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木瓜恰恰恰》 课型或模块 综合课执教人 年级 三年级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唱《木瓜恰恰恰》,学生在卖水果的情境中能把握歌曲的风格并准确地演唱。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在聆听、对比、模唱、学唱的过程中简单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表现印尼歌曲欢快、热情的风格特点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在聆听音乐中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XX X(恰恰恰),学会连续的切分节奏,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连续的切分节奏。教学内容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主要以听赏的方式实施教学,借助图片对印尼名胜、人文、风俗、习惯、音乐等加以介绍,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接着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关注XX X节奏,通过听节奏,打节奏,唱歌词等练习中循序渐进的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并用轻快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的风格,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接着为歌曲设计打击乐伴奏以及肢体伴奏,达到渲染课堂气氛 ,最后拓展教学, 我搜集了歌曲《卖报歌》、《卖汤圆》,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让学生更加了解“叫卖歌”这一艺术形式,并鼓励学生加入各种叫卖声来进行演唱。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多媒体 、课堂小乐器教 学 过 程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导入阶段 1、导入模仿秀活动。2、播放叫卖音乐片段。 1、学生自由模仿叫卖。2、学生说出叫卖歌的特点。 课件、计算机教学平台 以模仿秀活动导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叫卖的特点。 通过模仿秀活动,结合叫卖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兴趣,为歌曲《木瓜恰恰恰》的学习做铺垫。展开阶段 1、出示连续的切分节奏,引导学生拍读并学唱叫卖歌。2、播放图片,简介印度尼西亚的名胜、人文、风俗、习惯、音乐等。3、播放 《木瓜恰恰恰》歌曲,引导学生在衬词“恰恰恰”配上简单的动作。4、引导学生自主学唱前半部分。5、引导学生找出难唱的乐句,重点练唱。6、再次播放歌曲,引导感受音乐风格,并划分乐段。7、引导学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8、分组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1、拍读连续的切分节奏,学唱叫卖歌2、欣赏图片,知道印度尼西亚的简称、别称和印尼的一些人文,风俗。。3、聆听歌曲,说出歌曲情绪,并自主创编动作表现“恰恰恰”。4、分组学唱前半部分的歌谱与歌词,并完整演唱。5、学生跟音乐完整练唱歌曲。6、再次聆听歌曲,划分乐段,说出“aba”结构。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加深对歌曲旋律感受。8、完整分角色表演歌曲。 课件、计算机教学平台、音像资料,钢琴、打击乐器等 1、采用多样的形式递进式的掌握歌曲,巩固连续的切分节奏X X X 2、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走进印度尼西亚。3、展开思维,在创作中展现自我,培养创新合作的能力。4、运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模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5和6、以听赏的方式,通过对比、模唱、学唱等表现印尼歌曲欢快、热情的风格特点。7和8、进行合作表演与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1、从歌曲的节奏入手,通过连续的、多遍的切分节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切分节奏,感受节奏特点。2、借助图片对印尼一些人文、风俗加以介绍,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3、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学印尼衬词恰恰恰的表演方式,通过感受歌曲速度、节奏旋律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分小组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汇报学习成果,给课堂教学增添气氛。5和6、充分发挥音乐特性,在反复聆听、体验中让学生掌握歌曲,在不断加入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本领。7和8、为学生搭建舞台,营造市场氛围,引导学生投入的边表演边歌唱,把情绪推向高潮。拓展阶段 1、播放《卖报歌》、《卖汤圆》课件,引导学生聆听,思考。2、介绍歌曲新体裁——叫卖歌,并概括其特点。 1、聆听歌曲,思考找出其共同点。2、认识歌曲新体裁——叫卖歌。 课件、计算机教学平台 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解“叫卖歌”这一艺术形式。 拓展欣赏提升对“叫卖歌”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开阔学生视野,理解多元文化,大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结束阶段 1、小结本节课内容。2、播放《丰收之歌》的音乐。 交流本节课学习收获。边唱边跳《丰收之歌》离开教室。 课件、计算机教学平台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让学生加深记忆。 让学生交流收获,不知不觉进入思考,内心世界得到升华,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