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了解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部门法,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2.知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相应的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3.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2.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遵守法律。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案例导入 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叫吕慧娴的姐姐,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1.展示故事内容:播放视频《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 2.讨论:故事中,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她的权利?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观看视频案例,思考文字。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通过视频为突破口,牵动学生情绪,导入自然,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学法懂法,维护权利 活动一:案例探究,感受法律(5分钟) 1.展示答案: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追问:你是怎么看待事例中不同人物行为的? 吕慧娴的父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方老师、校长等: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吕慧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打算用法律帮助他人。 看课本82页“阅读角”的材料。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由于学生年龄所限,遇到问题还没有用法律解决的观念,通过其他途径处理问题时与不知道有法律作为后盾。本环节的目的是改变这种认知,让学生了解法律可以广泛保护权利。总结升华:吕慧娴积极寻求各方保护,维护自身权利的事例,让我们认识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可以运用法律,依法维护权利。过渡:我来接力小火车(3分钟) 1.展示问题: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还有哪些权利你知道吗?请你结合实际,说出其中一项权利并举个相应的例子。 2.活动规则: (1)以接火车的方式依次说出你知道的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2)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不要重复说。(3)比比谁说得多,并且能举个相应的例子。 3.展示答案:知识装满小火车,未成年人享有权利多: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刑事豁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 著作权、专利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学生结合课前的了解,跟着老师的引导,了解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通过学生课前的了解,以及教师的预设内容,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知晓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活动二:活动二:跟着吕慧娴去实习(10分钟) 1.展示图片:课本83页一组图片《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 2.思考:假如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知道如何解决吗? 3.各抒已见:大家交换意见,相互补充交流。 4.过渡:大学生吕慧娴在法律援助中心实习,这一天,她为几名前来请求法律援助的人提供了建议。 5.展示图文:请同学们阅读四个案例,有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稍后全班交流。 7.填一填: 遇到的事情吕慧娴的建议依据的法律张彤爸爸施工队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王晓蒙妈妈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没有拴狗链的狗咬伤向狗主人索赔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何洁钱包被偷向公安局报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刘文娟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了解常见的司法方式:仲裁、私力救济、报案、诉讼等。 8.说一说:通过吕慧娴的实习经历,你们有什么发现? 9.点拨:在我们的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这个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维护自身权利。 针对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各抒已见。 观看并思考老师出示的四个案例。 同桌之间可以先进行场景模拟练习,再全班交流。 学习吕慧娴,争当知法懂法的好少年。 通过这个环节的预设场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从而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探究。总结升华: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不能通过协商解决时,要想到有法律,法律可以广泛保护我们的权利。活动四:小法官进课堂(5分钟) 1.提问:国家通过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你知道有哪些法律吗? 2.展示答案: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另外,《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等等,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款。 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选一选:阅读84页“活动园”材料,在栏目中选一选,说一说这些情形会运用到下列哪部法律?将合适的序号填写在圆圈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罗某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贾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15周岁的蒋某莫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学校附近刚开了一家网吧,小学生杨某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那里打游戏。 4.展示问题: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 理解并朗读课本83页正文内容。 在“活动园”栏目中选一选,并参加交流。 理解法律规定和配套制度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分析四个情境涉及的法律规定。 结合课前的观察进行交流。 本环节侧重法律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方法。小提示: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二、维权不可越界 活动五:金点子园地(8分钟) 1.展示故事内容:课本85页“活动园”《广场舞的矛盾》。 2.讨论:上面的做法合适吗? 如果你是赵新,应该建议家人怎么做? 3.建言献策:把自己想到的合法建议写下来,全班交流。 4.点拨:跳广场舞的人在享有跳“广场舞”的娱乐权利的时候,侵犯了业主休息的权利。告诫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运用违法方式维护自身的休息权是错误的。可以到居委会反映,也可以向派出所、环保局反映,甚至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 观看老师提供的视频,说说感想。小组内讨论,交流。 把自己想到的合法的做法写出来。 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广场舞”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是维护权利的有力手段。总结提升:同学们,法律是我们每个人的保护神,我们只有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拥有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理解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在权利的边界内寻求法律的支持。课堂练习(4分钟) 1.选择(单选): (1)妈妈未经允许拆开六(1)班小芳的信件,侵犯了她的(C)。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通信秘密权 D.财产所有权 (2)王灿是个漂亮可爱的一年级学生,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一位陌生叔叔帮她拍了张照片,不久后她突然发现自己的照片印在了一种刚上市的饮料瓶上。陌生叔叔侵犯了她的( B )。 A.姓名权 B.肖像权 C.著作权 D.生命健康权 2.选择(多选): (1)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受教育权 B.姓名权 C.著作权 D.宗教信仰自由权 (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的法律有:(ACD)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婚姻法》 C.《义务教育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判断: 李小刚的手臂不小心被邻居家的猫抓伤,所以他打算用老鼠药毒死猫,以解心头之恨。 ( × ) 爸爸经常因为王小明考试考不好对他大打出手,王小明只能忍气吞声。 ( × ) 认真思考,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及时巩固本课所学。初步了解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以及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的法律,维权不可越界。 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鼓励学生将所学法律知识落到日常生活中。课堂小结(2分钟)拓展空间:头脑风暴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以下任务,一起行动起来吧!1.多阅读、了解一些法律知识。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违法的现象,说说你准备如何解决?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