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版 绝对值的相关应用 学案(pdf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版 绝对值的相关应用 学案(pdf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对值的相关应用
一、 课堂目标
1.理解绝对值与平方的非负性,利用非负性求字母的值或式子的最值.
2.运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绝对值.
3.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并能够解决多个绝对值和的最小值问题.
【备注】【目标解读】
a.关联知识:有理数是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直接影响后期式
的运算、方程运算、函数运算的学习.
b.本讲解读: 本讲重点内容是绝对值的性质和化简,本讲难点是绝对值与最值问题.
c.能力素养: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
二、 知识讲解
1. 绝对值的非负性
1.任何数的绝对值都大于等于 ,即 ,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 “ 非负性 ”.
2.任何数的平方都大于等于 ,即 ,也就是说平方具有 “ 非负性 ”.
【拓展】任何数的偶次方都是非负的,即 (其中 为偶数).
3.非负性的常见考法
① 如果 ,则 , .
② 如果 与 互为相反数(也即 ),则 , .
经典例题1
已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
∴ ,
∴ .
1
故答案为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非负性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1
1. 如果 ,下列成立的是(  )
A. B. C. 或 D. 或
【答案】D
【解析】 即
可得 ,故选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非负性
2. 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则 ,解得: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经典例题2
若 ,求 的值.
【备注】【教学建议】
方法一:∵绝对值具有非负性,∴等号左边所有式子的和肯定≥0,所以说明 ,因此可
以直接化简,再利用0+0=0进行解题,就是答案中的解题过程.
2
方法二:进行分类讨论
①当 时,
化简为:

②当 时,
化简为:

根据非负性可知不成立.
【答案】
【解析】∵ ,
∴ ,
则 , ,
解得: , ,
则原式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非负性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2
若 ,求 的值.
【答案】 .
【解析】 , , , , .
【标注】【知识点】非负性的应用
经典例题3
当 时, 有最 值,是 .
3
A. ;大; B. ;小; C. ;小; D. ;大;
【答案】A
【解析】当 时, 有最大值,是 .
【标注】【知识点】利用绝对值求最值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3
有最 值,是 .
【答案】小 ;
【解析】∵ ,
∴ 有最小值 .
【标注】【知识点】利用绝对值求最值
2. 绝对值化简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也可以写成

2.绝对值的化简
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先判断出绝对值符号里的数的正负,再化为它本身或它的相反数、完成计算.
【重要结论】
4
① 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 .
②当 时、有 ,
当 时、有 .
③ 反之,若 则 ,若 则 .
【备注】【教学建议】
1.也就是说, 只可能等于 .
2.这里要强调 ,这是因为 或 作除数、不能为 .
3.此处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下结论③为什么成立,请教师用分类讨论的思路来引导.
经典例题4
1. 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答案】D
【解析】 ,所以 .
故选 .
【标注】【知识点】已知范围化简绝对值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2. 若 , .
【答案】
【解析】由题可知: , , ,原式= .
【标注】【知识点】已知范围化简绝对值
思路梳理
5
知识点:
1、
2、
3、
3. 若 ,则 .
【答案】
【解析】因为 ,
所以 ,
原式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非负性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4
1. 如图,观察表示 ,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数轴可知, 且 , 且 ,
则 , ,
所以

故选 .
【标注】【知识点】结合数轴化简绝对值
6
2. 如果 ,则 .
【答案】
【解析】当 时, , ,
原式 .
【标注】【知识点】已知范围化简绝对值
3. 若 ,则 .
【答案】
【解析】 .
【标注】【知识点】已知范围化简绝对值
4. .
【答案】
【解析】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非负性
经典例题5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下面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的过程,请仔细阅读,并解答问题.
【提出问题】三个有理数 , , 满足 ,求 的值.
【解决问题】
解:由题意,得 , , 三个有理数都为正数或其中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
7
① , , 都是正数,即 , , 时,则

