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升入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1.练习默读,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重点)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心理成长历程。(难点)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人生启示。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擅长写励志类文章,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代表作:《内在的宇宙》《心理学的故事》等。莫顿·亨特(1920—2016)酷热( ) 灼人( ) 厌倦( )寻觅( ) 附和( ) 突兀( )臭椿( ) 怦怦( ) 滑稽( )嘘声( ) 晕眩( ) 恍惚( )挪动( ) 凌乱( ) 抽噎( )●●●●●●●●●●●●●●●mìwùhèchūnkùzhuójuànhuǎnɡlínɡpēnɡjīyēxūxuànnuó气喘吁吁( ) 参差不齐( )哄然大笑( ) 天旋地转( )●●●●●xūcēn cīhōnɡxuán字词清单字词清单酷热附和气喘吁吁参差不齐哄然大笑变化莫测小心翼翼惊慌失措(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天气)极热。形容不一致,有差别。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形容许多人同时笑起来。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词语集注初读感知默读课文,做到“三到” (眼到、手到、心到) 。要求:1、勾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根据六要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初读感知抢答环节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故事发生在哪里?3、爬悬崖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4、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费城和一起的5个小男孩,有名字的是内德和杰利概述:费城七月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和伙伴们厌倦了平日的游戏,决定去爬悬崖。爬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不敢上也不敢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晚上,父亲找到我,在他的指点下,我终于一步步慢慢爬下了悬崖。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结构:冒险——脱险——脱险1-1718-2829课文探究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我身处悬崖时的动作和心理的词句,并勾画出来。第一阶段:爬 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 心砰砰地跳第二阶段:贴 天旋地转 虚弱无力 哭泣呻吟第三阶段:趴 神情恍惚 麻木 不能动弹采用动作和心理描写,细致而具体地写出了“我”当时害怕、紧张的心理和处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为下文父亲指点我脱险做铺垫。课文探究2.作者为了刻画我当时的紧张、害怕,还用了什么方法,作用又是什么?时间本来是匀速地走过,因为“我”的恐惧、焦急,似乎慢下了脚步,显得在“慢慢地”过去,太阳的光影也在“慢慢”拉长,更突出了“我”等待的漫长和心理上的无助感。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环境描写有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在这里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现了我的恐惧。课文探究3.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了悬崖,我是怎样征服悬崖的呢?第一步: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要吃晚饭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课文探究4.请同学们概括我爬下悬崖时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毫无信心这看起来我能做到。信心萌发再一次,我做到了。信心大增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巨大的成就感课文探究5.这次脱险的经历让我在56年后的今天“我”都难以忘怀,为什么?“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终能战胜一切困难。标题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1)从课文内容看:“我”感到难以走下悬崖时,在父亲的指引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 2)从人生意义看: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终能战胜一切困难。本文通过记叙“我”童年时一次“遇险”后“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主旨归纳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朱彦夫,1933年生,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当时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被截去四肢,失去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拓展延伸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交流感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逃避心理,但如果将困难化整为零,从自己最切近的事情做起,一步一步来,相信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从经历的事情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自己更好地面对今后的人生。写作指导1.议论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思想感情。2.以小见大,以事喻理。叙议结合以小见大1.我遇到了什么困难?2.我是怎样克服困的?3.由此,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感悟?课文写作方法归纳:运用以上方法,结合以下问题,完成课后练笔,不少于300字。写作指导范文展示:人生如五味瓶,总是装载着酸甜苦辣咸,而困难就如同苦。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听到妈妈要教我做饭时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可妈妈却神秘地冲着我微笑。说实话,当时我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巨 的是什么药。刚开始我切的菜大小不一,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接着,往锅里倒油时,我竟然没控制住,一下子就“咕噜咕噜”地倒了半瓶油。这下,我彻底没有了信心,便对妈妈说:“妈妈,这活我不干了!你看,衣服上,地砖上,到处都是我‘作的案’!”妈妈一边冲着我微笑,一边又仔细地把做菜的步骤文 给我讲了一遍。听着听着,我的自信心又逐渐上升的 了。“嗯!再试一次我肯定行!”我一边冲母亲微笑,一边鼓励自己。这次,我终于大功告成。妈妈和我都尝了尝,味道和口感还不错,就是盐放得有点少了!妈妈还鼓励我说:“孩子,你很棒!这是你第一次做菜,已经很不错了噢!”我听了妈妈的鼓励,心里像就吃了蜜一样!成长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困难就犹如一段泥泞陡峭的山路,即使道路再坎坷曲折,只要我们学会用智慧分解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把山路踩在脚下,拥抱成功,笑傲困难。请记住,困难并不可怕,可怡的是我们不敢去面对困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