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核心素养目标)课题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教材分析 《深深浅浅话友谊》分为“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两目内容。第一目“友谊的特质”主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明白友谊的特质,帮助学生建立真挚的友谊;第二目“友谊的澄清”明确在认识友谊时存在的误区,理解竞争并不伤害友谊、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并能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交友态度,主动融入集体、与同学交往,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 道德修养:懂得友谊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会带来烦恼。要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法治观念:不违反友谊原则,坚持道德及法律底线。. 责任意识: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感及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重点 友谊的特质难点 友谊的澄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视频分享:什么是友谊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通过视频,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友谊的特质 1、我说友谊 你觉得什么叫“友谊”? 说一说你的一段友谊关系。 你渴望的友谊是怎样的? 2、 诗词鉴赏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节选自《诗经·卫风》 从“投桃报李”的回应中,你感悟到友谊是怎样的? 3、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学习、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办报、编撰杂志和起草文件。他们共同起草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曾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放在贫困中。但他不关心它,在他的研究和革命活动中仍然很坚强。恩格斯把马克思生活中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他拼命地把他积攒下来的钱送给了马克思。 而当恩格斯需要帮助时,马克思竭尽所能,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到瑞士,因为他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没有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他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去银行取出所有的钱,然后把钱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工作了40年,共同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过去的40年中,他们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斗争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5、我说“友谊” 你常常为朋友做些什么? 你的朋友会为你做些什么? 如果朋友双方不平等,不双向付出,你觉得会怎么样? 5、探究与分享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6、诗词鉴赏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 ——《战国策·楚一·江乙说于安陵君》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赠友人三首》唐˙李白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万章下》 以上诗句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7、知识总结:友谊的特质有哪些? 第二篇章 友谊的澄清 1、探究与分享 我和小美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小美常常有意无意地与我比:比衣服、比文具、比成绩,我都没在意。上次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歌咏比赛,我俩都报了名,结果我被选上了,她落选了。现在小美看我总是淡淡的,也不再主动与我说话。 思考: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 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 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2、我说“友谊” 你有从小相伴的朋友吗? 你是否也有的朋友慢慢地就不再联系?对此,你有什么感觉? 3、“乒坛双子星”李晓霞与郭跃 李晓霞和郭跃两人因为乒乓球结识,7岁开始为乒乓球努力和打拼,竞争到26岁时,她们两人已经一路相爱相杀整整19年。 每次比赛,无论是郭跃还是李晓霞都没有因为情谊而放松自己,她们之间彼此竞争着、共同进步着,两人都曾经是荣耀的世界冠军。 她们两人虽然很多时候在赛场上是对手,可生活中她们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好姐妹,关系极其亲密,双双退役后,两人也过起了她们的美好生活。 4、我说“友谊” 从李晓霞和郭跃的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你与你的朋友之间也有竞争吗?遇到竞争,你们是互相退让还是积极争取? 你如何看待与朋友之间的竞争? 5、探究与分享 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 我们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6、盲目帮忙“讲义气”,包庇洗钱终被捕 近日,鲁甸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县公安局移送审查逮捕的一嫌疑人涉嫌包庇罪一案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为了朋友“讲义气”,多次作虚假供述包庇掩盖朋友罪行,还多次帮助朋友洗钱,鲁甸县人民检察院经审查最终以洗钱罪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这是鲁甸县近年来办理的第一起洗钱犯罪案件。 7、我们需要澄清对友谊的哪些片面认识? 分享发言 阅读与思考 阅读感悟 探究与分享 阅读与思考 探究与分享 阅读材料,分享发言 探究与分享 通过分享发言,认识到我们都需要在友谊中得到理解与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通过诗歌,让学生感悟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故事,感受友谊的美好。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吗,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对友谊的看法有所不同。 理解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理解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引导学生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理解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引导学生懂得友谊不能没有原则。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