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锦华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锦华雀,知道它们的简介、形态特征、繁殖规律、分布范围、饲养管理等。希望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们都能把它们当成自己不可或缺的朋友,爱护它们,呵护它们,与它们和谐共处。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锦华雀的知识,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爱护环境,保护鸟类的意识。让同学们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一切生命。
教学过程
绚丽的羽毛颜色和令人陶醉的歌声魅力无穷
锦华雀也叫锦华鸟,像它的名字一样,其羽毛华丽鲜艳,雄鸟上半身更配有条形花纹。原产地是澳大利亚。全身雪白的锦华雀是日本培养出来的新品种。
锦华雀体形小巧,动作灵活,干脆、麻利的转圈求爱方式是它受人偏爱的根本所在。当然,它的叫声也非常动听。
雄鸟很是争强好胜,喜欢打斗。和其它鸟一同生活时,即使是比自己体形大的鸟,争斗起来也毫无惧色,就是同类伙伴之间也难有休战的时候。所以,要么只养一只鸟,要么就养恩恩爱爱的一对,否笼无宁日,鸟难相安。
无论如何,锦华雀都既无兴趣也无耐心自己孵蛋和育雏。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产卵后都由十姐妹担当“替代母亲”孵化育雏。因此也河以说,锦华雀尽管也有后代,但却没有充满天伦之乐的家庭。
居所和饲料
巢壶可以一直放在笼子里
虽说属于小型鸟,但活泼好动,所以最好准备大些的笼子,即使只养一只,至少也应该有35厘米见方。巢壶无论何时都要放在笼子里,因为夜晚时它习惯在里面睡觉。非繁殖期时,巢壶小些也没有关系。
食罐、水罐都可以用小型的,小的水不易洒出来。
进食过急容易撑死!
由于锦华雀脾气急躁,一旦看到给的饲料比平时少,就会惟恐吃不饱而焦虑不安,并迫不及待地拼命吃。由于吃得过饱,严重时甚至会把命都搭上。这是常见之事,并非言过其实。
因此在宠物商店购买新鸟时,切记的是,一定要清楚每次给多少饲料。锦华雀的主食是混合饲料,一般不吃青菜,一周给1~2即可。但它非常喜欢吃牡蛎粉,应保证供应,墨鱼骨也可以给它吃。
繁殖方法
抚育后代,全靠“替代母亲”。
锦华雀繁殖后代的条件是要有同时也正在繁殖后代的十姐妹。当一对锦华雀夫妇共居一笼时,喂给它们吃足够的蛋黄小米促使其发情,然后在备好巢壶情况就可静等产卵了。
一般每天生一个卵,生后小心地用勺子取出,5~6个卵全部生后一起交给十姐妹孵化。雏鸟出世后,这些纯粹尽义务的“替代母亲”会继续心尽力地喂养它们,直到被寄养的孩子们翅膀长硬,独立飞翔。
栗耳草雀
栗耳草雀也叫锦华鸟、锦华雀、斑胸草雀、点胁草雀、斑马雀、金山珍珠、珍珠、灰珍珠等。
基本形态
体长10厘米。雄鸟前额至颈部及颈侧灰色或浅灰色。肩、背及翅灰棕色。飞羽深灰色。腰部中段和下段的中间为白色,边缘为灰色或深灰色。尾上覆羽有黑色的端斑和近似圆形的次端斑,看上去像是在黑底上缀有白色的圆点,状如珍珠。
尾羽较短,为黑棕色,但常被长长的尾上覆羽所遮盖。眼先为白色,被从嘴基到眼下的黑色纵条纹所勾勒出来,特别是眼下的纵纹很像“泪痕”。颊和耳羽为棕色或栗红色。颊、喉和胸为浅灰色,上面有十分整齐的黑色平行细横纹;颊部很细,至胸部横纹较粗以至在下缘融合成黑斑。
胸部下方的两侧及两胁为栗红色并缀有小白点,下体其余部分为白色或奶白色。嘴短,为辣椒红色至深红色;眼深红色,脚肉红色。雌鸟没有栗红色的颊斑和两胁的粟色羽毛及白点,喉胸部无黑色横纹,其余部分与雄鸟相似。
人工饲养下有鸵色和白色的变种,分别被称为“鸵珍珠”和“白珍珠”。
分布与生活习性
栗耳草雀野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栖息于干燥的稀树、灌木丛开阔林地和平原、盐沼、耕作区边缘、种植园、公园、庭院等。一般离水源不远。饮水方式是像鸽于那样的吮吸,每天通常要喝数次水,但也可以从食物中得到必要的水分而较长时间不喝水。
