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知道公民有哪些常见的基本权利,知道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
3.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教学重点
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畅所欲言1.导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2.播放视频并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要增加教育支出?3.预设:建筑校舍、购置教学设备……4.追问: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保障我们的什么权利?5.预设:受教育权。6.展示课件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认真观看视频进行思考和回答。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通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积极思考与自己相关的基本权利。
小结揭题: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仅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权利,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还有哪些呢?
探究新知(一)基本权利的内容活动一:小火车接力 (6分钟)1.展示课件并提问:你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吗?活动规则:(1)先观看视频,再阅读书本33、33页,找到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2)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不要重复说。(3)比比谁说得多。2.播放视频: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3.揭示答案:人权、选举权、宗教信仰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住宅权、通信权、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男女平等……4.总结: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活动二:我来辨一辨(7分钟)1.展示课件并讲解:宪法第二章内容节选: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物质帮助权。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这是平等权。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这是休息权。2.展示情景并提问: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将序号写在圆圈中。①沈一诺的爷爷今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②梁思源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③孟家琪的爸爸就职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不发加班费。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享答案。3.给出答案:②③①活动三:连一连(6分钟)1.展示课件并提问: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2.给出答案:3.展示课件并讲解: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但是当时内忧外患,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1954年颁布的宪法的第三章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82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跟随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分享。找一找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学生认真学习宪法第二章的相关内容,明确物质帮助权、平等权、休息权。并进行辨别。学生认真思考,进行连线。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结合法律条文,树立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圆圈填空,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在填写中巩固对3种权利的认识。通过连线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学生对基本权利的认识。
总结过渡: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二)权利行使有界限活动三:情景演练(6分钟)1.展示情境:疫情期间,小美和小慧这对好朋友,电话聊起来,他们都是刚从疫情重点地区回来,按照规定,要居家隔离14天,但是小美觉得已经隔离10天了,没什么事,想趁天气好约小慧出去玩,可以小慧犹豫了,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呢?活动规则:1.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美、小慧;2.根据设定剧情进行演练,推进剧情发展,选择出门玩或者继续隔离。2.预设:学生进行情景演练。3.追问:你会选择出门玩还是继续隔离呢?说说你的理由4.预设:学生畅所欲言。5.展示课件并讲解:普法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6.展示课件并讲解:小美拥有人身自由权小慧遵守隔离规定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活动四:案例分析(5分钟)1.展示案例并提问:林博远家楼上的高叔叔这几个月装修房子。高叔叔让工人早上六点就开工,晚上十点才收工。装修噪声搞得楼上楼下的邻居睡不好觉。林博远的爸爸多次找高叔叔协商,请他妥善解决问题。高叔叔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在自己家里装修是我的权利,你无权干涉!”高叔叔有装修 自家房子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高叔叔装修不应该打扰邻居的正常休息。林博远和他的父母也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你如何评价三位同学的看法?2.预设:高叔叔有权利装修自家的房了,但无权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林博远和他的父母受到的打扰,有权维护自身的利益。高叔叔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公民的权利范围,也违反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3.展示课件并讲解:普法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条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各省市也对该法律条文进行了细化,如:“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音的装修等扰民作业。”4.展示案例并提问:林博远家楼上的高叔叔这几个月装修房子。高叔叔让工人早上六点就开工,晚上十点才收工。装修噪声搞得楼上楼下的邻居睡不好觉。林博远的爸爸多次找高叔叔协商,请他妥善解决问题。高叔叔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在自己家里装修是我的权利,你无权干涉!”如果你是林博远,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5.预设:协商: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商量装修时间;投诉:向有关部门或物业公司投诉;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合法维权。 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演练,思考并分享结论。结合林博远和高叔叔装修的案例,分析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充分认识到权利行使有界限。学生认真观看PPT,进行情景演练,并思考问题,积极回答。学生认真思考,将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和对应的刑法罪名连起来。 通过情景演练,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让学生充分表达,让学生认识到权力行使有界限。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感受权利行使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的权利。通过故事演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悟校园欺凌的危害,从而主动抵制校园欺凌。通过连一连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校园欺凌的了解,意识到校园欺凌的违法性,提升法律意识。
总结升华: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
课堂练习(5分钟)填空: 1.我们每天按时到校上学,享有受教育权。 2.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体现享有建议权。 3.妈妈被选举为地方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爸爸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体现爸爸享有劳动权。5.爷爷去世了,爸爸继承了他的财产,爸爸享有继承权。 判断: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享有人权就是自由自在,不用考虑其他因素。( × )3.权利是绝对的,是没有界限的。( × )4.单位为了增加效益,晚上要求加班,侵权了公民的休息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认真思考,及时巩固本课所学。 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拓展空间
小小故事集
权利在身边
课后请你们寻找身边体现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的小故事,并跟家人分享。
2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