②当 , , 中有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时,不妨设 , , ,则

综上所述, 值为 或 .
【探究】请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解答下面的问题:
( 1 )三个有理数 , , 满足 ,求 的值.
( 2 )若 , , 为三个不为 的有理数,且 ,求 的值.
【答案】( 1 ) 或 .
( 2 ) .
【解析】( 1 )∵ ,
∴ , , 都是负数或其中一个为负数,另两个为正数,
①当 , , 都是负数,即 , , 时,
则: ;
② , , 有一个为负数,另两个为正数时,设 , , ,
则 .
( 2 )∵ , , 为三个不为 的有理数,且 ,
∴ , , 中负数有 个,正数有 个,
∴ ,
∴ .
【标注】【知识点】|a|/a的化简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5
1.
8
若 ,则 的值为( ).
A. B. C. D. 或
【答案】D
【解析】当 、 、 都是负数时,
, 原式 ;
当 、 、 一负二正时,
,原式 ;
所以当 时,所求代数式的值是 或 .
故选 .
【标注】【知识点】|a|/a的化简
2. 若 ,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解析】略.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非负性
3. 已知 , 是不为 的有理数,则 的值为( ).
A. , B. , C. , D. , ,
【答案】D
【解析】原式

分类讨论:
当 , 都为正时, ,
当 , 都为负时, ,
当 , 一正一负时, .
故选 .
9
【标注】【知识点】|a|/a的化简
3. 距离公式与最值问题
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距离公式
点 、点 分别表示数为 、 ,则点 、点 之间的距离 .
如图,点 在点 的右边,则距离 、即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2.已知距离反求原数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对数轴上的点 ,设它表示的数为 ,到它距离为 的点有两个,分别表示数 、 .
经典例题6
1. 已知数轴上三点 、 、 分别表示有理数 、 、 ,那么 表示( ).
A. 与 两点的距离 B. 与 两点的距离
C. 与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D. 与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答案】B
【解析】 是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的距离,即 与 两点的距离.
【标注】【知识点】数轴上两点间距离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2. 、 是数轴上的两点,且 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当 点与 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两点之间的
距离是 时, 、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 ).
A. 和 或 和 B. 和 或 和 C. 和 或 和 D. 和 或 和
10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 为 或 ,当 时, ;当 时, .
【标注】【知识点】数轴上两点间距离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6
1. 数轴上表示数 和表示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答案】
【解析】 .
【标注】【知识点】数轴上两点间距离
2. 数轴上点 对应的数为 ,那么与 相距 个单位长度的点 所对应的数是 .
【答案】 或
【解析】由数轴可知,为 或 .
【标注】【知识点】数轴上两点间距离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决最值问题
【常见题型】多个绝对值相加求和的最小值.
1.两个绝对值的和最小问题
【例题】求 的最小值.
【分析】
步骤一:翻译
要求式子的最小值,首先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将原式的几何意义翻译出来: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
11
步骤二:画图
对应点与 对应点将数轴分成3个部分: 对应点左边, 对应点与 对应点之间, 对应点右边;
步骤三:分类讨论
①若 对应点在 的左边,则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 、 );
②若 对应点在 和 之间,则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③若 对应点在 右边,则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也就是说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步骤四:总结
从而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此时 的范围是__________.
【备注】【教学建议】
步骤三:分类讨论
①若 对应点在 对应点左边,则 对应点到 对应点与 对应点到 对应点的距离和大于

②若 对应点在 对应点和 对应点之间,则 对应点到 对应点与 对应点到 对应点的
距离和等于 ;
12
③若 对应点在 对应点右边,则 对应点到 对应点与 对应点到 对应点的距离和大于

