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1、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手法及环境描写的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会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之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夸张手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小说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学习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体会小说的叙述角度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学会小说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讲授
4、课时安排
三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观看观看《大卫·科波菲尔》电影片段。
(2)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他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创作背景
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着全家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地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
3、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3)情节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小说梳理重点字词,思考“我”经历了哪些事?(以我为叙述角度)
1、明确字音。
咄咄(duō) 污垢(gòu)   颤抖(chàn)   佣金(yònɡ)
诨名(hùn) 呜咽(yè)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放肆(sì)   纠葛(gé)   干酪(lào)
琢磨(zuó mo) 邋遢(lā ta) 慰藉(jiè)
2、解释词语。
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令人惊讶的怪事。
屈尊俯就:委屈对方俯下身将就你。有对方高人一等、看不起人的意思。
时来运转:本来处境不利,时机来了,命运也有转机,情境有了很大变化。
有朝一日:意思是将来有那么一天。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患难与共:意思是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
孑然一身:指孤孤单单一个人。
3、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我”经历了哪些事?(以我为叙述角度)
明确:“我”到货行做童工;“我”入住米考伯家;“我”搬离米考伯家
4、结合“我”的人生经历,给文章划分层次
序幕(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开端(6—23段):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发展(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
结局(52—54段):“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多年后回顾这一段经历,“我”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感悟。
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
1、回顾小说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及答题思路
明确 答题方法:文本例句+人物描写方法+效果及刻画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
语言、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 神态描写
人物塑造 心理、细节描写
效果:渲染、烘托、衬托……
侧面描写 次要人物陪衬烘托
方式 物象陪衬烘托
环境渲染烘托
2、借助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文中米考伯夫妇形象,请你从文章找出相关语段,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米考伯形象
(1)肖像描写: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古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形象:长相滑稽、穿着考究、虚荣、爱面子
(2)语言描写:“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曾见他回家吃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算计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
形象:言谈幽默、说话拿腔拿调、善良、迂腐、盲目乐观
(3)动作描写: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只曲子。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形象:窘迫尴尬的生活处境突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总结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热心善良、乐观积极的“慈父”形象,但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究排场、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不切实际、的底层负债者的滑稽形象。
米考伯主义:米考伯先生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米考伯”甚至作为一个单词被收人普通的英语词典中,被称为“米考伯主义”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可见这个人物塑造之成功,其影响之大。
米考伯太太
明确:生活艰难、不切实际(不务实)、不懂持家、爱慕虚荣、喜欢享受,但是善良,不贪小便宜,对米考伯不离不弃。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
(二)叙述视角
1、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主要人物“米考伯先生”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 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以“我”的视角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又乐观仁慈的人物形象,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我”自强自立。他被人遗弃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做童工,获取的是微薄的报酬,却能够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积极向上。他渴望读书,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为失学而痛苦,为所处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善良宽厚。他为米考伯先生的债务忧心,为米考伯夫妇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太太,并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餐具;米考伯先生入狱后,他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2、独特的视角: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3、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优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缺点:局限于个人所见,造成叙述的主观性,且易局限于叙述的时态,不便于对广阔历史主题的叙述。
第二人称(有限视角)
优点: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
缺点: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使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优点: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缺点: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中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将自己还未知悉的一切讲述出来,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第三课时
(1)环境描写
1、回顾小说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
(1)从社会背景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交待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2)从自然环境本身:渲染气氛,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
(3)从人物角度:①心情暗示 体现人物内心活动
②烘托或反衬人物形象
(4)从情节角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5)从主题角度: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6)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小说有哪些环境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1)对货行的描写
①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②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反映了人物悲惨的遭遇。
③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大量使用童工,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它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揭示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2)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①“破破烂烂”“全都空空的”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迫;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作了铺垫;
③从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
(3)对监狱的描写
①突出了监狱的简陋;
②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③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2)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写出了十九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小说还触及了社会上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比如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司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
狄更斯的笔在揭开社会不堪的伤疤的同时也点亮了人性的希望灯火。他让我们在惨淡无奈的社会现实之下依然保存人性的美好。小说中人性的真善美恰如暖阳一样照耀着黑暗的大地。
六、知识拓展
狄更斯名言积累
1.爱情能持之以恒才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在别的方面没有恒心,那么爱情方面的恒心也就一文不值,毫无意义了。
2.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3.重复是学习之母。
4.可以断定,思想和身体一样,稍有过度的安逸,便会如染瘟病。
5.成功好比一张梯子,“机会”是梯子两侧的长柱,“能力”是插在两个长柱之间的横木。只有长柱没有横木,梯子没有用处。
6.时间就是金钱,而且对用它来计算利益的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金额。
7.利器完不成的工作,器常能派上用场。
七、小结
即使经历再多风雨,大卫依然保持本真与对生活的热情,并不断从现实中汲取力量、突破自我,这让他成了不朽的经典。刘禹锡曾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唯有在曲折的过程中不断奋进,才能到达最美的明天!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
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大卫精神,扬起奋进的帆,在青春的路上不惧风雨,勇往直前!
八、布置作业
阅读《大卫 · 科波菲尔》,感知狄更斯小说的特点。写一篇评论短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