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备考策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备考策略

资源简介

2022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备考策略
2022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研究课标、吃透教材、分析试卷,是搞好教学的三大法宝,更是中考复习应考的三大法宝。2022年中考早已落下帷幕,认真揣摩分析中考试卷有着重要意义。探讨2022安徽中考语文卷,以及2023中考复习应考方略。全国大同小异,各地皆可参考。
一、试卷概览
2022中考,安徽语文试卷命题总体保持了多年一贯的稳中求变风格,无论内容、题型、考点、题量都比较符合常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难易适中,体现梯度。
从命题选材看,试卷注重强化试题育人,落实学科素养。这也是中考命题应有之义,全国各地都会照此执行。
粗略一看,古诗文默写全选自经典名句,综合性学习考查“多彩体育伴我行”相关活动,白话文阅读选择红色革命题材小说《红船女子》,非连续文本阅读选材云南大象迁移,文言文课外阅读材料选自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作文依然是考查学生成长体验感悟,这些无疑都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考生,是“强化试题育人,落实学科素养”的最好体现。上文说了,这不光是安徽试卷,其他各省市的中考语文卷也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也启示一线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以及中考复习应考准备中,要注重潜移默化,多一些“强化试题育人,落实学科素养”这些方面的内容。
粗略统计,全卷约5500字,大小合计16道题,个别大题中包含多个小题,个别小题下还有“子题”,一一拆开来看,全卷大大小小28题。这些题目分为三大块,分别是:一、语文积累与运用;二、阅读理解;三、作文。全卷选材和设题与往年类似,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放到全国看,无论文字容量,题量,考试时间都是比较稳妥的。
安徽中考语文卷体量比较温柔,适合多数学生水平。
安徽中考语文卷注意稳中求变,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和亮点,今年自然也不例外。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新亮点。
二、变化亮点
2022安徽中考语文卷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古诗文默写。
今年的古诗文默写依然是10分,只设2小题,取消了记忆性默写——给出古诗文上句或者下句,补写出相应关联的下句或上句。两个小题10个空全都是理解性默写——采用语段填空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写出恰当的诗句。
题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 , ”(杜甫(望后))的豪情壮志,也要有“ ,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进取精神;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您“_______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无私奉献精神滋养了我们,求学路上,感恩有您!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这是以往历年安徽中考试卷中没有的,可以看作是新变化、新亮点。当然这也并不新鲜,外省试卷这种题型不仅早已有之,而且非常普遍。请看下图,这是2022甘肃凉州区考卷。
题5.下面是小文同学筹办此次展览后的感想请你帮他填上恰当的诗句。(7分)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象,这是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大漠孤烟直,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苍茫辽阔,展现“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韩愈《晚春》)的万紫千红,展现“野芳发而幽香_____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四季之美,展现“芳草鲜美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展现“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的浪漫神奇展现“会当凌绝顶,______”(杜甫《望岳》)的凌云壮志。
“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让鼓荡于北京冬奥会的“中国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吧。
(2)语段阅读。名著和小语段阅读考察《海底两万里》。选择该书中海底森林狩猎故事中的两个语段,设置了4个小题。其中(1)(2)两小题考察字词基础知识和词的语境运用,(3)(4)两小题考察名著常识,这与往年的小语段阅读也有点变化。
以往的小语段阅读也是4个题目。第(1)小题都是给汉字注音或者根据读音写出汉字,去年是3分,今年变成4分;第(2)小题考查词语运用,根据语境确定词语;第(3)(4)两小题考查名著阅读常识。与历年试卷比较,可以发现今年没有考语法和修辞,几乎每年必考的句式变换也没有出现。可以对比一下2020年和2021年试卷题目,如下图:
(2020卷)
(2021卷)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今年小语段阅读的4个题目更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即在具体的语境运用中体现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2)(4)小题尤其明显。特别是第(1)小题中四个字都不是难写难认的字,但是,不搞清楚具体语境,就很难准确解答。
(3)非连续文本阅读。
今年给出4段文字材料,没有图表。内容以去年火遍全中国的云南大象迁移为中心,分别摘录了八年级《生物》课本、《光明日报》等文章片段。时间跨度很长,从2021年10月到2022年4月。
这种情况的选材比较罕见,却并不奇怪。2022中考来临前夕,《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安徽试卷非连续文本阅读选取这样一组材料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贯彻落实。这也是新版课程标准强调的“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要求的体现。
(4)文言文阅读。
依然是课内外对比阅读。课内选了《河中石兽》,课外选择了《梦溪笔谈》片段。这是最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命题。目前使用的七年级教科书已经删除了《河中石兽》,今年4月份公布的2022版课程标准已经将此篇课文踢出必背古诗文60篇目录。很多老师都认为今年肯定不会考到这篇课文了,没想到偏偏考到了。这可能是命题人和教辅资料、一线教师斗智的呈现——就要出乎意料,让你猜不着!这再一次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课本,凡是课本中有的,学生们都应该做到“我全会”“我全知道”,而不是考前猜题押题划重点。除了这一点,更大的亮点还是题目有所调整。以往历年文言文考查都是4道题目,今年变成了3道,句子翻译和最后一道题文本阅读理解都变成了6分。这都是最新的变化亮点。之所以如此,依然是“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要求的体现。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最后一大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非常明显。
三、变化分析
通过以上梳理分析,可以发现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卷保持了以往多年的风格,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又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绝大多数只是命题考点选择不同,属于正常变化。但是,相对安徽卷多年一贯风格,有的变化还是有点“超乎寻常”。正常变化无需赘述,下面结合具体题目,分析一下“超常”的变化。2022安徽中考语文卷最大的变化有如下几个:
(一)古诗文默写。上文说了,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记忆性默写,全部变成了理解性默写。这是新版课标和教育部考试命题通知要求的体现,这告诉我们一线教师,今后教学和复习应考时,应该更加重视对古诗文的领会运用。
