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 说明文文体知识汇总 课件+文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语文 说明文文体知识汇总 课件+文档

资源简介

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说明文是一种介绍事物或事理特点的文章。其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也可适当穿插描写、记叙等。
说明文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要注意运用说明方法;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条理化,还要注意说明顺序。
一、说明文的分类及特征
按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总分式 ①“总分”式。注: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结构安排。
②“分总”式
③“总分总”式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
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
时间 顺序 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常以表时间的词语为标志,如年月、朝代等。
逻辑 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本质。 ②由主要到次要。 ③由概括到具体。 ④由原因到结果。 ⑤由表及里。 ⑥由一般到特殊。 ⑦由此及彼。 ⑧由简单到复杂。 ⑨由浅入深。 ⑩由特点到用途。
空间 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语言特点 分类 常用词语
准确 严密 科学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
表估计、推测 大约、可能、差不多、也许……
表时间 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自古以来……
表范围 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 经常、常常、偶尔……
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生动形象 平易朴实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特点、判断标志、作用、举例
举例子 特点: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说明深奥的科学知识。
判断标志:比如、例如、譬如等。
作用: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例子,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更通俗易懂,真实可信。
列数字 特点: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某事物或物体的特征和本质。
判断标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倍数等。
作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具体准确,真实可信。
作比较 特点: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加以比较,以说明其中一种事物的特征。
判断标志:较……、比、相对于等。
作用: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作比较,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特征更突出。
打比方 特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打比方,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判断标志:像、仿佛、有如、犹如等。
作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引资料 特点: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文、俗语、名言警句等进行说明。
判断标志:引用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作用: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引用……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下定义 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一般用“……是……”或“这就是……”的格式表述。
判断标志:这就是……、……是……、……叫……。
作用: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事理。
作诠释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等。
作用: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注: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严密,必须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诠释不一定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 特点: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进行说明。
判断标志: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
作用: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摹状貌 特点: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对事物的状貌进行摹写。
判断标志:类似于记叙文中的语句描写,对事物进行细致描摹。
作用: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列图表 特点: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对事物进行解说。
判断标志: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等。
作用: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一、说明对象的特点概括
1.看标题2.看首段3.观结尾段4.关键句(总结句、过渡句)5.概括段意6.标点符号
二、说明顺序
题型一:概括说明思路
解题思路:明确说明顺序,划分层次,概括层意,补充关联词
答题规范:首先,说明(介绍)....然后(其次、再次)介绍....最后 介绍(总结)...
题型二:段落或句子能否调换顺序
答题规范:不能,第..段(句)是说....,第...段(句)是说...,这是按照由...到...的...顺序写的,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 规律。
三、考点:揣摩说明文语言
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的作用的词语。
主要有三种题型:
A、加点词好在哪里?(或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表...,意思是...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不可以。“…”表…,意思是…;所换词语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合文意,“…”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C、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不能删。 “…”表…,意思是…。 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四、标题和句段作用
标题:1.点明说明对象是... 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4.新颖别致、生动形象5.运用...修辞
开头段:1.交代说明对象是... 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通过...引出说明对象(⑴通过神话、典故引出说明对象,增加趣味性⑵通过诗句、名言引出说明对象,增加文采、可读性⑶通过社会现象、生活实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加文章真实性)
中间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段:1.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功用、意义、地位...)2.呼应开头、标题
五、说明文可能涉及到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吃苦耐劳
创新、务实、严谨、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共46张PPT)
说明文阅读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者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公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一、说明文的概念
(一)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
如《美丽的晕》《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如《你相信星座能影响性格吗?》
