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单选题(2021高二上·惠州月考)“地球变暗”效应是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提出的与温室效应相伴随的一种现象。研究发现,自1954年以来,我国每过10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便下降约2%,这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成正相关。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关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是由于( )A.①太阳辐射增强 B.②云层反射作用增强C.③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D.④地面辐射消失【答案】1.B2.C【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地球变暗”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的,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增强,到达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的。而不是由于太阳辐射增强、云层反射作用增强和地面辐射消失,C符合题意。故而答案为:C。(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由南向北 B.由西北向东南C.由北向南 D.由东北向西南4.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A.2019年2月 B.2019年7月 C.2019年12月 D.2020年1月【答案】3.D4.C【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西北(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西南(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3.2019年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地日出方向为东南,说明图示地区太阳所在的方向为东南方,影子朝向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即西北方向,而“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则船的朝向为东北-西南;“图中小船逆流而上”,说明图示左侧为上游,右侧为下游,左侧为东北方向右侧为西南方向,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见下图)故答案为:D。4.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则日出的方位角相同,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即与这一天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该日为元旦(1月1日),距离冬至(12月22日)约为8天,则与元旦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是12月22日减8天为12月14日左右,C正确。元旦后直射点北移,2月份,太阳直射纬度比元旦位置偏北,日出方位角不同,A错误。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为东北,B错误。2020 年1月距离2019年元旦时间已超过一年,D错误。故答案为:C。(2020高二上·盐城期中)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有三个黄土带,分别是甲(沙黄土带)、乙(典型黄土带)、丙(黏黄土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三个黄土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6.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及成因分别是( )A.地垒 岩块上升 B.背斜 挤压隆起C.地堑 断裂下陷 D.向斜 挤压凹陷【答案】5.B6.C【知识点】风沙地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断层【解析】【点评】褶皱和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背斜 向斜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上拱 岩层下凹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部老,两翼新 中部新,两翼老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易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 实践应用 资源 石油、天然气 地下水 泉水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存水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工程建设 挖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工程设施原因 稳定、无积水,便于施工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损,水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5.三个黄土带均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表层覆盖有厚厚的黄土土层,其主要成因是历史时期风力搬运西北内陆的黄土至此,随着风力的减弱,黄土不断堆积,从而形成,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答案为:B。6.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断层中,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为地垒;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为地堑。渭河谷地是在地质时期断层构造中形成的地堑,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为:C。(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兵团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称“地窝子”。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兵团人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A.绿洲中心 B.山前荒漠 C.矿山地区 D.戈壁地区8.“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 )A.御寒防风防沙 B.体现民族风格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护自然环境【答案】7.D8.A【知识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解析】【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中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中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7.根据材料,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是为了开发新的耕地,而绿洲中心已经是耕地,A错;山前荒漠可以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有些耕地已经分布在山前荒漠了,不属于新开发的耕地,B错误;矿山地区在开发早期主要是开矿,而不是开垦耕地,C错;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是长期驻守在戈壁沙漠边缘新疆兵团建造的地窝子,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第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和屯垦戍边的见证。D正确;故答案为:D。8.“地窝子”冬暖夏凉,具有御寒功能,而且可以抵御新疆的风沙,这是最主要的功能,A正确。“地窝子”为后来兵团入新疆才有的,不属于民族风格,B错;节省建筑材料是目的,不是功能,C错;要开挖,不能够保护自然环境,D错。故答案为:A。(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A.槽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10.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河段(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处【答案】9.C10.A【知识点】河流地貌【解析】【点评】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侵蚀地貌 初期(A) 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 沟谷不断加深,横剖面形成“V”型谷发育期(B) 侧蚀为主,下蚀减弱,泥沙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C) 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下蚀进一步减弱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技巧点拨〗 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9.据图可看出,该河流流经地区岩层软硬程度不一,较软岩层易被侵蚀而较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河流瀑布,C正确(如下图);槽型谷一般是由于河流侧蚀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而图中主要与河流下蚀作用有关,AD错;喀斯特溶洞是流水溶蚀可溶性岩石(一般为石灰岩),而图中主要体现河流的流速快以及岩层性质的差异,排除B。故答案为:C。10.图中河段的河流落差大,下蚀作用较强,最可能发生在河流的上游河段,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A.生长边界海岭 B.消亡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海岭 D.生长边界海沟12.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渔业资源枯竭③森林面积减少④两极冰川消融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11.A12.D【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点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11.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2.由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破坏对低地岛国的影响不大,①错误,AC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②错误,B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上升,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低地岛国被淹没,③④正确,D正确。综上所述,故答案为:D。13.