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2.12 眼疾手快——因素分析和差异比较 课件(共1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2.12 眼疾手快——因素分析和差异比较 课件(共12张PPT)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眼疾手快
——因素分析和差异比较
我们生活中说“眼疾手快”是指从眼晴作为传感器接收到视觉信号,大脑分析后作出动作指令,再控制手做出反应的整个过程。
在上节课当中,从按下绿旗到第一次按空格键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反应时间。
本课,我们通过小猫造型的变化来测试视觉反应时间。小猫手中会突然拿起一根棒子,测试者看到小猫拿起棒子后立马单击小猫,使用计时器工具计算反应时间并让小猫说出反应时间。
1、设计小猫造型。
设计小猫变身后的造型,大概即可。
图为原始程序。为了增加小猫变身的不确定性,让小猫等待随机数秒后再变身,变身后,计时器归零。看到小猫举起棒子后,按下小猫,测定出反应时间。
2、编写代码。
新建一个“结果”链表,将多次反应时间的数据存储下来。记录20组数据,将数据从链表中导出,利用Excel中求平均值的功能,自动计算平均值。
3、存储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利用Excel将20次实验数据生成散点图。
4、生成散点图。
我们可以使用变量i来统计20组“结果”链表的总和,再计算出平均值。
这里要注意变量i的使用,可以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开始单步执行”来体会每次循环中i数值的变化。
5、使用变量计算平均值。
请你设计程序代码,研究一下你的听觉反应时间,和视觉反应时间相比哪个大?
一位同学听觉反应时间和视觉反应时间的散点图,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一位同学完成了听觉反应时间的可视化程序,星星代表20组数据,蓝线代表平均值,你能仿照他的程序试一试吗?
这个程序的一个缺点是,数据的可视化和数据的采集是分离的,你能想办法将它们同步起来吗?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