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原卷)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历史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因对李陵兵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著有《史记》。汉文帝即位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在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进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周亚夫,西汉著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儿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字音:祝兹(zī) 侯棘(jí) 门彀(goù) 弓弩(nǔ) 按辔徐行(pèi) 作揖(yī) 嗟乎(jiē) 介胄(zhòu) 曩者(n ng)字形:锐兵刃 彀弓弩 持节 按辔 持兵揖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古今异义1.上自劳军(古义:特指皇帝。今义:方位名词,上面。)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3.天子先驱至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4.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段落;节日等。)5.锐兵刃(古义:兵器。今义:士兵。)6.军中不得驱驰(古义:使劲赶马。今义:跑得很快。)7.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一词多义上自劳军(名词,军队)1.军 已而之细柳军(名词,军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2.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3.上 受上赏(形容词,上等)使使持节诏将军(前一个“使”为动词,派;后一个“使”为名词,通过后4.使 使者,使臣)使人称谢(动词,派)将军令曰(动词,下令)5.令 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6.入 直驰入(动词,进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7.为 天子为动(介词,被)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8.乃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9.之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称善者久之(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任命)10.以 以备胡(连词,来)请以军礼见(介词,用)词类活用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2.介胄之士不拜(名词用作动词,穿铠甲、戴头盔)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下命令)4.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5.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文言句式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原文与翻译 注释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 入边。乃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文帝)以 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 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以 备 胡 。 柳,用以防备匈奴。 评析:点明背景,即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 上 自 劳军。至霸上及棘门 军, 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到达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皇 直驰 入, 将以下 骑 送 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军营)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迎。已而 之 细柳军,军 士吏 帝。不久,(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 披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天子的先行引导 至 , 不得 入。先驱 的人员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引导的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 人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 中 闻 将军 令,不闻天子之诏。’”居‘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无何,上 至 , 又 不得 入。于是 不多久,皇帝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上 乃使使 持 节诏 将军:“吾欲入 劳 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营慰问三军。”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 。 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近来)。壁门 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 不 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驱 驰。”于是天子乃 按 辔 徐 行。 得纵马奔驰。”于是,天子就下令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至营 ,将军亚夫 持兵揖曰:“ 介胄 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行礼说:“穿着盔之 士 不 拜 ,请以 军礼 见 。” 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为动, 改 容 式 车 ,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向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慰问将军。”礼成礼而 去。仪完毕就离去。评析:写汉文帝劳军这一场面,用对比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既 出军门, 群臣 皆 惊。文帝曰: 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棘门 “啊!这才是真将军啊!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军,若儿戏耳, 其 将 固可 袭而虏 邪。 队,像儿戏罢了,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的。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评析:借文帝之口将霸上军、荆门军和细柳军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入边:侵入边境。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部。祝兹侯:封号。荆门:原为秦宫门,现今陕西咸阳东北。河内守:河内郡的太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太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劳,慰问。军:军营。将以下骑送迎: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一说此处文字有脱漏,应为“将以下,下骑送迎”。已而:不久。之:到,往。被:同“披”。锐兵刃:指刀出鞘。彀弓弩:弓弩上弦。彀,张开。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持满:把弓拉满。先驱:先行指导的人员。且:将要。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诏:皇帝发布的命令。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壁:营垒。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持兵揖:手执兵器行礼。介胄之士不拜:穿戴者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为动:被感动。改荣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谢:告知。曩:先前。固:必,一定。邪(yé):语气词,表示反问。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赏析:这句话写的是汉文帝看到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不仅不责怪周亚夫,反而被他感动,“改容式车”,表达了自己的敬意。2.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赏析:侧面描写。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两处军队同周亚夫管理的军队作比较,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营、慰劳霸上军、棘门军及细柳军的场面,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1.运用对比手法、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军、荆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此外,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是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本文叙述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文帝劳军的情况,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加以刻画,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彩强烈。