(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图中甲为海岛地图,而乙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2)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3)据图丙,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答案】(1)C(2)D(3)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解析】【分析】(1)同一垂直面上越靠近地面气温发挥高、气压越高,C正确。(2)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①、④处气温高于②、③处,水平方向上①处流向④处,④处气压较低,气温最高,D正确。(3)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B正确。【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14.(2019高三上·辛集期中)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气压带的成因及其控制下的降水特征分别为( )A.动力原因 少雨 B.动力原因 多雨C.热力原因 少雨 D.热力原因 多雨(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山林此时落叶满地 B.乙地是热带草原景观C.乙附近海域洋流是暖流 D.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答案】(1)A(2)D【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解析】【分析】(1)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是大气堆积下沉形成,属于动力原因,在其控制下,少雨,A正确。(2)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度以北,北半球为夏季,由风向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故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故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D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山林郁郁葱葱,A错误;乙地为热带荒漠景观,B错误;乙附近海域为寒流,C错误。【点评】从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到纬度30°左右,偏成沿纬圈运动的西风,空气质量积聚;同时空气在向高纬行进途中,温度渐降,有下沉趋势;加以副热带纬圈小于赤道的纬圈。因此,在南、北纬30°附近的地面上各形成一个动力性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2020高三上·浦城期中)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 )A.气压较高 B.多晴朗天气 C.多大风 D.多上升气流16.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直射点位置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答案】15.D16.A【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5.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因此其气压较低,多上升气流(水平运动较弱),多阴雨天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D1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图分别是不同季节的辐合带分布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而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因素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很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下图为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中某两日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 )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 B.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C.N日次日风和日丽 D.M日次日可能为晴天18.乙时刻大约是( )A.8:00 B.14:00 C.18:00 D.23:0019.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答案】17.D18.B19.B【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台风灾害【解析】【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17.根据图示曲线,M日表示正常情况下的海陆风,白天风力大,说明气温高。从图中看乙时M日风力大,说明气温高,在正午附近。M比N风力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比N日高,A、B错。M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差异大,说明海陆气温差别大,应为晴天, 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D对。N日夜间风力太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可能为大风阴雨天气为主,C错。18.结合上题分析,乙时刻M日风力最大,应是一天是气温最高时段,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段大约是午后14:00左右,B对。A、C、D错。19.读图,N曲线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图为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测定的风力大小,此时南半球是秋季,多台风活动,最可能为台风。白天风力小,夜晚风力增大,说明夜晚开始受台风影响,该地位于台风的西侧。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西南风,B对。 A、C、D错。(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 2019年8月1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沿图中线路行进,于1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锋面气旋 D.热带气旋21.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 )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20.D21.A【知识点】台风灾害;低气压(气旋)【解析】【点评】气旋与反气旋及其天气20.根据材料可知,该天气系统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说明它形成于海洋上,且为低压系统,符合热带气旋的特征。故D正确。冷锋、暖锋、锋面气旋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21.根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①热带气旋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故①正确。②热带气旋登陆后,行进路线附近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阻碍小,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故②正确。③据材料可知,此时为8月,北半球为夏季,而亚洲高压主要形成于冬半年,故③错误。④该天气系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级, 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并非势力最强的,故④错误。故A正确。(2021高一下·九江期末)下图是北美大陆某区域某年1月3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中粗虚线为锋面系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2.此时,影响②地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状况可能是( )①暖锋系统②冷锋系统③晴朗天气④阴雨天气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3.与②地相比,①地( )A.气压高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答案】22.B23.A【知识点】冷锋【解析】【点评】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雨区在暖锋锋前) ;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2.读图可知,图中北美五大湖区被气旋系统控制,图中②地的锋面系统由高纬移向低纬,为冷锋,此时②地正处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出现阴雨天气,B②④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3.读图可知,图中北美五大湖区被气旋系统控制,图中②地的锋面系统为冷锋,此时②地正处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而①地处于冷锋过境前,被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所以,与②地相比,①地气温高,天气晴朗,BD错误。读图可知,①地气压为1200-1300,②地气压为1100-1200,与②地相比,①地气压高,A正确。读图可知,①地等压线比②地的稀疏,所以,与②地相比,①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C错误。故答案为:A。24.(2018高一上·中山月考)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1)a地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2)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答案】(1)C(2)A【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解析】【分析】(1)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a地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稀少,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C正确。(2)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b地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为温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A正确。【点评】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质地貌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甲岛从一个小沙洲逐渐形成我国第三大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海面上升 D.地壳抬升26.图中现象与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相关的是( )A.古沙洲相连成片 B.乙处海岸的形态C.海岸线整体东移 D.丙处河岸的形态【答案】25.A26.A【知识点】河流地貌【解析】【点评】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特别提示〗 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5.