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附练习答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附练习答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学生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化学实验,并分析归纳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b学生能针对不同物质失火,选择不同灭火方法,处理一些突发燃烧失控情况。
c学生了解常见的家庭防火知识,并学会火场逃生的方法。
d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和收集资料,理解爆炸发生的原因,归纳出防爆的常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式。
b通过合作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交流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其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c学生初步学习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
d学生将化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从化学视角去关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合作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学生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燃烧和爆炸的利弊分析,学生逐渐树立“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观念,并感受到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c通过防火防爆措施及火场自救的方法讨论,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d通过新闻链接社会事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a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b通过讨论交流,了解防火防爆的措施,培养学生安全及环保意识。
c能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有有关燃烧爆炸的现象和问题。
2、难点
a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b探究方法设计的严密新颖及实施过程的安全顺利。
c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挑选图片“燃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燃烧现象”、“爆炸”“灭火方法”;
2、 “冰变凸透镜生火”的视频
3、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用品(每一组)
燃烧条件 烧杯(4只) 镊子、酒精灯、药匙、火柴、棉花, 棉布手帕、水、酒精、75%酒精溶液、蜡烛(2支)、木条、煤块、纯碱、稀盐酸
学生 1、查找火灾发生的事例,了解火灾的原因,使用的灭火方法及造成的损失。
2、查找爆炸发生的事例,了解爆炸发生的原因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3、查找关于常用灭火器的资料,了解其适用的范围及使用方法。
4、调查本校配备了哪种灭火器,学习操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学习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想
燃烧与人类社会生活 (投影)焦点访谈《大火警示》据统计,2006年全年共发生火灾22万2702起,死亡1517人,受伤1418人,直接经济损失7亿8446万8411元(启发)思考燃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观看画面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观后感,小结燃烧带来的利与弊 使学生认识到燃烧是一柄双刃剑,要控制燃烧使之成为人类造福,必须学好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燃烧特征 (投影)几种物质燃烧的画面(引导)观察燃烧现象,讨论小结燃烧特征(启发)灯泡通电是燃烧吗?(板书)— 、燃烧特征发光、放热、化学反应 观看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发光放热”思考、补充,发言:“燃烧是化学反应”,小结出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记录 培养学生较全面地归纳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探究燃烧的条件 (展示)蜡烛、酒精灯、粉笔(提问)它们为什么不在燃烧?你一定参加过野炊吧,野炊时点燃枯柴一般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操作,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鼓励)由日常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要求)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根据所提供的药品仪器进行探究活动。(提示)1、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并填写实验报告。缺乏药品或仪器的方案留待课后完成。(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鼓励。(提问)交流所做所思 领悟回答:燃烧是需要条件的。议论纷纷,各抒已见,气氛热烈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填写下表猜想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踊跃举手,说出自己设计方案,观察现象及结论,其他 同学思考、补充,并说出自己独特的设计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学生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在实验中培养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结并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火物质可燃 记录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利用燃烧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考察时遇到暴风雪,弄丢了火柴,冰天雪地中如何生火?你能否帮助他们? (海尔兄弟的视频)极地风暴片段。分析火烧赤壁的原因?帮助曹操来灭火。 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将冰打磨成凸透镜的形状,聚焦太阳光,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观看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化了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灭火原理 (讲述)“火”字上加一横为“灭”,我们已经会生火,如何灭火呢?(引导)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用过哪些灭火方法?(投影)“熄灭煤气”“熄灭油锅”“用水灭火”图片(启发)根据燃烧条件,将以上灭火方法分类,并说明其灭火原理(扳书)五 灭火原理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三条缺一不可) (三条取其一即可)可燃物 → 清除可燃物可燃物与O2接触→将可燃物与O2隔离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倾听思考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灭火方法,并观看图片,填写下表:灭火事例灭火方法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表格内容,举手发言共同总结并记录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常见的灭火器 (提问)常见的灭火器有哪几种?它们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展示)干粉灭火器(提问)谁能正确操作? 交流课前查找的信息,踊跃举手发言观看一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评判 使学生了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方法的选择 (启发)水是最常见的灭火工具,是否可用于一切火灾的扑救?(投影小结) 灭火方法电器、油类失火 干粉灭火器,沙子灭火方法精密仪器、珍贵档案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讨论回答与老师共同小结 培养学生全面细微地分析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避免思维的僵化和片面
新闻链接 (创设情境)广西北海的一商场发生火灾。假如你是灭火队长,将考虑采用哪些方法灭火? 议论纷纷,踊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修正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火场逃生的常识 (提问)当家中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自救?(引导)1、下楼通道被火封住怎么办?2、烟雾较浓怎么办?3、要冲出燃着的房门怎么办? 4、火已烧身怎么办?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防火常识 灭火不如防火,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火常识(设疑)如何避免家庭火灾事故的发生? 学生观看,思考学生讨论交流 了解防火知识,形成“预防火灾,人人有责”的意识
应用拓宽关注社会 说出下列常见消防安全标志代表的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 认识消防安全标志,防止火灾的发生
新闻链接 (创设情境)鸡西煤矿发生瓦斯突出引发爆炸事故,遇难矿工达8人。(思考)1、分析瓦斯爆炸原因2、为防止瓦斯爆炸,你认为应采取哪种措施? 认真思考交流讨论举手回答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人合作的情感。
