领会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推动认识发展中的意义。三课前预习1.思维抽象:(1)思维抽象的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_________,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_________的思维活动。(2)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①实践的_________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②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_________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_________。(3)具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4)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_________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_________。认识不能停留在_________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_________。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1)上升的起点:①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_________,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②它能以“_________”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_________”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2)桥梁:①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_________。②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③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_________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_________。(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_________的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_________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_________。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3.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的________、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________。认识不能停留在________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________。4.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________。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________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________。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5.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1)作为事物_________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2)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_________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_________,把它们_________在新事物之中。6.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1)古代人以_______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2)近代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___________的性质。(3)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___________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四自我检测1.在庄子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对文惠君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的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事物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④认识要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飞行任务创下多个“首次”: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多个“首次”反映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①把握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②正确认识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实践创新③运用思维的间接性把握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④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来评判,而不应该由自以为是的少数国家来评判。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 )①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②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综合运用③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引④对党百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概括归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百年大党的自我革命( )①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②说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③通过自我否定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使党永葆活力④是新旧事物的矛盾斗争导致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消除和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人们知道磁铁吸引铁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铁发生偏转现象。法拉第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研究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制造出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上述材料说明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 )①需要以感性具体作为思维的起点 ②通过思维抽象能够把握认识对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④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一方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立足新的形势和需要,从现实条件出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点,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上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经过辩证的否定这一环节③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④创新意识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和第一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段话说明了(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质和规律C.认识要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8.有人认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走到B点。这种观点( )A.用动态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客观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B.展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形成了对逻辑规则的完整认识C.既肯定一切又否定一切,阐释了“扬弃”的深刻意蕴和学说价值D.看到了事物变化的渐进性,但是没有认识到事物变化的飞跃性9.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某班学生在学习“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一课时,以“极端天气的出现”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汇总内容如下:搜集极端天气材料 2008年我国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方;2010年春季我国南部地区本应是梅雨季节可是遭遇特大干旱;2021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创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探讨原因和做法 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长,进而引发极端天气。我们应为低碳生活做贡献:关上不必要的耗电产品;用环保袋购物;洗澡提速5分钟,尽可能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明确国家政策导向和贯彻国家“双碳”战略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并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的战略。下列能正确反映同学们研究的思维过程的是( )①通过感性具体形成对“双碳”零散的、片面的认识②通过感性具体抽取“双碳”某一方面的本质与规律③获得对低碳生活方式零散的认识,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④明确国家的“双碳”目标和战略,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课前预习1.(1) 本质规定 共性(2) 需要 质 共性(3)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4) 零散的、片面的 本质和规律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2.(1) 概念 胚芽 胚芽(2) 矛盾焦点 发展 桥梁(3) 抽象规定 多样性 终点3. 零散 规律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4. 起点 基本 单位矛盾5.(1)发展(2) 合理 改造 包含6.(1)朴素(2)唯心主义(3)批判地继承四自我检测1.A2.A3.C4.B5.B6.A7.C8.D9.C10.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