《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二、说明文的分类
例文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例文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建造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
例文
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①自然界的花儿不仅形态各异,颜色更是五彩缤纷,那么,鲜花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呢?原来,花瓣中含有各种色素,正是因为这些色素,才形成了花儿的五颜六色。
  ②造就花儿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叫做“花青素”,它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控制花的粉红色、红色、紫色及蓝色等颜色变化。花青素很调皮,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在酸性溶液中,它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比如一串红等。在碱性溶液中,它呈现蓝色,碱性较强,会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处于中性环境的时候,则是紫色,比如桔梗花等。
③更为神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三变,比如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也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 值产生了变化,花青素随之变化,而形成的花颜色变化。
 ④花青素虽然神通广大,但花的颜色并不全由它来控制,广泛存在于花瓣中的另一类色素,是类胡萝卜素。这种色素“色如其名”,呈现出的色彩类似胡萝卜的颜色。目前已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600多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显出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等。比如,黄色的迎春花花瓣内色素的主要成分就有类胡萝卜素。
⑤此外,影响花朵颜色的色素还有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主要就是因为,不同植物花朵内的色素成分和比例都不同所造成的。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原因。而绿色花,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⑥由此看来,花朵内的色素对花色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色素并不是影响花色的唯一因素。花瓣组织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对光的折射、反射,从而影响花朵颜色。同时生态因子也会影响花色,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养分含量,会影响花瓣细胞的pH值,酶、糖含量、花青素的稳定性等,进而影响花色素的合成或者导致有些花色素的分子结构改变,造成花瓣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二)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
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平实说明就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不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生动说明就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说明)。
(一)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如《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美丽的晕》的说明对象是晕。)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如《你相信星座能影响性格吗?》的说明对象是星座是否对人的性格有影响。)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
三、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1)看标题。
(2)抓总括句、中心句、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句。
(3)结合段落中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或多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如:《美丽的晕》说明了晕观测历史悠久、由七种不同颜色组成、可以预报天气的特征。
练习
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是( )。
南极大陆
神奇
练习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 在15°C~40°C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它的特点是( )。
水葫芦
外表美 生命力旺盛 养分低
练习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它的特点是( )。
石拱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三)概括说明的内容:
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或采用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没有中心句就要根据文中重点句子进行总结。
①自然界的花儿不仅形态各异,颜色更是五彩缤纷,那么,鲜花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呢?原来,花瓣中含有各种色素,正是因为这些色素,才形成了花儿的五颜六色。
……
⑥由此看来,花朵内的色素对花色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色素并不是影响花色的唯一因素。花瓣组织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对光的折射、反射,从而影响花朵颜色。同时生态因子也会影响花色,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养分含量,会影响花瓣细胞的pH值,酶、糖含量、花青素的稳定性等,进而影响花色素的合成或者导致有些花色素的分子结构改变,造成花瓣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如《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的说明内容是花儿有各种颜色的原因。
植物气象员
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还能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植物可以预报天气。
练习
(一)三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
空间顺序 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
逻辑顺序 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如《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四、说明顺序
判断下面文章的说明顺序
上游即通天河早期岩画,多在曲麻莱境内,地貌多草甸缓坡。多使用拙朴的通体敲凿法,即用尖状工具在岩石上垂直击打,密密麻麻无数凹点连成片,构成如同剪影般的图像,约有1000个单体图像,距今3500-3000年。
到了中游,从德曲汇入通天河开始,逐渐过渡到山石峡谷地带,从这里开始,线刻手法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个时期,岩画开始出现明显的装饰性和华丽的涡纹,尤其牛和鹿的造型非常优美。距今约3000-2500年。
下游即晚期岩画,距今2500-2000年。地貌以险峻的高山峡谷为主,装饰性强的雕凿手法渐渐淡化,转化为朴素写实的线刻法。这个地带较长,单体数量超过1000个,除了常见的动物、人物形象外,还出现了一些塔、六芒星、万字符等符号。
空间顺序
判断下面文章的说明顺序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时间顺序
判断下面文章的说明顺序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赵州桥非常雄伟……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先说世界上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
代词指代的内容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练习
昆虫的复眼,构造精巧,由几十、几百乃至二三万只小眼紧密排列组成。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物体的轮廊,复眼只要0.01秒钟就可以了。因为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测量飞机相对地面飞行速度的“飞机对地速度计”。
这段话中的“这一原理”是指什么?