实际应用 (提问)若家中煤气泄漏,你认为该如何处理?若在夜间,能开灯检查吗? 一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小结 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安全教育
驯服的爆炸 (启发)爆炸对人类有无贡献?(投影)驯服爆炸的内容----定向爆破 思考讨论认真阅读,了解爆炸的功与过 学生逐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事物,感悟到学习化学知识能帮助人类趋利避害。
小结与回顾 请一位同学总结 一同学到讲台上小结,其他同学补充 培养学生的归纳小结能力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和练习 倾听 及时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五、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特征
发光、放热、化学反应
二、燃烧条件
三点缺一不可
三、爆炸
1、 发生条件: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
2、 防爆措施:(投影)
四、灭火原理和方法:
1、 灭火原理(与燃烧条件对照)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可燃物 ——→ 清除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 隔绝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缺一不可) (取其一即可)
2、 常见灭火方法的选择
3、 家庭防火及火场逃生常识
五、课后练习
《燃烧与灭火》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表示可燃物易着火的点是( )
A、a B、b C、c D、d
2、点燃的火柴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仓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的情况下,氧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的温度低D、达不到着火点
4、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狂轰滥炸,使大批油井被炸起燃烧。下列是灭火工作人员提出的几种灭火方案,其中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要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省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交通部门规定,为了保证安全,旅客乘坐车、船时,下列物品①食盐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和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7、下列措施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是( )
①煤炉中的煤燃烧时,不断向煤炉中鼓入空气②将煤球制成蜂窝煤燃烧③烧柴火时,将柴火架起来燃烧④将煤球转化成气体燃料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
8、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楼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乘电梯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⑥跳楼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二、简答题
9、曾经有两则新闻引起人们广泛关注,(1)2003年5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西气东输”工程进展迅速,明年江苏等省市将用到优质廉价的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2)2004年10月20日河南省郑煤集团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突出引发爆炸(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造成重大伤亡。
①请用化学知识分析瓦斯爆炸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防止瓦斯爆炸,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面两个例子说明,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出生活中的一种物质说明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是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在无盖塑料桶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就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①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金属筒不加盖时 b、蜡烛不点燃时 c、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③面粉加工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在一耐温并绝热的活塞底部放足量的白磷,用力迅速将活塞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然后慢慢将手松开,活塞最终回到_________处,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12、填写下列灭火过程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家用电器失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油锅着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珍贵档案失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草原着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分析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7-4-1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请根据各个实验分析:
(1)A与C比较,设计较严密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比较,B实验设计的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改进的构想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森林或草原发生火灾时,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火势发展前砍掉树木杂草开出防火道,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采取_________的原理。
14、某活动小组的学生,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提出以下假设:(一)取决于氧气浓度,(二)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一种假设 实验内容 预期现象 结论
15、取10支大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实验结果如下:
氢气体积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不燃烧不爆炸
①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氢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只发出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氢气已纯”的说法的真正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A 2 A 3 B 4 D 5 D 6 C 7 A 8 B
二、9:①甲烷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②通风、严禁烟火(其他合理也可)
③塑料袋,有利的方面是帮助人们盛放物品,不利的方面是能造成环境污染。(答案不唯一)
10:①使面粉充满塑料筒
②a、b
③严禁烟火
1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
①在绝热反应器中,迅速推压活塞,可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②白磷着火点低
③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2:①湿抹布扑盖
②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用沙子扑灭
③盖上锅盖
④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⑤开辟出隔离带
三、13:①C C实验中有白磷在隔绝空气的热水中无法燃烧的对比
②B实验中通过给水里的白磷提供氧气使其燃烧,再次进行对比,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③白磷先燃烧,过一会儿红磷也燃烧起来,而石子无法燃烧,可燃物是燃烧的前提条件 切断可燃物来灭火。
14
一种假设 实验内容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决于氧气浓度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在氧气中点燃蜡烛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黄白色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要剧烈得多,发出白光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起剧烈
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点燃一张展开白纸点燃一张揉成一团的白纸 展开的白纸比揉成一团的白纸燃烧更剧烈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15:①10%-70%
②只能表示收集的氢气体积分数大于70%,而不是纯氢气
物质可燃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