也就是说 对应点到 对应点与 对应点到 对应点的距离和大于等于 .
步骤四:总结
从而 的最小值为 ,此时 的范围是 .
2. 三个绝对值的和最小问题
【例题】求 的最小值.
步骤一:翻译
要求式子的最小值,首先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将原式的几何意义翻译出来:
对应点到 、到 与到 的距离和;
步骤二:画图
、 与 将数轴分成 个部分: 左边、 与 之间、 与 之间、 右边;
步骤三:分类讨论
①由上例可知,若 要取最小值, 对应点不能在 左边,也不能在 右边;
所以 对应点应在 和 之间,此时 取到最小值—— 对应点到 、到 的距离和,等
于 ,原式 ;
② 对应点应在 和 之间,由图可知当 时, 即 对应点到 对应点的距离最小;
13
步骤四:总结
所以 的最小值为 ,此时 的范围是 .
【解题关键】奇中偶范.
*奇中偶范的解释:
如果有奇数个绝对值相加求和的最小值,只需将零点从高到低排列,取最中间点;
如果有偶数个绝对值相加求和的最小值,只需将零点从高到低排列,取最中间两点组成的范围.
经典例题7
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 ,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 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又
如式子 ,它的几何意义是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之间的距离,那么:
( 1 ) 在数轴上的意义是 .
( 2 ) 的最小值为 .
( 3 )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1 )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之间的距离
( 2 )
( 3 )
【解析】( 1 )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之间的距离.
( 2 )当 时,原式 ,最小.
( 3 )当 时,原式 ,最小.
【标注】【知识点】利用绝对值求最值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7
1.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下列式子的最值:
( 1 ) 的最小值为 .
14
( 2 )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1 )
( 2 )
【标注】【知识点】利用绝对值求最值
2. 求 的最小值.
【答案】 .
【解析】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当 时取最小值,最小值为 .
【标注】【知识点】利用绝对值求最值
3.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即求 到 , , , 的距离和,由绝对值几何意义可知,当 时,原式有
最小值 .
【标注】【知识点】利用绝对值求最值
三、 思维导图
你学会了吗?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吧!
【备注】
15
四、 出门测
1. 若 ,则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且 , ,
∴ , ,
∴ , ,
∴ .
【标注】【知识点】绝对值的非负性
2. 已知 ,化简 的结果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 可知,故 , ,进而 ,
,故原式 .
16
【标注】【知识点】已知范围化简绝对值
3. 已知 ,则 .
【答案】
【解析】若 ,那么 .
【标注】【知识点】已知范围化简绝对值
4. 如果 ,则 .
【答案】
【解析】当 时, , ,
原式 .
【标注】【知识点】已知范围化简绝对值
5.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
【解析】 ,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 的点与 的点之间的距离,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之间的距离.
【标注】【知识点】数轴上两点间距离
6. 的最小值是 .
【答案】
【解析】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原式可视为 到 , 和 的距离和,求 到奇数个点的距离和
时,表示的 点在中间点,即 时,距离和最短,

17
【标注】【知识点】利用绝对值求最值
18绝对值的相关应用
一、 课堂目标
1.理解绝对值与平方的非负性,利用非负性求字母的值或式子的最值.
2.运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绝对值.
3.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并能够解决多个绝对值和的最小值问题.
二、 知识讲解
1. 绝对值的非负性
1.任何数的绝对值都大于等于 ,即 ,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 “ 非负性 ”.
2.任何数的平方都大于等于 ,即 ,也就是说平方具有 “ 非负性 ”.
【拓展】任何数的偶次方都是非负的,即 (其中 为偶数).
3.非负性的常见考法
① 如果 ,则 , .
② 如果 与 互为相反数(也即 ),则 , .
经典例题1
已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1
1. 如果 ,下列成立的是(  )
A. B. C. 或 D. 或
2. 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1
A. B. C. D.
经典例题2
若 ,求 的值.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2
若 ,求 的值.
经典例题3
当 时, 有最 值,是 .
A. ;大; B. ;小; C. ;小; D. ;大;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3
有最 值,是 .
2. 绝对值化简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也可以写成

2.绝对值的化简
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先判断出绝对值符号里的数的正负,再化为它本身或它的相反数、完成计算.
2
【重要结论】
① 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 .
②当 时、有 ,
当 时、有 .
③ 反之,若 则 ,若 则 .
经典例题4
1. 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2. 若 , .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3. 若 ,则 .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4
1. 如图,观察表示 ,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的值为( ).
A. B. C. D.
3
2. 如果 ,则 .
3. 若 ,则 .
4. .
经典例题5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下面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
决问题的过程,请仔细阅读,并解答问题.
【提出问题】三个有理数 , , 满足 ,求 的值.
【解决问题】
解:由题意,得 , , 三个有理数都为正数或其中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
① , , 都是正数,即 , , 时,则 ;
②当 , , 中有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时,不妨设 , , ,则