甲岛位于长江口,主要是由于长江水入海时流速降低、泥沙沉积而形成的,A正确;风力堆积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海面上升会导致河口地区海水作用增强,被侵蚀、搬运的泥沙增多,不利于河口泥沙堆积,C错误;河流堆积地貌一般与地壳下沉、泥沙沉积作用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A。26.海岸线整体向东推移是因为海陆变迁,流水沉积作用增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对长江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淤积,A正确;乙处和丙处在河流曲流处,主要与离心力有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D错误;海岸线整体东移与沉积作用有关,与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无关,C错误;故答案为:A。二、综合题27.(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须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材料二: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1)说出该国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2)判断甲地和乙地哪一地更适合种植水稻,并说明理由。(3)海南某企业计划到该国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说明你支持的理由。【答案】(1)该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人类活动受限,自然植被保存好、破坏少;靠近赤道,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生长速度快,森林茂密。(2)乙地。(与甲地相比)乙地为沿海平原,地形平坦,适宜耕作;海拔低,热量充足;河流中下游,灌溉水源充足;人口集中,劳动力充足。(3)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适合椰子生长;有种植椰子的传统,椰子加工原料充足;该国政策支持;经济较为落后,廉价劳动力丰富;有助于我国“一带一路”的实施。【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此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林木的生长;该地多火山活动,因此具有肥沃的土壤;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平原,活动受限,对内陆山地的植被破坏较少。(2)读图可知,甲地所在区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也使得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几条河流上游的分水岭附近,不利于保水,不利于水稻的种植;而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可知,乙区域有平原和沼泽低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海拔低,适宜耕作,灌溉水源充足;根据材料“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可知,沿海平原人口集中,可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的劳动力。(3)根据材料“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可知,当地椰子种植成本较低,加工原料充足;根据材料“该国经济较为落后”及“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可推测,当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成本较低;根据材料“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可知,在当地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有政策的支持。【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28.(2020·昆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1)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2)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3)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答案】(1)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2)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王雅丹,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解析】【分析】(1)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据此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2)“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 鸭湖地区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水量增加,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3)“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部分景观消失;该地温差大,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加剧景观破坏;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点评】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单选题(2021高二上·惠州月考)“地球变暗”效应是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提出的与温室效应相伴随的一种现象。研究发现,自1954年以来,我国每过10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便下降约2%,这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成正相关。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关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是由于( )A.①太阳辐射增强 B.②云层反射作用增强C.③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D.④地面辐射消失(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由南向北 B.由西北向东南C.由北向南 D.由东北向西南4.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A.2019年2月 B.2019年7月 C.2019年12月 D.2020年1月(2020高二上·盐城期中)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有三个黄土带,分别是甲(沙黄土带)、乙(典型黄土带)、丙(黏黄土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三个黄土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6.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及成因分别是( )A.地垒 岩块上升 B.背斜 挤压隆起C.地堑 断裂下陷 D.向斜 挤压凹陷(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兵团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称“地窝子”。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兵团人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A.绿洲中心 B.山前荒漠 C.矿山地区 D.戈壁地区8.“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 )A.御寒防风防沙 B.体现民族风格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护自然环境(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A.槽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10.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河段(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处(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A.生长边界海岭 B.消亡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海岭 D.生长边界海沟12.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渔业资源枯竭③森林面积减少④两极冰川消融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3.(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图中甲为海岛地图,而乙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2)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3)据图丙,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14.(2019高三上·辛集期中)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气压带的成因及其控制下的降水特征分别为( )A.动力原因 少雨 B.动力原因 多雨C.热力原因 少雨 D.热力原因 多雨(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山林此时落叶满地 B.乙地是热带草原景观C.乙附近海域洋流是暖流 D.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2020高三上·浦城期中)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 )A.气压较高 B.多晴朗天气 C.多大风 D.多上升气流16.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直射点位置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下图为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中某两日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 )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 B.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C.N日次日风和日丽 D.M日次日可能为晴天18.乙时刻大约是( )A.8:00 B.14:00 C.18:00 D.23:0019.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 2019年8月1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沿图中线路行进,于1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锋面气旋 D.热带气旋21.