答案:”这一原理“是指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
练习
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统计,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时,这一数字是53个,而今天则超过2900个。
这一段话中划线的“这一数字”,具体指什么
答案:“这一数字”具体指科学家“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
解析:此段首句写“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下文“从53个到超过2900个”,就是“迅速增加”的具体体现。回答时不能将“所找到的”遗漏,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因为“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还有未找到的。
练习
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 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gè), 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首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这段话中“这个意义”指什么?
答案: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 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首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
练习
在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高山、宇航、潜水等病理生理研究中,“血流图”是一种简便、对人无损伤、有广泛前途的检测技术。但是,该领域里在对波形的应用和解释上,长期受各种“单纯动脉血流”的观点的影响,产生许多与临床不符的结果,不少学者因此放弃了对这项工作的研究,严重妨碍了这个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写出文段中划线词语的指代内容。
答案:“这项工作”是指“血流图”这种检测技术。
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如:《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中“花青素很调皮,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 在酸性溶液中,它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比如一串红等。在碱性溶液中,它呈现蓝色,碱性较强,会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处于中性环境的时候,则是紫色,比如桔梗花等。”
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花青素很调皮,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
2.列数字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如: 《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中“广泛存在于花瓣中的另一类色素,是类胡萝卜素。这种色素“色如其名”,呈现出的色彩类似胡萝卜的颜色。 目前已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600多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显出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等。”
如: 《美丽的晕》中“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 1980 天中就曾出现过 1052 次“晕” ,“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花瓣中。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练习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 。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练习
下列哪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A.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大约10吨的空气,可以储存大量的热。
B.南方也有不少地区流行窗花,如浙江永康、浦江,福建福清、莆田等,各地窗花都有自己的特点。
C.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
D.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B
3.作比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来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作用:有力突出地说明了……
如:
《美丽的晕》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作比较,有力突出地说明了中国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4.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一些难明白的事物或事理,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作比较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
2. 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3.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4.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光线,所以又被称作“自动窗帘”。( )




练习
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C.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列数字)
D.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举例子)
C
列数字、打比方
5.分类别: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进行说明。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如:《美丽的晕》中: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6.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
作用:科学准确、简明扼要地说明了……
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
练习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2)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菜;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
(3)食物是一种既能构成躯体又能供应能量的物质。( )
作比较
分类别
下定义
练习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2、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4、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云分为预示晴朗的云和预示阴雨的云,...
5、有人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媒体。
6、日光灯比起普通电灯来,具有功率小,亮度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分类别
下定义
作比较
练习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有力突出地说明了太空电梯的大小。
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科学家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科学家研究发现, 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练习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一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作比较和打比方,有力突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练习
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美国1934年发生的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之大。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沙尘暴丛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千米、宽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左右,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考点一:分析首段的作用
1.常见设题方式
选文第①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2.答题基本模式
①结构上引出对说明对象的介绍,呼应标题。②总领全文。③内容上引用……,揭示出说明对象的……特点。④表达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二:分析说明顺序
1.常见设问方式
第XX段和第XX段的顺序能不能颠倒(调换),为什么?
2.解题基本思路
要结合文章整体和说明顺序来分析。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颠倒(调换)的。
①不能调换 ②概括段意 ③原文采用由……到……的XX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逻辑)④所以不能调换
考点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 .解题基本思路
(1)注意题干中是问一种还是多种说明方法,或是问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
(2)根据语言标志辨析说明方法,如出现“例如”“比如”等词,一般是举例子;有“如”“像”等比喻词,常常是打比方;看到数据就要想到列数字;发现几种事物一起说明或存在数据的比较,就要想到作比较。
2.答题基本模式
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的特点。
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②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③作比较:通过比较,有力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考点四:赏析说明文的语言
1.常见设题方式
这个加点字(词)能不能删掉?(能不能和XX调换?)
2.解题基本思路
①不能②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③把词语放到具体语境中分析词义,如限制性的词语,需要分析具体含义以及替换为其他词语后句意的变化,突出该词的作用④去掉后与实际不符,“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3.常见词语
“几乎”“大约”“可能”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