综上所述, 值为 或 .
【探究】请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解答下面的问题:
( 1 )三个有理数 , , 满足 ,求 的值.
( 2 )若 , , 为三个不为 的有理数,且 ,求 的值.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5
1. 若 ,则 的值为( ).
A. B. C. D. 或
2. 若 ,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 .
3. 已知 , 是不为 的有理数,则 的值为( ).
A. , B. , C. , D. , ,
3. 距离公式与最值问题
4
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距离公式
点 、点 分别表示数为 、 ,则点 、点 之间的距离 .
如图,点 在点 的右边,则距离 、即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2.已知距离反求原数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对数轴上的点 ,设它表示的数为 ,到它距离为 的点有两个,分别表示数 、 .
经典例题6
1. 已知数轴上三点 、 、 分别表示有理数 、 、 ,那么 表示( ).
A. 与 两点的距离 B. 与 两点的距离
C. 与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D. 与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2. 、 是数轴上的两点,且 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当 点与 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两点之间的距
离是 时, 、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 ).
A. 和 或 和 B. 和 或 和 C. 和 或 和 D. 和 或 和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6
1. 数轴上表示数 和表示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 数轴上点 对应的数为 ,那么与 相距 个单位长度的点 所对应的数是 .
5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决最值问题
【常见题型】多个绝对值相加求和的最小值.
1.两个绝对值的和最小问题
【例题】求 的最小值.
【分析】
步骤一:翻译
要求式子的最小值,首先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将原式的几何意义翻译出来:

步骤二:画图
对应点与 对应点将数轴分成3个部分: 对应点左边, 对应点与 对应点之间, 对应点右边;
步骤三:分类讨论
①若 对应点在 的左边,则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 、 );
②若 对应点在 和 之间,则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③若 对应点在 右边,则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也就是说 对应点到 与 对应点到 的距离和__________ .
步骤四:总结
从而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此时 的范围是__________.
2. 三个绝对值的和最小问题
【例题】求 的最小值.
步骤一:翻译
要求式子的最小值,首先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将原式的几何意义翻译出来:
6

步骤二:画图
、 与 将数轴分成 个部分: 左边、 与 之间、 与 之间、 右边;
步骤三:分类讨论
①由上例可知,若 要取最小值, 对应点不能在 左边,也不能在 右边;
所以 对应点应在 和 之间,此时 取到最小值—— 对应点到 、到 的距离和,等于 ,
原式 ;
② 对应点应在 和 之间,由图可知当 时, 即 对应点到 对应点的距离最小;
步骤四:总结
所以 的最小值为 ,此时 的范围是 .
【解题关键】奇中偶范.
*奇中偶范的解释:
如果有奇数个绝对值相加求和的最小值,只需将零点从高到低排列,取最中间点;
如果有偶数个绝对值相加求和的最小值,只需将零点从高到低排列,取最中间两点组成的范围.
经典例题7
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 ,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 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又如
式子 ,它的几何意义是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之间的距离,那么:
( 1 ) 在数轴上的意义是 .
7
( 2 ) 的最小值为 .
( 3 ) 的最小值为 .
思路梳理
知识点:
1、
2、
3、
题目练习7
1.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下列式子的最值:
( 1 ) 的最小值为 .
( 2 ) 的最小值为 .
2. 求 的最小值.
3.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 的最小值为 .
三、 思维导图
你学会了吗?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吧!
四、 出门测
1. 若 ,则 的值为( ).
A. B. C. D.
2. 已知 ,化简 的结果为( ).
A. B. C. D.
8
3. 已知 ,则 .
4. 如果 ,则 .
5.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 的点与表示 的点之间的距离.
6. 的最小值是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