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揣摩细节描写,分析牧羊人人物形象。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感受人物的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三月十二日
字词积累
慷慨 帐篷 废墟 坍塌
呼啸 溜达 酬劳 微薄
水渠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kāng kǎi
zhàng peng
fèi xū
tān tā
hū xiào
liū da
chóu láo
wēi bó
shuǐ qú
páo
guǎ
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植树,让一片荒原变成绿洲而造福众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议论,概括“牧羊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部分(第2—20段):记叙和描写“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为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21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12段):初遇牧羊人,写牧羊人选橡子、种橡树的事。
第二层(13—17段):再见牧羊人,重点写牧羊人当年种下树木的变化。
第三层(18—20段):最后相见,着重描写充满生机的村庄。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三见牧羊人
文中的“我”在这几十年里三次见到植树的牧羊人,他分别是什么状况?他给高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整体感知
层次内容 牧羊人的活动 环境的变化
一访牧羊人 (1913年)
二访牧羊人 (时隔6年)
三访牧羊人 (1945年6月)
为“我”打水,挑橡子,种橡树。
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坍
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
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
年事已高
居住乡间
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
层次内容
牧羊人的活动
环境的变化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分析表格中的“变”与“不变”。
高原变了,即人们生活的环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人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
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种植树木,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最终换来高原上的奇迹。

不变
对比,现在村庄的生机与活力与三十年前村庄的破败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带来了巨大变化,赞扬了牧羊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阿尔卑斯山地环境变化巨大,请自读19、20段,分析写作手法。
合作探究
示例: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2、默读课文,圈点具体描写牧羊人的关键词,仿照示例,分析人物形象,并做批注。
合作探究
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
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2)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
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3)战争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地一直在种树。
合作探究
干净利落、热爱生活
专注,坚持
(4)更不曾有人想象过光凭一个人的毅力和爱心,能让大自然有所改变。
(5)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6)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
合作探究
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干净利落、热爱生活,做事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人。
分析描写手法:
以上几句话,有的是直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这种叫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有的是写物品的陈设,以此来体现人物的性格,这种叫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合作探究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地薰衣草。
品读赏析
环境描写,“光秃秃”“稀稀拉拉”暗示此地缺水,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荒芜、毫无生机的情形,与下文长着大片挺拔的树木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2)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品读赏析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句子中画横线的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品读赏析
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劲;如果删掉,就不能表明牧羊人的认真专注。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画横线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品读赏析
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历程。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品读赏析
“毁灭”指战争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牧羊人的赞美。
1.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内容上:突出主旨;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严谨。
主旨探究
2.请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虚构这篇小说。
资料:《植树的牧羊人》虚构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主旨探究
坚持不懈、
无私奉献
重塑人心
呼吁和平
保护环境
和谐共生
主旨探究
小说以第一人称,记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呼吁人类保护环境。
思考感悟
牧羊人的精神启迪了世人,也启迪着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的精神?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人生奇迹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①做事要持之以恒;
②要心怀大爱;
③要保护环境
植树的牧羊人
一、概括人物形象
二、三见牧羊人
三、高度评价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积极乐观
板书设计
一见:选橡子,种橡树
二见:满是树木、溪水
三见:生机勃勃、成为沃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