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规律性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运动的规律性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无答案)

资源简介

2.2运动的规律性
学习目标
1.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和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三个方面理解世的物质性,学会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2.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3.牢目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难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
基础梳理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征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表现 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结论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意识分类 判断标准 具体作用
正确意识 符合客观规律 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错误意识 违背客观规律 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错提示
1.“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答案】×
【解析】“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本题×。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同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答案】×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既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束手无策,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同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3.正确发挥主观能够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 )
【答案】×
【解析】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够性的前提条件。
4.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答案】×
【解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5.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条件的。( )
【答案】×
【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条件的。
6.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的规律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
【答案】×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没有×之分。
7.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答案】×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8.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
【答案】×
【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不一定是规律。
9.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
【答案】×
【解析】物质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10.按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
【答案】×
【解析】办事情要想成功必须按规律办事,但并不是按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深化探究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如何?
2.《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思考:到底是什么在运动呢?
3.绘制运动的规律性思维导图:
4.判断下列语句体现哪种观点
①天有常道矣,地有常道矣,君子有常体矣
②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随堂训练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
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认为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④具有唯心主义倾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3.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
①生产力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绝对性和相对静止性的统一
5.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A.苹果落地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作息时间表 D.新陈代谢
6.意识的能动性是( )
A.可以直接改变世界的
B.人脑拥有的奇妙的“能力”
C.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
深化探究
1.①物质和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脑
3.
4.①②体现物质是运动的;③④体现规律是客观的。
随堂训练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
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认为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④具有唯心主义倾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3.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
①生产力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绝对性和相对静止性的统一
5.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A.苹果落地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作息时间表 D.新陈代谢
6.意识的能动性是( )
A.可以直接改变世界的
B.人脑拥有的奇妙的“能力”
C.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