如:写霸上及荆门驻军的松弛,只用了三个字——直驰入,写细柳营戒备森严,细腻逼真,也只用了十多个字;写文帝劳军离开细柳军营后,“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即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的方式有损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感到惊讶,可见含义之丰富。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此真将军矣”,与同学交流。【参考答案】1.汉文帝为了抵御匈奴,便在霸上、荆门、细柳设军驻防。其中,细柳营统帅是周亚夫。一天,汉文帝亲自前往三营慰问军士。在视察霸上、荆门这两个营地的时候,汉文帝的车队进出十分自由,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天子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细柳营之后,却被阻挡在门外。汉文帝命使者持天子符节,告谕周亚夫说:“我想入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等人进入。这时候,军士又禀告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不能纵马奔驰。”汉文帝听到此言更感惊讶,吩咐从属军骑依照军令缓慢前行。只见将士们个个身披盔甲、手持兵刃,都坚守岗位,并没有因为皇帝到来而擅离职守。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汉文帝作揖道:“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汉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命人称谢敬劳。礼成之后,汉文帝离去,不由得赞叹:“似周亚夫这般,才是威风凛凛、能独当一面的将军啊!”2.汉文帝称周亚夫“此真将军矣!”是因为他看到了周亚夫治军纪律严明、兵士严阵以待的情景。一个强大的军队、一个不可战胜的军队,必须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队。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者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对比及作用。1.“情势”的对比。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2.“性格”的对比。这可以说是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3.“结果” 的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形成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对比的作用:对比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二)衬托手法以及作用。1.文中大量细节描写,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如: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 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文帝以及群臣的反应。2.侧面衬托的好处。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技巧点拨】一、对比手法的分析。1.何为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使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起到强调的作用。2.对比的分类。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1)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2)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3)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3.对比的作用。通过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突出,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4.考查形式。(1)文章(段落)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文章(段落)语言简练,叙事简约,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选文运用了不同的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5.答题模式。文章(段落)运用了XX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二、如何分析侧面衬托。1.明确什么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2.侧面衬托的作用: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这就是侧面衬托。侧面衬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3.答题模式。XXX、XXX属于XXX描写,作用是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中不得驱驰2.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3.已而之细柳军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参考答案】1.军:驻军、驻扎 军营 2.劳:慰问 使……劳累 3.之:到,往 的 4.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住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参考答案】(一)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二)展示交流1.《史记》人物故事会(1)讲自己的阅读感受。(2)出示所读内容并分析。2.《史记》人物小档案展示人物生平、作者评价、精彩段落等。一、(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周亚夫军细柳 三军可夺帅也B.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C.已而之细柳 称善者久之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天子乃按辔徐行2.解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以备胡 ____________ (2)军士吏被甲 ____________(3)天子且至 ____________ (4)居无何 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4.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侧面描写之处(不少于2处)。侧面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二、(2022·广东·红岭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劳其筋骨B.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天下之广居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D.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请用“/”为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2)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4.假如周亚夫生活在魏文侯时代,魏文侯会否认为周亚夫是“真将军”?请结合两文说明理由。【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解析卷)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历史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因对李陵兵败降匈奴事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著有《史记》。汉文帝即位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在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进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周亚夫,西汉著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儿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字音:祝兹(zī) 侯棘(jí) 门彀(goù) 弓弩(nǔ) 按辔徐行(pèi) 作揖(yī) 嗟乎(jiē) 介胄(zhòu) 曩者(n ng)字形:锐兵刃 彀弓弩 持节 按辔 持兵揖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古今异义1.上自劳军(古义:特指皇帝。今义:方位名词,上面。)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3.天子先驱至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4.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段落;节日等。)5.锐兵刃(古义:兵器。今义:士兵。)6.军中不得驱驰(古义:使劲赶马。今义:跑得很快。)7.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一词多义上自劳军(名词,军队)1.军 已而之细柳军(名词,军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2.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3.上 受上赏(形容词,上等)使使持节诏将军(前一个“使”为动词,派;后一个“使”为名词,通过后4.使 使者,使臣)使人称谢(动词,派)将军令曰(动词,下令)5.令 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6.