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走进微观(课件) 2022-2023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走进微观(课件) 2022-2023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    
世界上最大的物体是什么?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
宇宙
“宇宙”两字连用,最早出自
《庄子》这本书。
请欣赏绚丽的世界
走进微观
千姿百态的生物
走进微观
神奇的微观世界
细胞
DNA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庄子 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
走进微观
阿伏伽德罗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原子理论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十九世纪初提出来的。道尔顿原子论认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是单一的,独立的,不可被分割的。
分子由原子组成
走进微观
1897年汤姆逊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的实验中,发现了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由质量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组成,证明了电子的存在,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因此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
走进微观
汤姆逊
走进微观
“葡萄干布丁”模型:正电荷像布丁一样松软,电子像嵌在布丁里的葡萄干。所以称之为“葡萄干布丁”模型。
走进微观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走进微观
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并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还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质子带正电,并且为质子命名。
走进微观
1895年,在农场挖土豆的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被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卢瑟福接到通知书后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啦!”
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他对自己不是获得物理学奖感到有些意外,他风趣地说:“我竟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化学家了。”“这是我一生中绝妙的一次玩笑!”
走进微观
卢瑟福
走进微观
查德威克(Chadwick Sir James)1891年10月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91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院,1911年~1913年在卢瑟福指导下在该大学从事放射性研究并获理学硕士学位。1923年被任命为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助理,至1935年。在这段时间里与卢瑟福合作,于1932年发现了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走进微观
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质子和中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两个上夸克
一个下夸克
两个下夸克
一个上夸克
盖尔曼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走进微观
1、一切物质由 组成。
2、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要点回顾
分子或原子
( D )
( B )
巩固练习
( )
B
巩固练习
D
( )
原子
原子核
质子与中子
巩固练习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