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表格式)

资源简介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教学设计
章节 必修4第2单元第5课第1框 授课时间 2022.08.28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育人 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科学精神: 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难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题导入 复习导入
新课教 学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学生】回顾: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教师】人和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当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首先,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使得原来在树上生活的古猿下到了地面,为了适应地面生活的需要,就把天然的树枝和现成的石块作为工具,用来获取食物,防御野兽的侵袭,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下肢发挥了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的作用,而上肢则起到了掌握工具获取食物的作用。使得古猿逐渐从原来的使用天然工具转变为自己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在自己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的感官得以延长和扩大,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使猿脑发育成人脑,在劳动生存过程中,彼此还需要交流想法和经验,比如怎样才能采摘到更加可口的果汁?怎样才能更好地围猎野兽等,形成了语言和意识。最后当时的自然条件很恶劣,所以古猿必须通过群体性的活动共同狩猎才能够生存,否则单独行动很容易被野兽吞掉,在这一过程中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通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整个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劳动发展史。所以劳动发展史史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史社会历史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展现社会持续演进过程的人类历史了。所以一部人类社会史就是一部人类实践史。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学生】思考:劳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哪里? (1)劳动创造出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2)劳动创造出各个时代的管理方式,体现在政治领域 (3)劳动创造出反映时代特点的文学艺术、戏曲等精神财富,体现在文化领域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的实践活动分为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形成经济领域;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形成政治领域;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形成文化领域,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所以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者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申,思维对应社会意识,存在对应社会存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关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有不同的回答,凡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 那到底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呢? 1.含义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包括粮食、服装、汽车等这些吃穿住行这些物质资料,以及这些物质资料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包括谁生产?用什么样的工具生产,在生产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指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判断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北京天安门属于建筑类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双减”政策属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属于社会意识方面;生产关系属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神州十三号属于科技类属于社会存在;国家安全法属于法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思想方面,二者都属于社会意识。 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认为个别英雄人物的心理和意志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第一性的东西,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也叫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2.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躺平”作为近几年年轻人的网络流行词,其兴起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当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加剧,最终反映到个人工作层面和生活上的“内卷”,面对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躺平”心理。
【学生】思考:我国社会青年为什么产生“躺平”心理?这反映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什么关系?
【教师】 针对我国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经济面临转型发展期,竞争加剧,年轻人面临着巨大压力下出现“躺平”心理。面临的现状是社会存在,而社会中出现的心理属于社会意识,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出现的社会心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在封建社会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实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的道德伦理,而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社会存在由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存在转变了,伦理道德价值观也相应地转变。所以说社会存在地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地变化发展。 【学生】 思考: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是同一社会条件下每个人的社会意识都相同?
观祈雨
唐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教师】说明人的社会意识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决定,还与个人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的人的社会意识不一定相同,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带有明显的阶级性。
【学生】思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是意味着社会存在一变化,社会意识立刻跟着就变?
【教师】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仍然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所以 2.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判断: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基于、根据......(问题,现状,情况等)提出,制定,出台.......(理论、方针、政策等)
2.社会意识反作用:在.....(路线、方针、思想、理论等)指导下,........(事业、活动等)取得(成功,失败,发展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课堂小 结
作业布 置 完成本框对应的达标检测
板书设 计
教学反 思 所得 所失 所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