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3课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好奇心的态度,能既坚决抵制和远离烟酒与毒品。
2.学会果断的拒绝烟酒和毒品,懂得求助等方法。
3.愿意做到主动远离危害,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提高对烟酒和毒品的防范意识。掌握拒绝危害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2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漫画引入 漫画展示:课本23页漫画。 提问:从漫画中你读出了什么?带给你了哪些启示? 预设:漫画中的主人公洋洋得意地跑向娇艳欲滴的毒苹果而忽视了下面的巨大陷阱,毒苹果树的阴谋马上要得逞。不难想到,主人公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学生结合漫画内容并思考问题,体会漫画蕴含的深意。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用漫画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眼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对漫画的分析中,对问题的回答中体会到面对危险,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从而行动起来,远离危险。
小结揭题:远离烟酒,拒绝毒品,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意识不到有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
探究新知
一、提高防范意识 活动一:故事园地(12分钟) 导语: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它们像一个个幽灵,飘荡在我们的身边。稍不小心,我们就有可能落入陷阱。 出示材料: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3-18岁的青少年中,吸烟者达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 提问:想一想“第一次”有危险吗?“一支烟”“一口酒”或“一次毒”就能将我们置于危险之中吗? 预设1:我觉得不会,就一次尝试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预设2:有一就有二,出于好奇心,或者虚荣心,一次次的尝试会导致上瘾。 预设3:我们已经了解了烟酒与毒品的危害,就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好奇心面前及时停止脚步。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一同观看视频《左右人生》,在故事中寻找答案。 展示故事一:《左右人生》。 提问:你的感受是什么?一次吸毒尝试的后果是什么? 过渡:一步错,步步错。一次的尝试让人丧失健康、家庭破碎,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与懊悔。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故事《第一口烟》,看看第一次尝试为主人公小王带来了什么。 展示故事二:《第一口烟》。 小王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对写作尤其感兴趣,老师经常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同学们听,他还立志将来要当一名出色的作家呢!可就在读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他吸了第一口烟…… 问题一:大胆想象,小王当时可能是什么原因吸上第一口烟的? 预设1:可能是好奇心作祟。 预设2:可能是别人的怂恿。 预设3:可能是不懂得拒绝? 由于觉得好玩,他吸了烟。当时他才12岁,不敢公开吸烟,只是偷着吸。有一回,他吸烟后产生了灵感,完成了一篇佳作,更使他和香烟交上了朋友,渐渐地,他上了瘾!由于没有钱买烟,他就偷偷拿爸爸的烟,甚至偷家里的钱……终于有一天被发现了,爸爸狠狠地批评和教训了他一顿后,他开始自暴自弃,毫无顾忌地公开吸,直到一个月需要吸3条烟。 问题二:小王吸“第一口烟”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吸烟前:品学兼优,志向远大。 吸烟后:自甘堕落,自暴自弃。 狂吸香烟不仅使他意志消沉,而且严重摧残了他健康的身体,16岁那年,医生发现他喉咙里长了一个恶性肿瘤。由于年龄小,瘤子大,如不及时手术,孩子很快就会被憋死,如果实施手术风险又极大,医生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问题三:如果你是此刻的小王,你会想些什么? 预设:世上没有后悔药!我的人生本该一片光明,都怪自己当初年少无知,被香烟摧残了身体和心灵,要是当初没吸“第一口烟”该多好啊! 故事启示:很多的“第一次”就是一种危险行为。不要小看“第一支烟”“第一口酒”或“第一次毒”,它们都有很强的成瘾性,很多人像小王一样,往往经历了第一次的尝试就控制不了自己,长此以往就对烟酒、毒品产生了依赖性,一旦上瘾,危害身心健康,矫正难度增加。 活动二:机智脱险小勇士 导语:面对一些危险情境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果断或委婉地拒绝,以摆脱困境。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情境,续写对策。 出示情景: 情景1 放学路上,同学递给你一支烟,说:“抽一支吧,反正老师也看不见。” 情境2 同学过生日,提议喝点酒庆祝,还说低度酒喝了也不会醉。 情境3 坐火车时,对面的人递给你一瓶饮料。 注:让学生分享自己当时的感悟并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实际回答进行点评总结,注意引起学生共鸣,适当的方式升华情感。 学生结合材料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随着对问题思考的深入逐步认识到“第一次”尝试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后果是残酷的。 学生根据预设情景,在充分讨论后续写对策。 通过对材料、故事内容的展示,问题的架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尝试危险事物的巨大危害,层层递进,最终达到学生的情感升华。 在学生初步认识到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时,紧接着引导学生投入到创设的情境中去,模拟演练,提高同学们的危险防范意识。
总结升华:提高防范意识。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头脑,远离第一支烟、第一口酒、第一次毒,保护自己。