(二)小语段阅读。小语段阅读考查的是字词、语法、修辞、逻辑、改病句、文化常识等等。联系去年试卷看,已经是连续两年选择名著片段。2019年中考,本题选择的是课本推荐阅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这或许就是一种导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著。因为,没有对原著的认真阅读,想完完整整解答好这样的题目根本不可能。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名著整本书的阅读。
(三)非连续文本阅读。今年的非连续文本阅读最新的莫过于选材。选择了比较旧的新闻事件,又选择了八年级《生物》课本片段。看选材似乎不够“潮”,但是,这正是新版课标强调的“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角度设置,体现了“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这是《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的精神。 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语文的综合性,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时时处处学语文,尤其是要注意跨学科综合。
(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从2021年开始,句子翻译提高了分值,由原来的两小题共4分提到了两小题共6分。今年依然如此,不仅如此,最后一道大题分值也提到了6分。这种变化主要还是“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要求的体现。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和中考复习应考中,老师们要加强文章的阅读领悟,多多增加文言文对比阅读,进行深入的综合性探究性训练。
2023安徽中考语文应考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2023安徽中考语文应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紧扣新版课标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出台。2022版新课标与老版课标相比,变化非常多,牵涉语文学科的更是非常明显。2022版新课标不用说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义务教育纲领性文件。教学、考试方方面面都要以它马首是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特别是新版《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学段)》有关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新课标调整了哪些古诗文篇目,对教学考试评价提出的新要求等等,这些无疑会影响今后的中考命题。所以,认真学习新版课标,对我们做好2023中考语文学科复习备考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抓住新版教材
首先强调,这里所谓新版教材,就是2023届毕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温儒敏主编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差不多是一年一变。如果你是一个跟班上的老师还好,如果是半路接的班级,在复习迎考时就要特别注意:必须以学生从初一起始使用的教材为蓝本,把教材抓住吃透。虽然,中考命题材料都来自课本外,但考察的知识点一定都在课本内。以2022安徽中考卷小语段阅读为例,选材来自《海底两万里》,第(1)小题考查的四个字全都能在课本中找到。比如,“藤本植物”中根据拼音写出“藤”字。既有“紫藤萝瀑布”,又有“藤野先生”,还有“枯藤老树昏鸦”……所以,课文篇目、重点字词、课下注释等等一定要以新版教材为准!
第三、把握政策导向
前文说到2022新版课标是教学考试命题的纲领。但是,课标不可能年年修订,而现实生活则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为了跟上形势,更好体现新生活新理念,每年中考前夕,教育部一般都会发布中考命题指导意见,对当年中考命题给出“规范”。这个指导意见直接指导当年的中考命题,对我们复习应考有着重大意义。比如,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21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22年的《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等等,都是在中考命题开始前(通常都在四月份)以文件形式发布。作为一线教师指导复习迎考不可不知,不可不研究。
第四、研究试卷命题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往年中考试卷则能全面反映命题意图导向。中考命题各省市分开命题,有些省区又是各地市分开命题。不同地方试卷,风格不同。作为一线教师要准确把握本地试卷风格特点。按照教育部要求,2024年前力争全部实现省统一命题,因此,那些各地市分开命题的省份就更要关注本省政策,注意研究试卷风格。安徽省多年来一直都是全省统一命题,试卷风格稳健,注重稳中求变。因此,认真揣摩安徽近三年中考语文卷,吃透试卷题型风格对一线教师指导复习迎考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吃透试卷风格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平时教学中也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因此,毕业班老师在指导复习迎考时都要认真揣摩研究中考卷。
第五、关注现实生活
研究历年安徽中考语文卷可以发现,试卷命题选材非常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比如,2022年“非连续文本阅读”中考到的云南大象迁移,2021年考到“天问一号”,以及“语文综合活动”中考到参观博物馆、预防近视等等,无不都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新版课标要求“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角度设置。这启示我们一线教师在复习迎考时,要指导考生要紧密关注现实生活,特别是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和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针对2023届考生,马上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二十大提出的方针政策,与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定会进入中考命题视野,值得老师们关注。
第六、突出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文化自信,是党中央的战略,这已经被写入新的《课程标准》中。2022新版课标对命题的要求中提到“强调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考不仅仅是检测学业水平,也承担着对学生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作为检测学业水平和毕业升学合二为一的中考,语文卷自然也要渗透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从2019~2022连续四年的安徽中考语文卷看,除了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在综合实践活动等环节的考察中,都有涉及传统文化试题。这里尤其要特别提醒,2022版新课标提出了“革命文化”这一概念,就是要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继承先烈们优秀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2年安徽中考语文卷的白话文阅读所选的《红船女子》就是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因此,2023中考复习迎考,毫无疑问要加强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注意。
第七、借助他山之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前文分析中已经指出,2022安徽中考语文卷中的新亮点其他省市早就有了。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准备2023中考复习时,也可以参照一下全国各地其他省市的2022中考语文卷,特别是一向都引领风潮的江浙试卷。对那些典型的题型、考点、灵活多变的形式,要多加留心,适当给自己的学生训练一练。这样万一安徽试卷中出现了这类考点题型,学生也就不会一头雾水了。至于那些2023收归全省统一命题地区,就更要注重参考外省试卷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