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碱盐复习教案[学习目标]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复习重点]1、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非金属纯净物 金属氧化物: CuO、Fe2O3 、CaO(生石灰)、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CO2、H2O、SO2化合物 酸: HCl、H2SO4、HNO3碱: NaOH(火碱,烧碱)、Ca(OH)2(熟石灰)、NH3 H2O盐; Na2CO3 (纯碱)、NaCl、CuSO4【学习过程】【交流讨论】1、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下列2组物质:⑴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①②③④⑤⑥⑵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①②③④⑤⑥2、酸碱盐的通性(1)酸的通性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②酸+活泼金属→盐+H2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④酸+碱→盐+水 ⑤酸+(某些)盐→新酸+新盐(2)碱的通性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碱+盐→新盐+新碱 ③碱+酸→盐+水 ④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3)盐的通性①盐+金属→新金属+金属 ②盐+酸→新酸+新盐③盐+碱→新碱+新盐 ④盐+盐→两种新盐3、八大沉淀.⑴、AgCl(白色) ⑵、BaSO4(白色)⑶、BaCO3 (白色) ⑷、CaCO3(白色);⑸、Mg(OH) 2 (白色) ⑹、Ag2CO3 (白色)⑺、Fe(OH)3 (红褐色) ⑻、Cu(OH) 2(蓝色)。注意:AgCl 、BaSO4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课堂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CuSO4、Ca(OH)2、Na2SO4、NaCl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请回答:①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②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实 验 操 作 现 象 结论取样,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 溶液 有过滤,在滤液中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 有 存在5、中考链接【鉴别题】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会引起中毒。已知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可选用 试剂区别它们。【选择题】 实验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食物 泡菜 葡萄 番茄 苹果 牛奶 玉米粥PH 3.4 4.2 4.4 3.1 6.5 7.8A、牛奶和玉米粥属于碱性物质B、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吃泡菜C、番茄酸性比苹果强D、用湿润的PH试纸蘸取葡萄汁测其PH值【推断题】:归纳整理物之间的相互反应规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上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分别是Zn、BaCl2溶液、Na2CO3溶液和盐酸中的一种。(1)试判断:乙是 ,丙是 。(2)请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Ca(OH)2+乙: 属于 反应丙+丁 ,属于 反应6、学生反馈检查学生课堂训练效果,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不了的,进行辅导。采用的方法是师帮生、生帮生。让学生来归纳1 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⑵ 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7、设计意图及理念本单元在人教版教材中的第10和11章,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的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比较多,知识点多,在中考中属于必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较有难度,因此,将内容系统化、网络化呈现给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完成相应的考点梳理及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化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近几年江西省中考题,在本单元的考查的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考题分析的应变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的压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尽量达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学习有激情,专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素养和能力,培让学生学习习惯和求知欲。【小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⑴酸的化学性质:① ②③ ④⑤⑵碱的化学性质:① ②③ ④⑶盐的化学性质:① ②③ ④置换反应:酸+活泼金属→盐+H2 盐+金属→新金属+金属复分解反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酸+碱→盐+水酸+(某些)盐→新酸+新盐碱+盐→新盐+新碱盐+盐→两种新盐什么都不是: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甲乙Ca(OHJ)2H2SO4丁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