入 直驰入(动词,进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7.为 天子为动(介词,被)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8.乃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9.之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称善者久之(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任命)10.以 以备胡(连词,来)请以军礼见(介词,用)词类活用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2.介胄之士不拜(名词用作动词,穿铠甲、戴头盔)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下命令)4.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5.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文言句式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原文与翻译 注释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 入边。乃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文帝)以 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 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以 备 胡 。 柳,用以防备匈奴。 评析:点明背景,即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 上 自 劳军。至霸上及棘门 军, 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到达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皇 直驰 入, 将以下 骑 送 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军营)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迎。已而 之 细柳军,军 士吏 帝。不久,(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 披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天子的先行引导 至 , 不得 入。先驱 的人员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引导的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 人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 中 闻 将军 令,不闻天子之诏。’”居‘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无何,上 至 , 又 不得 入。于是 不多久,皇帝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上 乃使使 持 节诏 将军:“吾欲入 劳 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营慰问三军。”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 。 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近来)。壁门 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 不 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驱 驰。”于是天子乃 按 辔 徐 行。 得纵马奔驰。”于是,天子就下令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至营 ,将军亚夫 持兵揖曰:“ 介胄 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行礼说:“穿着盔之 士 不 拜 ,请以 军礼 见 。” 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为动, 改 容 式 车 ,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向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慰问将军。”礼成礼而 去。仪完毕就离去。评析:写汉文帝劳军这一场面,用对比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既 出军门, 群臣 皆 惊。文帝曰: 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棘门 “啊!这才是真将军啊!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军,若儿戏耳, 其 将 固可 袭而虏 邪。 队,像儿戏罢了,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的。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评析:借文帝之口将霸上军、荆门军和细柳军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入边:侵入边境。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部。祝兹侯:封号。荆门:原为秦宫门,现今陕西咸阳东北。河内守:河内郡的太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太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劳,慰问。军:军营。将以下骑送迎: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一说此处文字有脱漏,应为“将以下,下骑送迎”。已而:不久。之:到,往。被:同“披”。锐兵刃:指刀出鞘。彀弓弩:弓弩上弦。彀,张开。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持满:把弓拉满。先驱:先行指导的人员。且:将要。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诏:皇帝发布的命令。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壁:营垒。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持兵揖:手执兵器行礼。介胄之士不拜:穿戴者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为动:被感动。改荣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谢:告知。曩:先前。固:必,一定。邪(yé):语气词,表示反问。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赏析:这句话写的是汉文帝看到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不仅不责怪周亚夫,反而被他感动,“改容式车”,表达了自己的敬意。2.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赏析:侧面描写。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两处军队同周亚夫管理的军队作比较,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营、慰劳霸上军、棘门军及细柳军的场面,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1.运用对比手法、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军、荆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此外,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是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本文叙述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文帝劳军的情况,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加以刻画,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彩强烈。如:写霸上及荆门驻军的松弛,只用了三个字——直驰入,写细柳营戒备森严,细腻逼真,也只用了十多个字;写文帝劳军离开细柳军营后,“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即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的方式有损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感到惊讶,可见含义之丰富。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此真将军矣”,与同学交流。【参考答案】1.汉文帝为了抵御匈奴,便在霸上、荆门、细柳设军驻防。其中,细柳营统帅是周亚夫。一天,汉文帝亲自前往三营慰问军士。在视察霸上、荆门这两个营地的时候,汉文帝的车队进出十分自由,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天子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细柳营之后,却被阻挡在门外。汉文帝命使者持天子符节,告谕周亚夫说:“我想入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等人进入。这时候,军士又禀告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不能纵马奔驰。”汉文帝听到此言更感惊讶,吩咐从属军骑依照军令缓慢前行。只见将士们个个身披盔甲、手持兵刃,都坚守岗位,并没有因为皇帝到来而擅离职守。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汉文帝作揖道:“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汉文帝被感动了,表情严肃,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命人称谢敬劳。礼成之后,汉文帝离去,不由得赞叹:“似周亚夫这般,才是威风凛凛、能独当一面的将军啊!”2.汉文帝称周亚夫“此真将军矣!”是因为他看到了周亚夫治军纪律严明、兵士严阵以待的情景。一个强大的军队、一个不可战胜的军队,必须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队。