二、远离危险场所 活动三:生活观察家(9分钟) 说一说:生活中你看到过这个标志吗? 出示图片:有关未成年人的警示标志。 问题: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预设:用来警示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出入某些场所,或警示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 找一找:你是在哪看到的? 出示图片:网吧、酒吧、KTV、游戏厅等。 想一想:为什么要张贴未成年人警示标志? 预设:为了保护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帮助同学们远离危害。 普法知识: 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规定:“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提问环节:请你想一想,法律规定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预设: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和关爱,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我们也应该增强防范意识,远离危险之地。 注:让学生分享自己当时的感悟并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实际回答进行点评总结,注意引起学生共鸣,适当的方式升华情感。 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回答问题,明确生活中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的场所。 在法律条文跟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坚定不去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场所的决心。 以“生活观察家”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通过对生活场所的观察,找到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禁止标志,明确其中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远离危险场所。 法律条文及行为规范清晰明确地指出了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有利于提高同学们防范风险的意识。
总结升华:远离危险场所。坚决不去未成年人禁入的地方,如酒吧、网吧、KTV等,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
三、学会拒绝与求助 活动四:我有小妙招(13分钟)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布置的拓展活动大家在课后有认真思考吗? 问题:你们有什么拒绝危害的小妙招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善《学会说“不”》小妙招宝典。 活动规则: (1)组内从信心、理由、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补充。 (2)组内代表进行分享。 (3)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不要重复说。 《学会说“不”》小妙招宝典: 方式: 第一步:用坚定的声音说“不”(坚定信心) 预设:对自己的决定要有信心;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第二步:给出拒绝的理由(明确理由) 预设:因为它不健康;因为它危害大…… 第三步:保证自己言行一致(言行一致) 预设:说到做到;已经说了不接受,肯定要做到…… 方法: 坚定型:直接拒绝:不! 婉转型:委婉地拒绝:对不起,我不想尝试。 回避型:寻找借口离开现场:我有急事,必须要走。 智慧型:看!老师来了。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以小妙招宝典为指导,开展模拟演练。面对如下情况,你要以哪些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免受危害呢?一起演一演吧! 模拟演练: 情景一:有位邻家的哥哥跟你说:“只要是在家里吸烟,就没有关系。吸烟能忘记烦恼,结交新朋友,拉近与人的距离,产生灵感。”并递给你一支香烟。 预设1:邻家哥哥的话让我感到这件事对我有危害……我可不能接受他的烟。我可要留个神,不能大意了。 预设2:告诉哥哥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不能抽烟。 预设3:告诉哥哥自己的作业还没做完,先回家了。 解决方式:主动拒绝。 情景二:放暑假了,小强跟我说:“外面天气炎热,咱们去网吧玩个联盟,凉快凉快吧!” 预设1:网吧是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场所,我不能跟他去。 预设2:对小强说自己还没完成暑假作业,就不去了。 预设3:提议一起去游泳,用更健康的方式降暑。 解决方式:主动拒绝。 情景三:在校外遇到陌生人递来一瓶酒让你喝,你不愿意。他们嘲笑你说:“这都不敢啊!胆小鬼!等着瞧!” 同学们,这个说法对不对?如果有陌生人劝你喝酒,你会有什么想法? 预设1: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接。 预设2:喝酒对身体有危害,劝我喝酒,是错误的。 预设3:喝酒对我来说是危险的行为。 提示:当陌生人邀请你尝试烟酒或毒品,并用“胆小鬼”“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你时,如果你对事情的危险性判断不清,就要将情况主动告知家长和学校,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如果遇到威胁恐吓,你可以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求助。 解决方式:学会求助家长、老师。 小组讨论完善《学会说“不”》小妙招宝典。 结合宝典内容,在预设的情境之中开展演练,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拒绝危害。 结合上节课拓展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拒绝危害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拒绝危害。 在学生学会拒绝的方法时,趁热打铁,在创设的情景中带领学生实战演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理解。
总结升华:学会拒绝和求助。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关键在我们自己。如果有人劝我们抽烟、喝酒、吸毒,我们要坚决说“不”;如果我们对事情的危险性判断不清,我们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求助。
课堂演练:判一判,包公断案(1分钟)
1.大人吸烟无所谓,小学生吸烟不好。错
2.拒绝烟酒和毒品关键靠父母的监督。错
3.面对真假难辨的饮料,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对
4.我们绝对不能去尝试对我们有害的行为。对
5.青少年吸烟、喝酒会结交更多的好朋友。错
6.吸毒的危害很小,我们可以忽略它。错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1分钟)
知识大搜索:你们知道“世界无烟日”“国际禁毒日”吗?请同学们搜集相关信息,与朋友说一说吧!
4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