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 )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021高一下·九江期末)下图是北美大陆某区域某年1月3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中粗虚线为锋面系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2.此时,影响②地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状况可能是( )①暖锋系统②冷锋系统③晴朗天气④阴雨天气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3.与②地相比,①地( )A.气压高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24.(2018高一上·中山月考)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1)a地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2)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质地貌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甲岛从一个小沙洲逐渐形成我国第三大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海面上升 D.地壳抬升26.图中现象与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相关的是( )A.古沙洲相连成片 B.乙处海岸的形态C.海岸线整体东移 D.丙处河岸的形态二、综合题27.(2021高二上·潮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须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材料二: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1)说出该国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2)判断甲地和乙地哪一地更适合种植水稻,并说明理由。(3)海南某企业计划到该国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说明你支持的理由。28.(2020·昆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1)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2)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3)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地球变暗”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的,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增强,到达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的。而不是由于太阳辐射增强、云层反射作用增强和地面辐射消失,C符合题意。故而答案为:C。【答案】3.D4.C【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北半球 东北(早于6时日出) 西北(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南半球 东南(晚于6时日出) 西南(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3.2019年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地日出方向为东南,说明图示地区太阳所在的方向为东南方,影子朝向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即西北方向,而“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则船的朝向为东北-西南;“图中小船逆流而上”,说明图示左侧为上游,右侧为下游,左侧为东北方向右侧为西南方向,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见下图)故答案为:D。4.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则日出的方位角相同,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即与这一天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该日为元旦(1月1日),距离冬至(12月22日)约为8天,则与元旦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是12月22日减8天为12月14日左右,C正确。元旦后直射点北移,2月份,太阳直射纬度比元旦位置偏北,日出方位角不同,A错误。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为东北,B错误。2020 年1月距离2019年元旦时间已超过一年,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5.B6.C【知识点】风沙地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断层【解析】【点评】褶皱和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背斜 向斜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上拱 岩层下凹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部老,两翼新 中部新,两翼老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易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 实践应用 资源 石油、天然气 地下水 泉水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存水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工程建设 挖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工程设施原因 稳定、无积水,便于施工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损,水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5.三个黄土带均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表层覆盖有厚厚的黄土土层,其主要成因是历史时期风力搬运西北内陆的黄土至此,随着风力的减弱,黄土不断堆积,从而形成,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答案为:B。6.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断层中,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为地垒;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为地堑。渭河谷地是在地质时期断层构造中形成的地堑,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7.D8.A【知识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解析】【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中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中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7.根据材料,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是为了开发新的耕地,而绿洲中心已经是耕地,A错;山前荒漠可以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有些耕地已经分布在山前荒漠了,不属于新开发的耕地,B错误;矿山地区在开发早期主要是开矿,而不是开垦耕地,C错;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是长期驻守在戈壁沙漠边缘新疆兵团建造的地窝子,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第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和屯垦戍边的见证。D正确;故答案为:D。8.“地窝子”冬暖夏凉,具有御寒功能,而且可以抵御新疆的风沙,这是最主要的功能,A正确。“地窝子”为后来兵团入新疆才有的,不属于民族风格,B错;节省建筑材料是目的,不是功能,C错;要开挖,不能够保护自然环境,D错。故答案为:A。【答案】9.C10.A【知识点】河流地貌【解析】【点评】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侵蚀地貌 初期(A) 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 沟谷不断加深,横剖面形成“V”型谷发育期(B) 侧蚀为主,下蚀减弱,泥沙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C) 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下蚀进一步减弱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技巧点拨〗 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9.据图可看出,该河流流经地区岩层软硬程度不一,较软岩层易被侵蚀而较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河流瀑布,C正确(如下图);槽型谷一般是由于河流侧蚀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而图中主要与河流下蚀作用有关,AD错;喀斯特溶洞是流水溶蚀可溶性岩石(一般为石灰岩),而图中主要体现河流的流速快以及岩层性质的差异,排除B。故答案为:C。10.图中河段的河流落差大,下蚀作用较强,最可能发生在河流的上游河段,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答案】11.A12.D【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点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11.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2.由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破坏对低地岛国的影响不大,①错误,AC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②错误,B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上升,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低地岛国被淹没,③④正确,D正确。综上所述,故答案为:D。13.【答案】(1)C(2)D(3)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解析】【分析】(1)同一垂直面上越靠近地面气温发挥高、气压越高,C正确。(2)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①、④处气温高于②、③处,水平方向上①处流向④处,④处气压较低,气温最高,D正确。(3)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B正确。【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14.【答案】(1)A(2)D【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解析】【分析】(1)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是大气堆积下沉形成,属于动力原因,在其控制下,少雨,A正确。