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权利的行使职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监督。
2.了解对权力监督的途径和方法,认识国家机关要主动接受监督,了解我国已经形成并在逐步完善的制约机制。
3.知道公民负有监督的责任,培养学生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权力需要被监督;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主席讲话引入 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习爷爷的两则讲话。通过这两则讲话习爷爷又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看看谁的声音最大。 2.课件展示讲话:让学生齐读后思考问题。 3.提问:结合下面两则习爷爷讲话,说说对权力行使有何启示? 引导回答: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齐读习爷爷讲话并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通过展示习主席关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讲话,直接导入课题。
小结揭题:习爷爷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今天的课程。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看图片探原因(4分钟) 1.导语: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我们一起通过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探寻原因。 2.课件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请结合图片说说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 3.引导总结:左图说明权力不受监督容易侵犯人民利益,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右图说明权力不受监督容易发生腐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通过图片对比,直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小结过渡:通过活动一,我们知道权力运行受监督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二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呢?让我们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活动二:观视频寻方式(8分钟) 1.导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找出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监督? 2.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请观看视频并找出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监督 3.展示图片: 4.引导总结: 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5.过渡: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民主监督指的是人民政协等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指的是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的监督,司法监督指的是司法机关进行的监督,除了这些主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监督呢?下面我们看课本67页的活动园。 6.展示活动园:查找资料,判断下列事例属于何种监督方式。公民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参与监督? 事例监督方式写举报信,实名举报某国家工作人员收取他人巨额钱财。书信撰文在报纸上发表,直接指出某机关工作中的问题。报刊
7.结合图片补充: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 8.引导总结: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频找出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监督。 查找课本资料,判断事例属于中的监督方式。懂得公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行使监督权。 结合图片理解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 权力监督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通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 研读教材文本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补充图片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
小结过渡:为更好的使权力受到监督,国家机关和公民又该如何做呢?
(三)小小观察员(8分钟) 1.展示图片并提问:从以下场景中,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总结:国家机关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接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公开是国家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好做法,下面我们看看我们政府网信息公开包括的内容。 3.真知灼见 (1)展示图片 (2)展示问题:结合结合图片说说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哪些? (3)展示图片: (4)引导总结:政府要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或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 4.过渡:除了通过政府网站实行政务公开,请结合教材说说我国行政机关还要通过哪些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 5.播放视频:《政府公报》 (1)展示视频。 (2)追问问题:说一说,行政机关向社会公开信息的途径还有哪些? (3)展示预设答案: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政府新闻发布会。 观察图片体会国家机关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并对同学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说出自己的观点。 结合政府网总结信息公开的内容。 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 认真观看视频。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问、阅读教材。看视频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国家机关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的理解,又使治教育紧密联系生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小结过渡: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等合法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或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
(四)审图小能手(公民角度)(3分钟) 1.展示图片与问题:从以下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总结过渡:这组数据说明我国公民积极参与监督国家机 (五)小小辩手(4分钟) 1.展示问题:在课堂上,同学们就“小学生能否监督、怎样监督”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你更同意哪种观点呢? 观点一:我们有监督的权利,可小学生年龄小,还做不到对权力的监督。 观点二:我们有权监督,但一定要依法监督。 2.引导总结:不完全同意观点一。我们有监督的权利,虽然我们年龄小但我们要将积极行使对权力的监督,这是我们的责任,更要在生活中培养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意观点二。我们有监督权,但要依法行使权利。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3.辨一辨 (1)展示图片: (2)展示答案:错、错。 学生先认真观察并思考回答。 积极回答辨析观点,根据自己的观点准备材料,参加辩论。 讨论和辩论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常用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讨论、辩论中,通过观点的分享、碰撞,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形成正确的观点,明确“不论年龄大小,公民都有监督权”。
总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六)课堂练习:(8分钟) 1.填空题 (1)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 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 )的意愿,体现人民利益。 (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 建议 )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 )或检举的权利。 2.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大量问题被曝光后,得到迅速解决。《焦点访谈》属于(B ) 监督方式。 A.国家机关监督 B.社会舆论监督 C.司法监督 (2)国家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好做法是(B )。 A.让人民监督员视察工作 B.信息公开 C.拓宽公民监督渠道 3.判断题 (1)检举问题要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 ) (2)小学生年龄小,还做不到对权力的监督。( × ) (3)行政机关怎样行使权力不用其他人管。(× )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及时巩固。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拓展空间
请你搜集整理国家机关接受监督依法行使权力的案例,并在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