成对或成群活动,旱季有时在水塘边能聚集起数量惊人的庞大鸟群。平时在地面灵活地蹦跳觅食。主要以植物的种子和嫩芽等为食,也吃地上或飞在空中的小昆虫。全年均可繁殖。
营巢于茂密的蒿草或灌木丛中,用细长草茎和树叶、草根等营造开口朝向侧面的松散球形巢,巢内衬垫羽毛、柔软的花絮和更细的草茎。每窝产4~6枚,卵呈白色卵。孵卵期为14天。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饲喂。育雏期为25天左右。
饲养条件
栗耳草雀以种子为主食,只需喂给粟米、稻米、稗子穗或稗子。在饲喂中应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喂些油菜、白菜和苹果等。矿物质饲料中不可缺少牡砺粉。饲养中要勤打扫,勤换食、换水。
栗耳草雀的繁殖笼大小以40厘米×40厘米×40厘米为宜,繁殖季节为春季和秋季。
若冬季室温在18℃以上,也可产卵孵化。栗耳草雀每窝产蛋4~6枚,孵化期约13天。在育雏期间,雌鸟喜吃鸡蛋米和活虫,如蟋蟀、面包虫等。为提高孵化效率,一般采用十姐妹代孵,代孵时每只雌十姐妹最好孵化2~3枚蛋。
30天后的小栗耳草雀即可独立分笼生活,此时应加喂鸡蛋米,使成活率提高。若能和亲鸟在一起生活40天左右那更好。
大锦华雀
梅花雀科动物
大锦华雀是梅花雀科的一种,为澳大利亚的特有种。全球活动范围约为1,000,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近危。
通常寿命为5-7年。
生活习性
大锦华雀的平均体重约为19.0克。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旱林和干燥的稀树草原。
野外繁殖期间,筑巢是公母鸟共同参与,,但只有母鸟编织。 使用的材料,如椰子纤维、碎纸、乾草、和羽毛。产卵4-6枚,孵化期约14天,育雏期21天,羽毛长成并离巢。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日常饲养
大锦华雀日常饲养喂以带壳小米,也可用稗子63%、小米27%、黍子10%混合供喂。以幼鸟期和繁殖期喂给蛋清小米。并增加新鲜的油菜等青绿叶菜、水果供应,矿物饲料如墨鱼骨、贝壳粉、砂砾等亦应酌加供应。
大锦华雀非常喜欢水浴,水的温度要保持在30℃左右。但除育雏期外,备缸供应适量的浴水。珍珠鸟非常怕寒,冬季要加强温度,室温宜保持在15℃左右。
人工繁殖
大锦华雀长到6-10个月大时,开始性成熟。当发现雌雄配对后,亲鸟频频出入繁殖巢时,表示雌鸟将要产蛋,在两个星期左右就可以产蛋,一般产蛋3-6枚,产至2-3枚时,开始孵化,一旦发现一只鸟总在窝内不出来,那就是开始孵化了,雌雄亲鸟轮流孵化,孵化期为14天。
孵化时的注意事项:
孵化期水槽水量尽量少些,以避免亲鸟洗浴,并撤掉鸡蛋小米及蔬菜,换上谷子、黍子和稗子等。
大锦华雀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冬天室内不能低于15℃,室温过低要保温。
由于大锦华雀胆子小,孵化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除了加料加水以外,不要随便的去窥视,绝对不要移动鸟笼,以免亲鸟受惊弃窝不孵或小鸟出壳亲鸟不喂。
繁殖期间,最好提供一些动物性蛋白,对繁殖非常有帮助。
教学总结
本节课了解了锦华雀,知道他们的介绍、形态特征、繁殖规律、分布范围、饲养管理等。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们的爱护环境,保护鸟类的意识。希望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们都能把鸟儿当成自己不可或缺的朋友,爱护它们,呵护它们,与它们和谐共处。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