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 重力与弹力 课件(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 重力与弹力 课件(45张PPT)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3.1 重力与弹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目录
1
重 力
2
弹 力
物体
物体
相互作用

力的性质:
(1)物质性:必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相互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力总是成对出现。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多个力作用,每一个力都产生独立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打台球时,击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影响球能否入袋。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手的作用点不同,推门的难易程度不同。
一、重力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产生原因
地球的吸引
注意:
(1)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G≤F引)
(2)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是否接触无关
施力物体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G
3.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 m 成正比
G = mg
重力的大小可以由弹簧秤测出
(9.8 N/kg = 9.8 m/s2 )
N kg N/kg
4.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或 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
悬挂的物体
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是竖直下垂的,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的物体总是竖直下落的。
G
水平面
注意:
(1)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沿重锤线方向,不是垂直于支持面或地面向下。
(2)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只有两极和赤道处指向地心。
重力方向的应用
5.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1)定义: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G
各部分都要受
到重力作用
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
于一点
等效思想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③重心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
(2)重心的位置:
①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④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⑤悬挂法(二力平衡)确定薄板重心的位置。
力的图示: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
G=4N
力的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粗略,常用)
如: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4N,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起点
大小:长度
方向:箭头
2N
2N
2N
G
练习 : 教材P61.第2题
生活中的很多相互作用,如推、拉、提、压、击球与射箭等,都是在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
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1)接触力:
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才发生的力。例:弹力、摩擦力
(2)非接触力:物体与物体不接触就可发生的力。例: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所有场力都是非接触力、四类基本相互作用都是非接触力)。
二、弹力
形变:物体在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的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
显示微小形变的观察
微小形变
放大法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与弹力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与弹力课件
物体的形变一般可以分为:
拉伸形变
压缩形变
弯曲形变
扭曲形变
弹性限度: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弹性形变:撤去力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1.定义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2.弹力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相互挤压)
两者需同时满足
二、弹力
3.方向:
4.作用点:
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方向相同
两物体的接触面上
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上面的人产生弹力(支持力)
人的脚发生形变,对跳板,产生弹力(压力)
弹簧发生压缩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手有向上的弹力。
手发生挤压形变,要恢复原状,对弹簧有向下的弹力。
议一议
描述弹力产生的过程并指出弹力的方向?
压力和支持力产生的原因及方向:
桌面形变
FN
物体形变
F压
物体受到支持力
桌面受到压力
四、弹力的方向
5.几种常见的弹力
5.几种常见的弹力
F压
拉力:由于绳子(弹簧)被拉长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子(弹簧)收缩的方向。
轻绳
弹簧
注:两物体间的弹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面上,但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心上。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与弹力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与弹力课件
6.弹力方向判断
平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公共面指向受力物体
6.弹力方向判断
FN
FN1
FN2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FN1
FN2
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光滑斜面
A
B
FN1
FN2
6.弹力方向判断
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垂直切面(接触点处)指向受力物体
FN1
FN2
半球形的碗
A
B
FN1
FN2
6.弹力方向判断
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6.弹力方向判断
A
B
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沿绳子收缩的方向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与弹力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与弹力课件
6.弹力方向判断
1.只能拉不能压;
2.轻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方向;
3.同一根绳子拉力处处相等。
轻绳的受力特点
轻绳:
杆的弹力可能沿杆,可能不沿杆,通过二力平衡判断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与弹力课件
6.弹力方向判断
轻杆:
轻杆受力特点:
1.可拉可压;
2.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B
蓝色:形变方向
红色:弹力方向
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有关吗?
6.弹力方向判断
轻弹簧:
沿弹簧的轴线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x 成正比。
劲度系数是与弹簧的本身有关的物体量,即生活中所说的弹簧的“软”、“硬”,k越小,弹簧测力计精度越高
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单位:米(m)
k是劲度系数,单位是 N/m( N/cm )
胡克定律
k与F成正比(×)
F与x成正比(√)
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一:条件法
若有接触且明显形变的情况,可以直接根据弹力条件进行判断.
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二:假设法(常用于微小形变)
如:光滑水平面并排放着静止的木块A、B,试分析A、B之间有无弹力?
假设A、B间有弹力
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
B不可能静止,所以A、B间没有弹力
分析球与斜面间有无弹力?
假设球与斜面间有弹力,对球受力分析:
G
T
N 斜面→球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
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二:假设法(常用于微小形变)
练习 P61.第4题
小球质量相等:
F1=F2=F3
课堂小结
大小
弹力
方向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条件:①直接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胡克定律F = k x
弹力的大小: 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条件法、假设法和状态法
弹性形变
非弹性形变
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重力与弹力
1.产生:地球的吸引
2.大小:G=mg
3.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等效作用点
重力
2.大小(胡克定律):F=kx
3.方向:形变相反
弹力
1.产生:弹性形变
1.力的图示:有标度的带箭头线段
力的表示
2.力的示意图:无标度带箭头线段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