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以礼待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以礼待人 教案

资源简介

(部编)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 四课 第 2课时 以礼待人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明白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关键能力(能力目标):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
核心价值(价值观):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运用你的经验》,学生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设计意图:生活中餐桌的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兴趣,并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1、(了解)了解礼的含义和表现
2、(难点)文明有礼的意义
3、(重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教材,初步感知本节课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问题自己还不清楚,这便于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世
展示视频和图文,思考:视频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礼仪?
教师明确:礼的含义及其表现
交流讨论: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活动:请列举身边的无礼行为,并说说无礼行为的危害。
要求:可从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无礼行为进行思考,表述清晰。
3、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多媒体展示图文)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设计意图:对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古代名人的论述中说明文明有礼对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作用。]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哪些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小区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会伤害邻里感情,特别是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
情景一:出境游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记者会上提醒中国游客,在出境旅游时要注意安全,同时也要文明出游。
思考:出境旅游的不文明现象会产生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体会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目标导学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请同学们阅读P39页探究与分享《程门立雪》,回答问题。
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是文明有礼的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恭,要以情感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理解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二)明礼守礼(多媒体展示图文)
阅读P39相关链接
教师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用语处处体现着礼,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目标导学三:感悟升华,能力提升
展示图文,思考:我们怎么做文明小使者?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
四、归纳小结,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随堂巩固
写一份以“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稿,字数150字左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认识礼的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