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2019湘教版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一、大气的水平运动ABC受热冷却冷却低低高高地面高空1000hpa800hpa600hpa热力环流低低高高地面高空1000hpa800hpa600hpa低LH(百帕)101510101005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小特点垂直于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取决于气压梯度,与气压梯度成正比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L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在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和风速保持稳定;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气压/百帕500498496494492490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2.考虑地转偏向力高空的风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考虑地转偏向力3.摩擦力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降低风速。气压/百帕10101008100610041002100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考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30°-45°)。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第三步:定最终风向: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气压/百帕50049849649449249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北半球高空气压/百帕990992994996998100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北半球近地面【活动】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并说出风向。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读图2-32, 完成相关任务。100410021000998单位:百帕①②③④问题:(1)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答案:100410021000998①②③④单位:百帕风向大小甲地西北风乙地东南风甲地大于乙地1010100810061:100 000AB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1026101810101:10 000CD右图比例尺大,气压梯度大,风力比左图大。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面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由于全球性大气运动太过复杂,通过假设一系列条件,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得出大气运动状况。假设一:地表物质均匀假设二: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假设三:地球静止不动情景一假设一、二、三均成立。热冷LHLH单圈环流情景二假设一、二均成立。L赤道低气压带HHLLHHL赤道北纬30度赤道低气压带LHHL赤道低气压带H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低纬环流LHHL赤道低气压带H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极地高压带LHHL赤道低气压带H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LHHL赤道低气压带H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LHHL赤道低气压带H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L副极地低气压带中高纬环流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情景二假设一、二均成立。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的成因冷热不均被迫下沉/上升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原因动力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低压带气流上升,高压带气流下沉。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绝对分布和相对分布。读图,回答3~4题。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