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表格式)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表格式)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章节(项目) 3.3.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授课内容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授课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了解并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科学精神:学会辩证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事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问题公共参与:在统一要求或指导下进行个人参与活动。 公共参与:抓住参与中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与社会实际进行公共参与
教学重点 发展的普遍性(特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特点(优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织教学、知识点讲解、任务布置、技能训练、学生学习效果测评、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时间分配等)
导入。 复习旧知:事物为什么会产生联系和发展。因为事物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构成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展示目录和议题: (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问题的精髓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二、新课讲授。 1. 看一则新闻《美国勿用零和博弈的思维对待中美关系》,提问:中国和美国的什么关系?中国和美国等国家有没有合作?如何从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角度理解中美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材料中体现中美对立的关系,例如,在人权、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出现冲突。中美之间也有合作,例如经济贸易,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反对恐怖主义。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是矛盾。 小结: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从矛盾的含义中可以得知,事物中既有对立的关系,也有统一的关系,这就构成了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展示图片,一绳系两命。如果剪了绳子,你死我也亡,说明: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说明什么?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缺少条件完成不了转化,因此,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 图片一绳系两命,为什么要剪对方绳子? 因为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说明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的事物中必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绳子的一方以另一方前提,两者因为有斗争才会命运系在一起,依赖对方而存在。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绳子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有斗争,而不是与其他的第三个人有斗争,因为两者在一个统一体之中。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两者存在矛盾,想办法解决矛盾,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看视频《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将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提问:中美之间有矛盾,美国与欧佩克产油国也有矛盾,美国准备采取行动制裁其,说明了什么? 事事有矛盾。 提问:矛盾可以解决嘛?可以消除吗? 矛盾可以解决,但不可以消除。解决了一个矛盾,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因此时时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提问: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矛盾? 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提问:中美矛盾和美国与欧佩克产油国的矛盾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 教师引导: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中美矛盾是关于人权、台湾问题,国际地位的矛盾,美国与欧佩克产油国的矛盾是关于石油进出口和产量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中美关系有破裂和针锋相对的时候,有暧昧和密切交往的时候,也有互相批评和指责的时候。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中美矛盾有人权、台湾问题,国际地位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中美矛盾有利有弊,利:在竞争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构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弊: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给内陆和台湾带来分歧和紧张关系。(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提问: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如何对待矛盾? 回答: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事物都有矛盾,是共性,是绝对的。但矛盾又具有不一样的地方,是个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水果共性水分多,口感好,富含维生素C,苹果、菠萝是特殊性的表现,有这些特点,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苹果、菠萝等才能体现水果的共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如果都没有水分多,口感好,富含维生素C,还能不能称为水果?不能。 (3)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 提问:同学们想想自身都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当中,有没有主要矛盾? 引导:学习的矛盾,师生的矛盾,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的矛盾...... 作为学生,学习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是次要矛盾。 学生填表格,交流分享。 教师展示答案。 提问:矛盾这么多,应该先解决哪一个矛盾? 学生:主要矛盾。 教师引导:①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强调主要矛盾) 提问:能不能只抓主要矛盾,对其他矛盾不管不顾? 学生:不能。 引导: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强调次要矛盾) 小结: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学生先着重处理学习矛盾。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学科学习中,有成绩比较好的,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科,因此要多关注成绩稍弱的学科。 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不但要看到学习的矛盾,也要看到师生、同学之间、与父母的矛盾。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学科学习时,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一科上,这一科成绩有提高,但也可能导致其他学科成绩下降。凡事有利有弊。要做到面面俱到。 补充:重点论的常见例子:打蛇要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点论的常见例子:“一个篱笆三根;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三、课堂总结。 1. 学生发表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2. 教师简单阐述矛盾观和方法论。 3. 激励学生,教师寄语。观看激励视频。 四、习题讲解。 2022年以来,我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为此,全国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其间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同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认识世界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考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