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末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国与秦朝: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分封的诸侯国;秦朝是指前221年---前207年的统一封建王朝。◆封建:指的是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前770年前475年前221年前207年1840年秦国秦朝封建题解● 1.秦的统一● 2.秦朝的暴政● 3.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目录千古一帝之帝业、帝国、帝制、残暴、崩溃?秦襄公“位列诸侯”秦穆公“春秋称霸”秦孝公“傲视群雄”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嬴政(前259年—前210年)3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8年灭赵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一 秦的统一1.原因客观:人民渴望统一;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分裂主观:地理位置优越;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吏治清明;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国家强盛;尊奉法家思想;远交近攻策略根据课文前三段内容指出秦能统一的原因一 秦的统一3.拓展疆域北起阴山至辽东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西至临洮、羌中东至海暨朝鲜2 .灭六国,拓疆域东灭六国,建秦朝◆南征越族地区◆控制西南夷◆北击匈奴、修长城一 秦的统一3. 巩固统一-----建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决策上皇帝专断独裁管理上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皇帝制度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一 秦的统一3. 巩固统一----建秦制(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一 秦的统一3. 巩固统一----建秦制秦统一后,地方采取什么管理制度 分 封 制 郡 县 制特点 世卿世禄制、有封地、有特权 中央任免、垂直管理、有俸禄影响 独立性强、易分裂割据 加强中央集权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一 秦的统一3. 巩固统一----行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直道与驰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习俗◆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一 秦的统一4 ﹒意义“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政治制度被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建立起幅员辽阔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二 秦的暴政表现① 大兴土木② 巡游封禅,求仙访药③ 徭役沉重④ 刑罚严苛⑤ 焚书坑儒激化阶级矛盾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阿房宫、长城、直道、始皇陵”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一代暴君16010302陈胜:楚国农民项羽:原楚国贵族刘邦:楚国人秦朝官吏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司马迁《史记》徭役沉重、严酷刑法贵族复辟吏治败坏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9年 前207年 前202年秦朝建立始皇崩陈胜、吴广起义“张楚”刘邦占咸阳,秦亡楚汉战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史记·高祖本纪》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为何项败刘胜?千古一帝!一代暴君!秦何以骤兴骤亡,二世而终?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得民心者,得天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