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诚实守信》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诚实守信教科书 书 名: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7月教学内容分析《诚实守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的内容,《诚实守信》分为“诚信无价”和“践行诚信”两目内容。第一目“诚信无价”主要阐述了诚信的含义,让学生领悟在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及对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第二目“践行诚信”主要引领学生在了解诚信重要性的基础一,懂得在社会生活口树立诚信意识并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他们当中还有一部分人在学生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帮其改正树立正确的三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感。 3、法治观念:拒绝谎言、重视承诺,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 4、责任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诚信,做诚信的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践行诚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图猜成语 分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一诺千金。—《史记》 一言九鼎。—《史记》 思考: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很多有关于诚信的典故,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诚实守信的典故比比皆是。古人推崇诚信者,今人厚爱诚信者。诚信社会有怎样的意义,对我们又有哪些要求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诚实守信》这一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本课课题。 【探究一】诚信的表现 请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不诚信现象。 “借钱不还”、 “缺斤短两”、 “放鸽子”、 “老赖”、 “抄作业”、 “考试作弊” 学生:略 思考:这些行为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教师: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还是公民的一项民法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讨论,引导学生辨析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从而反思自身的言行,明确诚信原则。 【探究二】诚信的重要性 新闻: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甘肃考生作弊事件。2022年6月7日,有网友爆出多张QQ聊天截图,截图显示,一名网友在群内发布求助信息:“谁会做高三题,数学,帮个忙,我可以出钱……”并附上多张疑似试卷数学题目的照片。 记者注意到,该网友最初在群内发布信息的时间为15:48。随后群内有多位自称今年高考考生的网友指出,上述题目就是今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题目。 思考:结合课本内容,请你对该考生这种不诚信进行简要评析。 学生:略 教师: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师,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新闻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明确诚信原则对个人的必要性 【探究三】践行诚信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这时要学会运用诚信智慧。 思考: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说实话? 学生:略 教师:一些善意的谎言是为了维护他人的利益;涉及到国家机密需要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他人的尊严需要我们关心他人。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在诚信原则与个人隐私发生冲突时,要遵循伦理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下,我们坚守诚信原则的核心是一个“善”字,绝不能因一己私利伤害他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辨析日常生活的复杂现象,意识到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要坚守诚信原则,体会“以诚实守信为荣”的社会价值导向。 【探究四】珍惜诚信记录 视频播放:征信不良的后果:被限制贷款、乘坐高铁、乘坐飞机、入住高档酒店 学生:略 教师: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个人守信激励和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诚信建设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以“善”为核心,共同建设诚信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具体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诚实守信这一主题,希望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能引起部分同学对不诚信行为的重视,做一个诚信小公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