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理解个人与国家具有共同命运,增强家国情怀。2.理解爱国的内涵,懂得如何爱国,知道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紧密相连,能够体会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意识,感悟源远流长的爱国之情。3.懂得常怀爱国之思、常思报国之志,愿意用行动表达爱国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爱国的内涵,懂得如何爱国,知道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紧密相连,能够体会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意识,感悟源远流长的爱国之情。难点:懂得常怀爱国之思、常思报国之志,愿意用行动表达爱国之情。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格言导入 1.展示两则格言: (1)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展示问题:比较下列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3.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格言内容。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引出本课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小结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吧。探究新知 一.追根求源(3分钟) 1.展示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清末明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2.总结: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二、畅所欲言(4分钟) 1.展示故事:(鲁女爱国)晋朝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系?”“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 2.展示问题:阅读以下故事,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3.总结: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过渡:说到爱国,中国从古至今爱国人士颇多,今天给大家说说岳飞、林则徐和杨靖宇的英雄故事。 三、英雄故事分享会(6分钟) 1.展示图片: 2.点评: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3.展示《长津湖》电影片段。 4.展示问题:结合视频,思考战争年代,在危难之时的爱国有何体现? 5.展示答案:英勇战斗。 四、真知灼见(3分钟) 1.展现问题:在和平年代,在安定之时的爱国有何体现? 2.展示预设答案:热爱祖国的山河与民族历史;热爱祖国的山河与民族历史等。 3.展示爱国小镜头: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源。 学生阅读故事并思考。 学生观看照片,仔细聆听教师对各位英雄的介绍。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源。 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联系,认可个人与国家的是紧密相连的关系。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增进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敬佩之情,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中国从古至今不缺为国捐躯的英雄和战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懂得在危难之时的爱国表现变现为英勇战斗。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爱国的多种表现,知道在和平年代爱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引导学生知晓爱国是具体可行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平年代爱国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把爱国落到实处。总结过渡:爱国情怀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平年代也不能放松警惕。五、七嘴八舌(4分钟) 1.展示图片: 2.展示问题:为什么和平年代仍需要战士和军事训练? 3.总结:和平年代也不能放松警惕性,不能过于安逸,要有忧患意识。 六、活动一:集思广益(8分钟) 1.展示知识点概括: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相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性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2.展示活动规则: (1)说说近期最让你个人感到担忧的事情。 (2)请你和同桌讨论并查阅资料,然后和其他同学分享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或格言。 (3)比比谁说得多。 3.展示范仲淹简介和古代格言节选: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担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写的遗言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而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4.视野之窗:当代科学家的忧患意识。 (1)展示图片: (2)简介:袁隆平知道中国人必须要自己解决粮食问题,他坚持不懈地研究杂交水稻,一举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邓稼先深知祖国没有原子弹,国家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所以他毅然回国,在艰苦的条件下隐姓埋名研究原子弹。 学生观赏照片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赏照片。 通过照片,给学生启迪,引导学生明白和平年代也不可以放松警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分享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和格言,增强学生对忧国忧民思想的了解和认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知晓更多忧国忧民的内容。 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知晓从古至今,中国不乏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激发学生对榜样的崇拜之情,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总结过渡: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爱国不仅需要忧患意识,还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爱国的体现。七、平凡人不平凡的爱国心(3分钟) 1.展示视频《了不起的中国人》之樊锦诗。 2.展示问题:樊锦诗奶奶的工作是什么?她的事迹给了你们什么启示? 3.总结:一辈子潜心做好一件事,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就是爱国。 4.小小分享会 (1)概述:请写出你目前的学习目标和今后你的理想工作,为了实现他们,你打算如何做? (2)呈现活动要求:写出我的理想、我的目标、我的要求。 (3)总结: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奋斗,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是爱国的体现。 八、活动二:爱国在行动(4分钟) 1.展示图片: 2.展示思考问题:结合图片,请你谈谈,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小学生,我们如何做到爱国。 3.总结:爱国重在践行,表现在点滴小事之中。 4.延伸阅读: (1)展示引导问题:如果人人具有忧患意识,人人具备爱国情怀,这是什么样的理想国度? (2)展示任务:阅读课本91页的资料,了解天下为公的理想。 (3)思考《礼记·礼运》中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理想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结合实际思考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并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樊锦诗的视频,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是具体的,为学生树立爱国榜样。 通过分享自己目前和未来的工作打算,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自己实现目标,知晓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奋斗也是爱国的表现,将爱国落到实处。 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深入思考如何做到爱国,引导学生知晓爱国重在践行,表现在点滴小事之中。 引导学生了解天下为公的理性,拓展视野。总结:爱国不仅需要懂得常怀爱国之思、常思报国之志,最重要的是愿意用行动表达爱国之情课堂小结(2分钟)拓展空间:活动请你制作一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题的手抄报,并与同学分享。1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