(2)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度以北,北半球为夏季,由风向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故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故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D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山林郁郁葱葱,A错误;乙地为热带荒漠景观,B错误;乙附近海域为寒流,C错误。【点评】从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到纬度30°左右,偏成沿纬圈运动的西风,空气质量积聚;同时空气在向高纬行进途中,温度渐降,有下沉趋势;加以副热带纬圈小于赤道的纬圈。因此,在南、北纬30°附近的地面上各形成一个动力性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答案】15.D16.A【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5.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因此其气压较低,多上升气流(水平运动较弱),多阴雨天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D1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图分别是不同季节的辐合带分布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而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因素对甲、乙两图辐合带位置影响很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17.D18.B19.B【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台风灾害【解析】【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17.根据图示曲线,M日表示正常情况下的海陆风,白天风力大,说明气温高。从图中看乙时M日风力大,说明气温高,在正午附近。M比N风力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比N日高,A、B错。M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差异大,说明海陆气温差别大,应为晴天, 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D对。N日夜间风力太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可能为大风阴雨天气为主,C错。18.结合上题分析,乙时刻M日风力最大,应是一天是气温最高时段,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段大约是午后14:00左右,B对。A、C、D错。19.读图,N曲线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图为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测定的风力大小,此时南半球是秋季,多台风活动,最可能为台风。白天风力小,夜晚风力增大,说明夜晚开始受台风影响,该地位于台风的西侧。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西南风,B对。 A、C、D错。【答案】20.D21.A【知识点】台风灾害;低气压(气旋)【解析】【点评】气旋与反气旋及其天气20.根据材料可知,该天气系统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说明它形成于海洋上,且为低压系统,符合热带气旋的特征。故D正确。冷锋、暖锋、锋面气旋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21.根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①热带气旋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故①正确。②热带气旋登陆后,行进路线附近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阻碍小,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故②正确。③据材料可知,此时为8月,北半球为夏季,而亚洲高压主要形成于冬半年,故③错误。④该天气系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级, 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并非势力最强的,故④错误。故A正确。【答案】22.B23.A【知识点】冷锋【解析】【点评】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雨区在暖锋锋前) ;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2.读图可知,图中北美五大湖区被气旋系统控制,图中②地的锋面系统由高纬移向低纬,为冷锋,此时②地正处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出现阴雨天气,B②④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3.读图可知,图中北美五大湖区被气旋系统控制,图中②地的锋面系统为冷锋,此时②地正处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而①地处于冷锋过境前,被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所以,与②地相比,①地气温高,天气晴朗,BD错误。读图可知,①地气压为1200-1300,②地气压为1100-1200,与②地相比,①地气压高,A正确。读图可知,①地等压线比②地的稀疏,所以,与②地相比,①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C错误。故答案为:A。24.【答案】(1)C(2)A【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解析】【分析】(1)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a地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稀少,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C正确。(2)从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b地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为温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A正确。【点评】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答案】25.A26.A【知识点】河流地貌【解析】【点评】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特别提示〗 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5.甲岛位于长江口,主要是由于长江水入海时流速降低、泥沙沉积而形成的,A正确;风力堆积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海面上升会导致河口地区海水作用增强,被侵蚀、搬运的泥沙增多,不利于河口泥沙堆积,C错误;河流堆积地貌一般与地壳下沉、泥沙沉积作用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A。26.海岸线整体向东推移是因为海陆变迁,流水沉积作用增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对长江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淤积,A正确;乙处和丙处在河流曲流处,主要与离心力有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D错误;海岸线整体东移与沉积作用有关,与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无关,C错误;故答案为:A。27.【答案】(1)该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人类活动受限,自然植被保存好、破坏少;靠近赤道,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生长速度快,森林茂密。(2)乙地。(与甲地相比)乙地为沿海平原,地形平坦,适宜耕作;海拔低,热量充足;河流中下游,灌溉水源充足;人口集中,劳动力充足。(3)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适合椰子生长;有种植椰子的传统,椰子加工原料充足;该国政策支持;经济较为落后,廉价劳动力丰富;有助于我国“一带一路”的实施。【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此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林木的生长;该地多火山活动,因此具有肥沃的土壤;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平原,活动受限,对内陆山地的植被破坏较少。(2)读图可知,甲地所在区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也使得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几条河流上游的分水岭附近,不利于保水,不利于水稻的种植;而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可知,乙区域有平原和沼泽低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海拔低,适宜耕作,灌溉水源充足;根据材料“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可知,沿海平原人口集中,可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的劳动力。(3)根据材料“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可知,当地椰子种植成本较低,加工原料充足;根据材料“该国经济较为落后”及“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可推测,当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成本较低;根据材料“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可知,在当地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有政策的支持。【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28.【答案】(1)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2)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王雅丹,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解析】【分析】(1)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据此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2)“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 鸭湖地区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水量增加,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3)“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部分景观消失;该地温差大,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加剧景观破坏;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点评】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