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从青铜器、丝绸、陶瓷等方面感受我国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2. 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畅所欲言 1.导语:考古让我国古代的各种成就得以重见天日。我们可以去博物馆参观浏览,了解这些古代科技成就,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科技发展史。 2.展示图片: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3.提问:你去过哪个博物馆?你印象最深的展品是什么呢? 4.预设:学生随机回答。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去过的博物馆和自己印象深刻的展品。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用图片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回想中畅所欲言,为引出“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做准备。小结揭题: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今天博物馆里无数的展品就是最好的印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独领风骚的古代科技创造。探究新知 (一)我们来探究(1分钟) 1.导语:今天我们分成5个小组来学习我国独领风骚的古代科技创造。 2.展示课件,分组探究: 活动规则: 1.分成5个小组,选择本组的研究对象; 2.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3.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二)形态各异的青铜器(8分钟) 1.展示表格、学生汇报 2.预设: 3.展示图片并讲解: 名称:后母戊鼎 高:133厘米 口长:112厘米 口宽:79.2厘米 重量:832.84千克 年代:商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活动一:奇思妙想 4.提问:开动脑筋,想想如此体量的鼎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5.过渡:现在给大家揭晓答案。 6.播放视频:后母戊鼎的制作。 7.追问:你还知有哪些古代青铜器? 8.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9.展示课件并讲解: 三星堆青铜器: 青铜立人像 尺寸:人像高180CM(冠顶至足底),通高260.8CM。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青铜神树 尺寸:高396cm 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青铜纵目面具 尺寸:高66cm,宽138cm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要算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 青铜大鸟头: 尺寸:纵径38.3cm,横径19.6cm,高40.3cm 在三星堆全部鸟类造型文物中,这青铜大鸟头是形体最大的一件。出土时,发现其勾喙口缝及眼珠周围皆涂有朱砂。鸟颈部下端有三个圆孔,当作固定之用。此器可能是神庙建筑上的装饰物,也有可能安装于某种物体之上,作为仪仗用途的象征标志。 过渡:这是出土于位于四川三星堆的青铜器,我们再来看几个不同造型的青铜器。 10.展示图片: 学生根据教师分组,进行小组探究 学生根据小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填写表格。 学生认真观看PPT,听教师讲解。 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后母戊鼎的制作。并认真观看视频,进行了解。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认真观看PPT,进行了解。 通过“我们来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奇思妙想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在观看后母戊鼎的制作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提升民族自豪感。 通过教师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对形态各异的青铜器有更好的了解,完成教学目标。总结过渡:形态各异的青铜器,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的技艺和智慧。(三)绚丽多彩的丝绸(10分钟) 1.展示表格、学生汇报 2.预设: 3.展示课件并讲解: 名称:素纱单衣 衣长:1.28米 通袖长:1.95米 衣重:48克 年代:西汉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4.展示课件并讲解: 这件西汉素纱单衣的重量约等于一颗鸡蛋,可以说这件衣服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活动二:我来猜一猜 5.提问:这么轻薄衣服要怎么穿呢? 6.播放视频:素纱禅衣的秘密 7.展示课件并讲解: 丝绸根据组织结构、采用原料、加工工艺、质地、外观形态和主要用途,可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等十四大类。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广西壮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 8.展示图片并讲解: 蜀绣、苏绣、湘绣、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 9.展示图片并讲解:绚丽多彩的丝绸加上精湛的技艺,就成就了中国各个时代不同特色的服装。 10.展示课件并讲解: 中国的丝绸绚丽多彩,远销各国,陆上丝绸之路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 学生根据小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填写表格。 学生认真观看PPT,听教师讲解。 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西汉素纱单衣要怎么穿,畅所欲言。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和PPT,了解西汉素纱单衣和我国绚丽多彩的丝绸。 通过猜一猜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在观看素纱禅衣的秘密的视频中,对我国的服饰文化有所了解。 通过教师讲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丝绸文化有所了解,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总结过渡:中国的丝绸绚丽多彩,远销各国,陆上丝绸之路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四)精美绝伦的瓷器(8分钟) 1.展示表格、学生汇报 2.预设: 3.展示课件并讲解: 名称:东汉青瓷四系罐 高:23.2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14.7厘米 年代:东汉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 ——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 4.展示课件并讲解: 瓷器的诞生 揉泥:去除泥料中的气泡和杂质; 垃坯:器物的雏形制作; 晾坯:让湿坯在坯板上自然阴干; 修坯:用各种修坯工具对坯体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修整; 素烧:温度要比釉烧的温度低,目的是增加坯体的机械强力,不易损坏,在正品素烧坯上施釉,不会因浸湿而散裂,可提高正品率、减少废品和次品率。 上釉:釉有很多种 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可分为结晶釉 裂纹釉等; 烧窑:通过生火加热产生高温,使粘土烧制成型; 开窑:将烧好的陶瓷从窑内搬出。 活动三:七嘴八舌 5.提问:看到这些瓷器,你有什么感受? 6.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根据小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填写表格。 学生认真观看PPT,听教师讲解。 学生畅所欲言,讲讲自己看到这些瓷器的感受。 通过教师讲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同时能够对各种瓷器进行赏析,感受到古人强大的制瓷技艺,为他们而骄傲。 通过学生畅所欲言,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分享和表达能力。总结过渡:我们古人的智慧不止体现在这里。(五)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设(8分钟) 1.展示表格、学生汇报 2.预设: 活动四:畅所欲言 3.播放视频:李冰与都江堰 4.提问:看完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5.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6.展示表格、学生汇报 7.预设: 活动五:各抒己见 8.展示图片: 9.提问:说说我国还有哪些这样的工程? 10.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根据小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填写表格。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根据小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填写表格。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知道的古代伟大工程。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都江堰的制造过程,能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通过畅所欲言的分享,能够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到课堂上,从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上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总结升华:中国发展出的精湛技艺,在当时世界遥遥领先。四、课堂小结(2分钟)五、拓展空间博物馆手抄报选择一个博物馆的官方网站,进行“云参观”,了解自己喜欢的展品,做成手抄报,并跟家人分享。9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