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如何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明确社 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适 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优越性的制度。其目的是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树立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公共参与: 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应用于实际生活,能够自觉依法纳税,积极参与劳动致富。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地位、内容和要求、意义。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难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三课前预习
1.按劳分配
(1)性质:按劳分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配原则。
(2)原因: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___________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_。
(3)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_________________(包括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存在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
分配尺度 劳动数量和质量
分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
分配原则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作用 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4)作用/意义
①提高效率: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___________,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_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2.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单项选填)
A初次分配、B再分配、C第三次分配
(1)某省政府给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 )
(2)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
(3)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
(4)企业为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捐款捐物( )
(5)领取失业保险金4000元( )
(6)某省政府规定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 )
(7)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8)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
(9)学校志愿者协会每周为养老机构提供志愿服务( )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要求/措施
三者关系 理顺国家、企业和_______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一个制度 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两个同步 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__________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__________同步提高
三个阶段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__________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______决定报酬的机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__________、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_____________作用,发展慈善等________________
四类收入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________低收入者收入,_________中等收入群体,_______过高收入,________隐性收入,_______非法收入
一个消除 原因 必须坚持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目的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求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_________,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四自我检测
1.下表为2021年山东省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可支配收入 35705 8.6
工资性收入 20413 9.1
经营净收入 7593 9.0
财产净收入 2441 3.6
转移净收入 5257 8.4
分析表中各项收入指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山东省( )
①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②劳动性收入占比高,财产性收入减少
③工资性收入为主体,按劳分配方式不断完善
④居民收入以初次分配所得为主,收入来源多样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年山东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计划。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是(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③健全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④巩固政府举办慈善事业的主体地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山东某村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现在,该村实现了从“户户分田包地”转变为“人人持股分红”,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对此,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户户分田包地”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人人持股分红”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③收入分配方式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④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图为2014~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变化情况。由此,我们可推断出( )
注:2021年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3。
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格局逐渐改善
②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比较艰巨
③我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社会公平
④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年2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决定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为用户提供养老年金、重度失能保险金、身故保险金三金保障,领取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领取期不得短于10年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扩大该保险试点范围有利于( )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②优化养老金制度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
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④发挥再分配调节机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上半年,王先生的家庭收入共13万元,其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购买基金获利8000元
②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
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10万元
④大女儿领取失业保险金2000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7.读数看经济。我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分数据如下:
① ② ③ ④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政府调整财政收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②是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差距,统筹区域发展
③是政府通过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兜民生底线、织安全密网
④“藏粮于地”,有利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粮食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表是近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变化情况。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2017年 6.9% 7.3%
2018年 6.6% 6.5%
2019年 6.1% 5.8%
2020年 2.3% 2.1%
2021年 8.1% 8.1%
由上表可推断出我国( )
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②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增加的前提和基础
③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④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图反映我国2017-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变化情况。由此,可推断出我国( )
年度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72 2.70 2.64 2.56 2.50
①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格局逐渐改善
③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还比较艰巨
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仍低于城镇居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互联网数据服务实现收入116.2亿元,同比增长25.6%。在“互联网+”深入推进和各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拉动下,数据这座巨大“矿藏”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大力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
①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②能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③有利于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促进公平
④旨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科研人员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三课前预习
1.(1)社会主义
(2) 公有制 生产力 直接原因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
(4) 社会生产 根本否定 平等分配
2.(1)B
(2)A
(3)B
(4)C
(5)B
(6)A
(7)A
(8)B
(9)C
个人 居民收入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 贡献 社会保障 第三次分配 社会公益事业 增加 扩大 调节 清理规范 取缔 共同富裕 精准脱贫
四自我检测
1.B
2.A
3.D
4.A
5.C
6.C
7.C
8.A
9.C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