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善用法律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善用法律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善用法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善用法律》分为“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两目内容。第一目“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主要从罪和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的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在学习及加强自我防范,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学习 目标 1.遇到侵害,应该怎么依法维权? 2.诉讼的含义?地位?分类? 3.青少年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4.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重点 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难点 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阅读P57运用你的经验 1.超市保安随意搜查顾客身体吗? 2.你怎样看待小华的做法?遇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书本,思考问题。 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创设情境,设问并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探究点一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1.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 2.诉讼的含义、地位、类型。 探究点二 加强自我防范 1.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如何应对违法犯罪?(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环节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一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活动一 P5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1.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 阅读P58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 活动三 阅读感悟 四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学生连连看,教师点拨归纳: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诉讼的含义、特点、类型。 (1)诉讼的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俗称“打官司”) 活动四 小组讨论 有人说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情,只有违法的人才去法院打官司,你赞同这一观点吗?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诉讼(打官司)? 教师点拨归纳: (2))诉讼的地位: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刑事诉讼。 探究点二 有勇有谋 应对犯罪 活动一 P60探究与分享 思考: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点拨归纳: 会勇敢而机智地报警。理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活动二 观看图文材料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大力表彰见义勇为的行为? 教师点拨归纳: 说明: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思考:作为初中生的你,如果也遇到持刀行凶的情景,是否也要像谢中华那样义无反顾地上去制服行凶者?为什么? 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活动三 情境体验 小浩、小刚、小伟是八年级的同学。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看见两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搜身。这时,小伟说:“别管这事,跟我们没关系。”小浩说:“我们去和两个歹徒拼了!” 小刚说:“你俩盯住歹徒,我去报警。” 思考:请你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进行点评。你认为我们应对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吗?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别管这事,和我们没关系。”小伟的行为是错误的。 原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遇到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利益,而不是视而不见。 “我们去和两个歹徒拼了。“小浩的做法欠妥。 原因: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 “你俩盯住歹徒,我去报警。”小刚的做法是可取的。应对违法犯罪应当有勇有谋。 知识点归纳: 3.青少年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4.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环节三: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得很顺利。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根据情境材料,交流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讨论问题。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运用图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进行探讨并说明理由,明确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最佳选择是依法维权。 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三人的做法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树立敢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幻灯片出示知识总结脉络图,将知识点升华。
课堂练习 见课件 思考、完成练习。 巩固提升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