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练习)一、选择题:1.(2013·辽宁鞍山卷·5)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外戚令权 B.权限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3.宋太祖就是( )A.石守信 B.赵光义 C.赵匡胤 D.赵普4.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5.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解决支付给辽和西夏岁币的财源6.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人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7.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 D.使其互相牵制8.北宋的都城是今天的(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洛阳 B.杭州 C.银川 D.开封9.宋太祖解除武将的兵权,采用的方法是( )A.陈桥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崇文抑武 D.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军10.北宋过分集权带来的恶果有(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B.兵越多,战斗力越强C.官越多,行政效率越低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12.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源于(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王安石变法 B.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13.下列关于北宋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重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②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③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4.有人说:“到979年,北宋已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式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六,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盛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限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今乃三倍其多,而由三岁一开贡举,每放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包拯奏报》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中国通史纲要》(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结合历史背景说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重后果。16.概述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特点,并分析说明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参考答案1.A 2.C 3.C 4.D 5.C 6.A 7.A8.D 9.B 10.A 11.D 12.B 13.C14.不赞同。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这是中国部分地区的统一,并非全国性的统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3张PPT)导入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什么朝代?第1课时北宋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建立时间:建立者:历史事件:都城:960年(宋太祖)东京(开封)赵匡胤陈桥兵变宋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辽西夏吐蕃大理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原因):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项目 措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其它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崇文抑武,选拔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君臣礼仪的变化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阅读书本P98-99,小组合作完成以上表格)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自主学习项目 措 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其它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崇文抑武,选拔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君臣礼仪的变化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军 事材料一: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材料二: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军 事材料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这造成了什么后果?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北宋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但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归田录》欧阳修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通判,是宋朝新设立的一个官职。也叫监州,是朝廷派来监督知州的。政 治材料反映什么历史信息?带来怎样的影响 北宋官员人数(单位万)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政 治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经 济这样的措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文 化宋代科举图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宋 汪洙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 化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礼 仪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评价: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吏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 )呢?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为什么封建国家却很贫穷呢?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为什么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靖康之辱”呢?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利:铲除了自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弊: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财政困难积贫积弱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1021 15085万 12677万1049 12625万 “所出无余”1065 11613万 13186万《清明上河图》街景123王安石变法1、背景:2、目的:3、时间:4、人物:5、措施:5、影响:6、失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名称 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960年陈桥兵兵建立北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利1069年王安石变法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古为今用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拨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美]墨菲(Rhoads Murphey):《亚洲史》第七章“中国的黄金时代”北宋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我们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从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练习).doc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ppt 大宋王朝 崇文尊儒.flv 杯酒释兵权.flv 王安石变法.flv 陈桥兵变 .flv 黄袍加身.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