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规定。
2.了解《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的相关内容,以及我国为发展人权事业所做的努力。
3.认识人权的重要性,感受我国对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贡献。
4.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的相关内容,以及我国为发展人权事业所做的努力。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视频引入二)畅所欲言1. 播放视频:《生命至上 这样的人权很中国》2.提问:看完视频,说说你的感受?3.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认真观看视频,跟随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通过视频,触发学生心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国家对公民人权的保障。
小结揭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探究新知(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宪法的原则活动一:火眼金睛(8分钟)1.导语: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法律广场,请大家认真阅读下列两个法律条文,找出1999年宪法第三十三条和2004年宪法第三十三条的不同之处。2.展示问题:1999年宪法第三十三条和2004年宪法第三十三条有什么区别?3.展示答案:200年宪法第三十三条多了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4.小结: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认真观看法律条文,找出1999年宪法第三十三条和2004年宪法第三十三条的区别并分享。 通过“火眼金睛”活动,利用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终明白“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是国家重视人权的表现。
总结过渡: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原则,庄严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国家和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的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二)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活动二:探究分享(6分钟)1.出示问题:阅读书本39页,说说我国近些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2.给出答案:3.小结: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这些成就保障我们的人权。 积极思考我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极分享。 通过探究分享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障人权做出了努力。
4.展示课件:《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目录并出示问题:①这份目录中包括几大块内容?②哪些内容列举出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③国家具体尊重和保护我们的哪些人权?5.展示答案并总结:①六大块②前三部分列举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③工作、财产、环境、人身等权利活动三:案例分析(8分钟)1.展示案例: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在这一天,红领巾小学六(1)班以“人权保护在身边”为主题召开班会,同学们列举了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2.展示教材案例并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助学贷款:受教育权建公共图书馆:文化权利政府网站查询要闻:知情权和参与权农村饮水水质提升:基本生活水准权利汉藏双语教学:少数民族权利听人权讲座:受教育权3.展示课件并提问:其实人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学校里的爱心午餐,对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贫,国家医药谈判,降低药价,马路上设置盲道,文化下乡丰富人民生活,公交和地铁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等等。你有发现身边有哪些对人权的保护呢?一起来说一说吧!4.预设:学生畅所欲言。5.展示课件并讲解:为了将这些人权落到实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6—2020年)》中还制定了五大目标: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深入开展人权教育;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未来,朝着五大目标,我国的人权事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积极学习《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目录及五大目标。根据教师设计的案例情境,结合上个环节学习的内容,畅谈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通过教材文本阅读和活动分享,让学生认识到《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目录及五大目标的相关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在案例分析中,巩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目录及五大目标的内容。
总结过渡:我们国家不仅推进本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更不断努力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活动四:时政链接(10分钟)1.播放视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2.提出问题:试着比较新计划有什么变化?3.预设:大家交换意见,相互补充交流。4.讲解:新计划增加了“环境权利”,说明中国人权事业与时俱进,变“国际交流合作”为“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说明中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5.展示课件:2020年10月13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再次成功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为2021年至2023年。中国对广大会员国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同期当选的其他成员表示热烈祝贺。中国此前曾4次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中方将以此次当选为契机,继续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深入参与人权理事会工作,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双重标准的错误做法,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6.提出问题: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第5次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7.预设: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以及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高度肯定。8.展示课件:请用连线的方式把与下列公约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9.给出答案:10.播放视频: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惠及150多个国家11.提问:中国为什么要援助其他国家?12.预设: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尊重和保护人权。13.展示课件并讲解:中国正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比如:中国对外抗疫援助,中国积极参加维和,中国对外医疗援助。 认真观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在推进国际人权事业做出的努力。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国际公约与对应内容的关联,积极参与分享。认真观看视频,思考中国对其他国家进行医疗援助的原因。 通过时政资料,分析、明确知识点内容,同时提升学生思辨能力。通过连线的方式,认识相关国际公约与内容规定,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权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时政视频的内容,拓展学生的领域探新知,对中国为人权事业做出的努力有更深入的认证,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结概括: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课堂练习(3分钟)填空:1.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选择: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目录中“特定群体权利”不包括( D )。A.妇女权利 B.残疾人权利 C.老年人权利 D.运动员权利3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学校都实行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学,目的是保护( C )。A.人身权利 B.财产权利 C.少数民族权利 D.健康权利 认真思考,及时巩固本课所学。 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拓展空间:
手抄报制作—身边的人权故事
要求:
1.结合本课所学,搜集身边的人权故事;
2.制作手抄报,分享给同学。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