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基本义务的含义与内容,懂得公民既有对国家的义务,也有对社会和家庭的义务。
2.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感受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增强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重点
懂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畅所欲言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基本义务。2.播放视频:电影《长津湖》片段3.提问:为什么战士们不顾生死,在号令下毫不犹豫上战场?4.预设:因为责任、因为爱国、因为勇敢、因为义务、因为……5.展示课件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认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结合法律知识,分析问题。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小结揭题:长津湖中的战士浴血奋战,不仅仅是义务,也是责任、担当,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那作为公民我们还有哪些义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探究新知(一)遵法守法活动一:小火车接力(6分钟)1.展示课件:你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吗?活动规则:(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的节选内容,找到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2)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不要重复说。(3)比比谁说得多。2.展示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节选)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预设:学生畅所欲言。4.揭示答案: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赡养老人、遵守公共秩序……5.小结: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活动二:我来辨一辨(6分钟)1.出示情境和任务: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①秦朗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按照顺序上车。②李奶奶卧病在床,她的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她。③田月琳和蒙古族同学经常互帮互助,还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维护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④丁锐达的爸爸在军事科研机构工作,每次有人问锐达的妈妈关于爸爸工作单位的情况,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享答案。①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②3.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③1.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④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讲解: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4.展示课件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节选)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 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活动三:情境分析(5分钟)1.展示情境:一天,孙园一家三口去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发票,就送你们一个小水杯。”孙园很喜欢那个水杯,但是,爸爸坚持要开发票。服务员又说:“我们饭店规定消费不满300元不能开发票。”爸爸很生气,说:“哪里有这种规定?你们再不开发票,我就打纳税热线12366!”服务员这才很不情愿地给他们开了发票。2.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位服务员不想开发票的做法?3.预设:她的做法没有履行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4.追问:为什么爸爸说要拨打纳税热线,服务员就不情愿地开发票了呢?5.预设:逃税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有关部门的惩处……6.展示情境:回家路上,孙园想不通爸爸为什么非要发票不可。爸爸说:“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餐费里包含了饭店应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如果我们不要发票,饭店就可能逃税,国家的税收会因此流失。”7.提出问题:听了孙园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悟?8.预设:孙园爸爸的做法非常正确,他知道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他还能做到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9.追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10.预设:拨打12366。11.展示课件:相关链接12366是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咨询如何办理税务登记、发票购领、申报纳税,举报税收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 学习法律知识,认真分析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结合情境案例,分析讨论,结合相关法律知识,知道公民享有的基本义务。结合案例,认真分析,结合宪法知识,思考正确的做法。学习12366的相关知识,知道生活中如何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通过法律条文的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公民的基本义务,对基本义务的内容有深入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让学生懂得一定要依法履行义务。学以致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遇到偷税、漏税问题如何解决。
总结过渡:我们学习了基本权利和基本任务,权利和义务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二)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活动四:案例探究(5分钟)1.展示情境并提问:12岁的陆飞和爸爸一起翻看家中的相册,爸爸给陆飞讲了照片中的故事。请说出他享有的权利和他履行的义务2.情境一:这是我上六年级时的照片。3.预设: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情境二: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训练。5.预设:享有现役军人的权利履行服兵役的义务6.情境三:从部队复员后,我来到企业工作。7.预设:享有退出现役的安置权和劳动权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8.情境四:这是我去年作为区人大代表发言时的照片。9.预设: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积极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的义务10.小结: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活动五:我来分一分(4分钟)1.展示课件并讲解:公民履行义务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做法律规定必须做的事。不作为是指: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2.展示问题:将这些义务分为作为和不作为。3.给出答案:作为:不作为:4.播放视频:广西北海-一船舶因拒不履行海上救助义务被处罚5.提出问题:观看视频,说说该船舶为什么受到处罚?6.预设:因为它拒不履行海上救助义务。7.小结: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活动六:分组探究(6分钟)1.展示情境并提问:下列情景中涉及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谁享有的?谁应该保障这些权利的行使?活动规则:(1)分成3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讨论、探究。(2)小组代表说说本组的看法,填写表格。情景1:今年6岁的叶知秋成为一名小学生。情景2:崔鹏程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环境建设提出建议。情景3:吴立敏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2.给出答案: 学生认真观看PPT,进行情境分析,并思考问题,积极回答。学生认真思考,将这些义务进行分类认真观看视频,明白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认真分析,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涉及权利的情景。 通过探究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涉及权利和义务的情境,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通过分一分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义务的了解,明确公民履行义务包括两个方面。
总结升华:基本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的保障,这也是国家的义务。
课堂练习(3分钟)填空:1.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判断:1.我们还是小学生,不需要履行基本义务(×)。2. 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必须按法律要求去做,不然就可能违法。(√)3.12366是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举报税收违法行为等。(√)4.邻居家哥哥觉得当兵太累了,他不想应征服兵役。(×) 认真思考,及时巩固本课所学。 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拓展空间
义务故事搜集
课后请搜集与公民基本义务有关的家庭故事或者照片,将其中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9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