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者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对比及作用。1.“情势”的对比。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2.“性格”的对比。这可以说是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3.“结果” 的对比。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形成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对比的作用:对比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二)衬托手法以及作用。1.文中大量细节描写,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如: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 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文帝以及群臣的反应。2.侧面衬托的好处。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技巧点拨】一、对比手法的分析。1.何为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使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起到强调的作用。2.对比的分类。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1)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2)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3)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3.对比的作用。通过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突出,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4.考查形式。(1)文章(段落)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文章(段落)语言简练,叙事简约,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选文运用了不同的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5.答题模式。文章(段落)运用了XX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二、如何分析侧面衬托。1.明确什么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2.侧面衬托的作用: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这就是侧面衬托。侧面衬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3.答题模式。XXX、XXX属于XXX描写,作用是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中不得驱驰2.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3.已而之细柳军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参考答案】1.军:驻军、驻扎 军营 2.劳:慰问 使……劳累 3.之:到,往 的 4.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住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参考答案】(一)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二)展示交流1.《史记》人物故事会(1)讲自己的阅读感受。(2)出示所读内容并分析。2.《史记》人物小档案展示人物生平、作者评价、精彩段落等。一、(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周亚夫军细柳 三军可夺帅也B.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C.已而之细柳 称善者久之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天子乃按辔徐行2.解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以备胡 ____________ (2)军士吏被甲 ____________(3)天子且至 ____________ (4)居无何 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4.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侧面描写之处(不少于2处)。侧面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二、(2022·广东·红岭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劳其筋骨B.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天下之广居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D.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请用“/”为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2)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4.假如周亚夫生活在魏文侯时代,魏文侯会否认为周亚夫是“真将军”?请结合两文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军:动词,驻军/名词,军队;B.劳:慰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C.之:到,往/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D.乃:都解释为“于是”;故选D。2.(1)来,用来 (2)通“披”,穿着 (3)将要 (4)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用来防备匈奴侵扰。以:用来;(2)句意为: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被:通“披”,穿着;(3)句意为:皇上将要驾到。且:将要;(4)句意为:过了不久。居:经过。3.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揖,拱手行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 以:用;见,拜见。4.示例: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侧面描写。好处:侧面描写提供了更多观察的视角,对人物形象起到衬托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文本的侧面描写。首先写出两处侧面描写周亚夫的句子,然后分析侧面描写的好处。结合“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分析,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侧面表现了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结合“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分析可知,文章以文帝和群臣的反应作为故事的结尾,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格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据此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对人物形象起到衬托作用。【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们都下马迎接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二、1.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慰劳/使……劳累;B.不同,过了/居住;C.相同,都译为“派”;D.不同,把……当作/认为;故选C。2.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为: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故断为: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1)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2)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中重点词语有:为,被;动,感动。(2)中重点词语有:于,向;何,怎样。4.会认为周亚夫是“真将军”,因为文侯面对翟璜的直言,还把翟璜作为尊贵的客人,说明他是一个仁君。【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表明观点:会。再阐述理由,结合文中“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可知,翟璜直言文侯不是“仁君”,文侯最后还把翟璜作为尊贵的客人,说明他是一个仁君。【参考译文】【甲】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们都下马迎接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乙】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下了(中山国);(他)把中山国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任座说:“君主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您的儿子,(这)怎么称得上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认为(我是仁德的君主)?”(翟璜)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那么他的臣子就刚直敢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很开心,派翟璜召回任座,返回了殿堂,亲自下殿堂去迎接(任座),把他作为尊贵的客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