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新知导入
1.法律规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
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4.为什么法不可违?
学习导航
观看视频,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违法行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行为规范
法律
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强制作用
合法的
×非法的
1.法律规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作用
新知讲解
什么是违法行为 包括哪些类别?又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
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P47
行政违法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开除 P48
行政处分
行政制裁
警告、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P48
行政处罚
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法。
拒不执行防疫规定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
探究与分享P47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其他惩罚性赔偿……P48
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八罪并罚”后的二十四年刑期如何而来
探究与分享P47
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P54
应当受刑罚处罚
故意杀人
抢劫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制毒、贩毒
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
犯罪(危害程度较重)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民事违法行为(民与民)
行政违法行为(民与官)
刑事违法行为(全体公民)






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 类别 违反的 法律 社会 危害性 法律后果 常见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别: 联系: 违法 类别 违反的 法律 社会 危害性 法律后果 常见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区别: 联系: 民事法律法规
行政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等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社会危害性
承担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受到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事责任
(主刑和附加型)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
如欠债不还等
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
故意杀人罪、抢劫罪、贩毒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会转为严重违法行为。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初中生张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无心上学,不做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未接受教训,还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等,后来还参与了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张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举一反三
违法行为
犯罪
行为
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
2.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判断正误
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观看视频,说说如果你是视频中的顺丰小哥,你会怎么做?
A
以暴制暴
与对方互殴,导致对方受伤,顺丰小哥被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并面临大额经济赔偿。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赔了夫人又折兵
B
冷静报警
警方赶到后将车主控制,打人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并向顺丰小哥赔礼道歉,赔偿顺丰小哥医疗费用。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遵章守法
冷静机智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4.为什么法不可违?
1.酒驾
2.醉驾
3.欠钱不还
4.抢劫他人财物
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
6.吸毒
7.贩毒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法不可违的原因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表现
民事违法行为表现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4.
法不可违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 )
A.不违法 B.不违纪
C.不说谎 D.不犯罪
A
课堂练习
练习巩固
2.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①行人闯红灯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③往他人水杯投毒
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3. 胡某为吸引粉丝,录制了一段“无人驾驶”的视频: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路,再上车继续驾驶。这个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交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胡某进行扣分和罚款。胡某的行为(   )
A. 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B. 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C.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
D.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C
4.遵章守法要求我们做到( )
①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抵制各种诱惑
②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④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板书设计
5.1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规范作用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2、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